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 华侨城云南持续推进文旅融合 守护生物多样性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2 20:23 2

摘要:今天(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云南这片土地上,“生物多样性”这个话题尤为鲜活而厚重。她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76.4米,是中国地貌类型较复杂、气候较丰富的省份,以垂直高差超6000米的立体生态梯度,构建起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

今天(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云南这片土地上,“生物多样性”这个话题尤为鲜活而厚重。她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76.4米,是中国地貌类型较复杂、气候较丰富的省份,以垂直高差超6000米的立体生态梯度,构建起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7种气候类型。这片占全国总面积4.1%的土地,却有着“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的美誉,共话着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描绘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作为深耕云南的文旅央企,华侨城云南公司以“生态大于天”的理念,聚焦文旅融合,坚定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多维场景展示、生物多样性研学活动、生态叙事艺术演绎等多种路径,让“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的生态智慧在大美山河间、在雪山杜鹃丛中生生不息……

场景筑基:打造生物多样性的立体展陈

华侨城云南公司旗下项目资源覆盖云南从滇中到滇西北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构成了一个个活态“生物多样性博物馆”, 每一处文旅场景都成为生物多样性的立体展陈。

昆明世博园作为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如今以76.7%的植被覆盖率守护着2500多种植物,这里不仅是游客赏花观叶的休闲胜地,更成为200余万株植物基因的“安全库”。

在“滇中第一山”昆明轿子山,海拔2300米至4100米的垂直带谱上,形成了滇中地区最大的天然杜鹃花园。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昆明轿子山景区联合科研机构开展高山杜鹃种植培育,建成的高山杜鹃园目前已完成苗木种植约100亩,已培育128个品种、2万余株杜鹃,形成一个完整的高山杜鹃基因库,极大地丰富了景区生物多样性。接下来,昆明轿子山也将进入观鸟季,可以观察到的鸟类多达260余种,这些“精灵们”每年夏季纷纷现身轿子山避暑度假,为景区发展、游客出游增添新活力。

拥有山峰、峡谷、洞穴、暗河等多元地质生态景观的九乡旅游区,享有“动物乐园”和“植物宝库”之称的高原雪山生物多样性代表香格里巴拉格宗……这些镶嵌在华侨城云南版图上的生态明珠,正以科学保护为基础的开放展示,构建起公众认知自然的第一课堂。

研学赋能:培育生态保护的更多力量

在生态守护的基石之上,华侨城云南公司致力于构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转化体系,系统挖掘自然资源中蕴含的审美价值、教育功能与文化基因,整合旗下景区资源禀赋,依托昆明世博园植物大观园的优势、昆明轿子山的立体生态廊道、九乡旅游区溶洞地质奇观等特色载体,将自然科普与亲子研学深度融合,开发出涵盖植物基因库探秘、高山垂直带谱考察、喀斯特地貌探秘等主题丰富的研学课程,使参与者在物种辨识、生态链构建等实践活动中,内化“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代生态哲学。

昆明世博园的生物多样性研学课程体系涵盖自然美育、非遗手作等24类活动,孩子们在灵灵的植物研究所通过显微镜观察绿绒蒿的绒毛结构,在非遗工坊用植物染料拓印生物多样性图谱,这些体验正悄然传递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知。

昆明轿子山研学体系则以垂直气候带为轴,串联起生物多样性、地质演变等多个研学主题。大小学生们在海拔梯度变化中理解生态链的精妙,在展馆翔实的数据中推演物种的生存智慧。九乡旅游区溶洞的地质科普课程,更将课堂延伸至亿年前的地质遗迹现场,让保护理念穿越时空直抵人心。

艺术传声:奏响万物共生的世界和声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民行动中,华侨城云南公司“艺术赋能生态”,充分激活旗下文化演艺板块的创作动能,以艺术语汇展现云南生物王国与文化高地的双重禀赋,更通过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在公众心智中植入“守护生命共同体”的文明基因。

早在2021年COP15的第一阶段会议开幕式上,华侨城云南公司旗下演艺股份公司(云南省歌舞剧院)编创并参演的民族歌舞节目《金鸟银鸟飞起来》《快乐拉祜》精彩上演,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演员们踏歌而来,各民族服饰上的自然符号、鸟兽图腾,恰似一部行走的生物多样性图谱。精彩的表演,不仅让世界看见云南“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生态标签,生动展示了云南生态之美,更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今年,演艺股份公司(云南省歌舞剧院)原创舞蹈《太平有象》精彩亮相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会。《太平有象》以《生物多样性公约》主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园”为核心,用云南特点鲜明的傣族舞蹈元素为主基调,讲述大象北迁南归,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故事,表达了现当代人们对生命、自然的敬畏和拥护,也传递了国泰民安的时代主题。

一直以来,华侨城云南公司深挖云南在地文化,不断寻求新的艺术突破,接连推出《太平有象》《望山》《森灵》《鹇》等演艺作品,这些作品以艺术语言诠释云岭大地上多样生物的蓬勃生命力。,这并非是简单的生态宣传,而是通过审美体验构建情感共鸣——当观众为舞者模仿的自然动植物形态而惊叹时,对物种保护的认同已然生根。

面对“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的新命题,华侨城云南公司以实际行动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将生态守护融入文旅发展,从植物基因库到生态廊道,从生命启蒙到文化共鸣,每一处都见证和诠释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守护。未来,华侨城云南公司也将与各方携手,积极实践“旅居云南”路径,共绘万物和鸣的大美画卷,映照生态文明的璀璨光芒。

来源:风财讯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