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地时间5月17日,美国《防务新闻》首次公开报道,承认巴基斯坦在10天前的空战中,使用歼10-战机和霹雳-15空空导弹,击落了印度的“阵风”战斗机。
当地时间5月17日,美国《防务新闻》首次公开报道,承认巴基斯坦在10天前的空战中,使用歼10-战机和霹雳-15空空导弹,击落了印度的“阵风”战斗机。
自空战爆发以来,印度一直没有承认自己的“阵风”被击落,如今铁证如山,“阵风”神话终究被打破了,这同时也验证了,中国导弹技术的高水平。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这次空战,可以说是近代非常重要的一次空战,完全可以载入史册,据军事专家介绍,这次空战有三个“世界纪录”,第一次“超远距离空战”,第一次“体系化作战”,第一次投入大量的无人驾驶战斗机。
印巴停战后,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印度要执意发起这场战争,而且还被打输了,过去几十年,巴基斯坦被印度打了三次,除了第二次勉强和印度打平手,两次都被欺负的不成样,这次真的是扬眉吐气了。
看来印度的大国梦真的要破碎了。
据西方媒体报道,印度综合国力可以跻身世界第五,实际上存在严重的偏差。
或者说,印度的综合国力基本上来不得细细推敲。
印度2024年GDP达4.1万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五,但其经济增长呈现“总量大、质量低”的特征。人均GDP仅2612美元,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且贫富差距悬殊,基尼系数高达34.9%,22%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制造业作为经济升级的核心引擎,印度表现尤为乏力,尽管政府推出“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但智能手机本土化率不足15%,汽车零部件采购周期比中国长2.3倍。纺织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2023/24财年产能闲置率攀升至45%,棉纺织品出口额同比骤降23%。
当然,与同为G20成员的德国相比,印度的结构性缺陷更加凸显:德国制造业占GDP27%,研发投入强度2.4%,专利数量是印度的4.46倍;德国基尼系数28.3,贫困率9.5%,社会福利体系健全。在科技领域,德国拥有西门子、巴斯夫等全球巨头,而印度本土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突破。
从数据看,印度可以冲进全世界前五,有很大的水分。
正如专家说的那样,所谓“世界第五”的排名不过是海市蜃楼。真正的大国崛起,需要的是制度创新、技术突破和社会进步的协同推进。
不得不说,这次印巴冲突莫迪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有专家称,这次印度的军事冒险,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因为422恐怖分子的案件并没有调查出真惜,所以这次印度主动挑起战争,本质上是印度对自身实力的系统性高估,损失惨重也是必然结果。
印度尽管其搭载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曾在北约演习中干扰过F-22的锁定,但面对巴基斯坦的歼-10CE机群时却完全失效。霹雳-15导弹采用的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使其射程突破200公里,远超"阵风"配备的"流星"导弹(120公里)。
更为严重的是,印度的军事装备大多依赖进口,"阵风"、苏-30MKI、米格-29等不同机种的火控系统互不兼容,无法形成协同作战能力。例如,"阵风"的Spectra系统与苏-30MKI的"雪豹"雷达在电磁频谱上存在冲突,导致编队内的电子战资源无法有效整合。
最致命的,其实还是莫迪政府的高度自信,在《瓦克夫法案》修正案引发穆斯林群体强烈反弹、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莫迪团队选择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制造冲突,以激发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
这种"危机转移"策略短期内确实凝聚了国内共识,但也导致军事决策被政治逻辑绑架。印度军方被迫在未完成装备磨合、情报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出击,最终陷入战略被动。
所以说白了,莫迪的冒险彻底葬送了印度的战略机遇。
多年来,印度在本国内,长期宣扬自我主义,比如这次印巴战争后,明明印度损失惨重,但是印度本国内,还一直在宣传自己赢得了胜利,其实,印度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且贫富悬殊的国家,印度社会长期依赖“大国想象”维系内部凝聚力。
更为神奇的是,印度国内常宣传已经超越中国,甚至如果和中国开战,也有极大的胜算,其实这些都是在美国的捧杀下产生的自以为是的思想。
笔者认为,在美国的支持下,印度的判断有两个失误。
第一,通过Quad机制、技术合作等手段将印度纳入“印太战略”,例如,美国虽支持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却拒绝分享铀浓缩技术,允许苹果在印设厂,却将印度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半导体产业发展。
第二,这种“有限开放”的本质,是将印度塑造为对抗中国的“消耗性棋子”。印度却对此缺乏清醒认知,甚至幻想成为“世界第三极”。正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所言:“美国对印度的青睐是暂时的,当印度真正强大时,会遭遇和中国一样的打压。”印度最后将沦为地缘博弈的牺牲品。
所以,印度要醒醒了!沉溺美国捧杀陷阱,所谓繁荣泡沫终将碎成渣!
近年来,中国在高铁、5G、新能源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印度的“全民公投”式决策却让高铁项目因征地纠纷拖延十余年。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所言:“印度不是一个国家,而是32个民族沿着英国人修建的铁路凑巧组成的集合体。”
其实,真正的大国崛起,需要的是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社会公平的协同推进,而非依赖外部吹捧和民族主义兴奋剂。
印度若继续沉溺于“超级大国”的幻想,终将在结构性矛盾和战略误判中摔得粉碎。
历史早已证明:没有自主创新的技术根基,没有惠及全民的发展模式,任何“纸面强国”都将是昙花一现。
来源:伟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