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2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暨冼玉清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于南海樵山文化中心举行。粤港澳及全国多地文史专家、学者云集,围绕“岭南才女”冼玉清的学术思想与时代价值展开深度研讨,同时,以学术智慧为“西樵山文化”IP打造注入新动能。南海区
5月22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暨冼玉清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于南海樵山文化中心举行。粤港澳及全国多地文史专家、学者云集,围绕“岭南才女”冼玉清的学术思想与时代价值展开深度研讨,同时,以学术智慧为“西樵山文化”IP打造注入新动能。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出席活动,共襄这场文化与学术交融的盛宴。
活动现场。
专家聚首
深掘冼玉清文史价值
冼玉清是岭南杰出的女诗人、国学学者、广东文献专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她一生治学严谨、著作等身,在文献学、诗词创作、女性教育等领域成就斐然;她心怀家国、德才兼备,以毕生心血践行“文史报国”的崇高理想。
活动开幕式上,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杨敏致辞,他表示,本届论坛汇聚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外众多名家学者,围绕冼玉清先生的学术成就、人格风范及其对岭南文化的深远影响,展开研究,形成了一批独具见解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深化了大家对冼玉清学术思想与岭南文脉的理解,更为传承湾区人文精神、促进粤港澳文化交融、筑牢共同精神家园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杨敏。
“冼玉清先生祖籍南海西樵镇,被誉为‘岭南才女’。她毕生心血倾注于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这片土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文化印记。她严谨治学的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南海文化的基因之中。”方华刚在致辞时表示,今天回到冼玉清先生故里,追忆其生平事迹,感悟其精神内核。其用一生书写了对家乡文化的无限深情,而这份深情,在当下南海对西樵山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中,得以薪火相传,绽放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
本次论坛汇聚内地与港澳专家,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文史研究院院长田丰,全国政协委员、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何汉权等16位专家学者,于主题发言环节,围绕冼玉清的学术实践、方志研究、佛禅思想及澳门文化关联等议题展开深度分享。论坛通过学术研讨与文化交流,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冼玉清学术思想的研究,更搭建起粤港澳文化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岭南文化的保护传承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故里出招
激活西樵山文化名人效应
本次活动举办地南海西樵,作为冼玉清的故乡,正站在珠江文明史的战略高度,全力打造“西樵山文化”IP。
目前,南海围绕这一目标,着力构建“五个一”文化品牌体系:成立西樵山文化促进委员会,统筹资源推动文化建设;组建同心文化发展基金,为文化项目提供坚实资金保障;升级打造西樵山文化博物馆(群),以现代化展陈呈现文化底蕴;整合石燕岩采石场、平面岗遗址等文保单位,建设考古遗址公园,让历史遗迹“活态传承”;携手今日广东国际传播中心(GDToday)共建国际传播基地,搭建民间文化交流桥梁。通过多维度发力,西樵山文化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佛山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刘雄平表示,冼玉清虽非西樵出生生长,却以“西樵夫人”自居,足见其对西樵精神故乡的认同,西樵可借助这类名人影响力挖掘资源、加强宣传。
就“西樵山文化”IP打造,他提出几方面思路:一是深化研究,明确“樵山文化”概念、内涵与核心,当地机构及高校研究力量需进一步挖掘其历史文化,如佛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等可参与其中;二是创新传播,除举办高端学术论坛扩大影响力外,可利用VR、A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新媒体手段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传播,让更多人感知文化魅力;三是注重传承与创新,传承主体要面向年轻人和学生群体,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文化,在传承中实现创新发展,使西樵山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大活力。
“本次论坛在西樵举办为简村文旅发展带来重要契机。作为冼玉清故里,简村将以论坛为切入点挖掘名人价值、释放名人效应。”西樵镇简村社区党委书记陈志炜表示,简村将通过多维度举措整合资源,助力“西樵山文化”IP的打造。
一方面,简村将深化名人文化与研学融合,建设约200平米冼玉清陈列室,优化陈启源故居,带动研学游发展;另一方面,活化古村落资源,整合古建筑群、古街道、古水道,打造特色文旅示范带;此外,依托历史文化名村品牌与区位优势,借广东千古情热度及地铁建设契机,升级简村一带商铺为岭南步行街,推动商文融合,助力西樵山文化IP传播。
方华刚表示,此次论坛的召开,为南海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史研究的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的学术成果,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迈向新高度。未来,衷心期盼能够吸引更多学者投身到西樵山文化的研究中来,共同挖掘、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文/南海融媒记者 洪晓诗 通讯员 南宣
图/南海融媒记者 刘国祥 洪晓诗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刘国祥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