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以说,琼瑶是近几十年来,女频IP塑造最成功的一位。以至于我小时候有个愿望,就是成为类似琼瑶这样的人,写出自己心中的故事,讲给众人听,再把它们影视化,感动更多的人。可见琼瑶对世人的影响之大。
琼瑶走了。86岁。我并不认为这就是一个该自我了断的年纪。
事实上,只要身体各方面条件允许,很多老年人甚至还在工作。往远说,姜子牙八十多岁才当上宰相,往近里说,美国总统好几位都是八十以上高龄执政。
可以说,琼瑶是近几十年来,女频IP塑造最成功的一位。以至于我小时候有个愿望,就是成为类似琼瑶这样的人,写出自己心中的故事,讲给众人听,再把它们影视化,感动更多的人。可见琼瑶对世人的影响之大。
时至如今,不管人们是否承认,一个事实是:由琼瑶开创的一个特有的文化符号的时代,已然落幕。而这场落幕,发生在数年之前。
1、电视黄金时代一去不返。
琼瑶在中国大陆的火热过程,是跟中国大陆电视行业的发展脉络相一致的。也正是琼瑶小说的影视化,特别是电视剧化,让琼瑶的故事连带她的名字,红遍大江南北,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标签。她跟湖南台的合作也一度成为业界传颂的佳话。
然而现在,以电视为终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逐渐代替电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主要途径,海量内容的生产者和播放平台不再由电视台垄断,电视台一家独大的状况早已成为历史。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智能电视交互新趋势报告》显示,自2016年以来,我国的电视开机率由70%断崖式下降到2022年的不到30%。很多频道在关停并转。大浪淘沙,优异的电视台正在向着新媒体和移动终端寻找出路。网台并重,移动优先,先网后台,渐渐成为其内容传播的主流——用户分化和选择多元成为必然趋势。
琼瑶剧在电视辉煌时代造就的万人空巷的历史不再有。
2、时代发展,观念转变。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琼瑶的一些表达和观念,很难跟当下的公众引发共鸣,特别是在年轻群体里。“琼瑶体”变成了一种梗,在网络上被玩来玩去。现在的受众无法忍受其大开大合的情绪化演绎和表达,比如琼瑶剧中的“咆哮体”;
《梅花烙》剧照而回看琼瑶的一些恋爱观念,也让不少人瞠目结舌。经典的一句比如:“你失去了一条腿,可紫菱也失去了她的爱情。”
事实上,琼瑶剧的火爆,也是时代的产物。琼瑶作品歌颂纯爱,却也充斥着复杂的多角关系和畸恋,这些往往超出了正常家庭的伦理纲常。如此种种,都与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巨变中产生的各类现象相适配。
琼瑶作品,感情浓烈,真挚有余,深度未足。在那个文化内容和娱乐方式相对稀缺的年代,电视终端“我播你看”的广播式传送模式,让受众自然而然地接纳了来自海峡对岸的文化输出。而现在相当一部分受众,趋向于务实,仅仅靠恋爱故事打造的乌托邦,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
当前的Z世代年轻群体,更是被多媒体,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所包围,他们的现实生活和思想观念,离“琼式恋爱”太过遥远。
加上当前电视剧的相关审查政策越来越严格,一些颇为自我的“琼式恋爱”的表达机会也越来越少。
3、快餐消费的年代,“琼式恋爱”的生存空间收窄。
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向新媒体互联网的集体迁移,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传播形式的改变,意味着收看方式的变化——原先的受众,也正在变成用户。内容传输由直给式供给变为被动式选择,用户的需求和喜好,直接决定着内容的赛道级别、展现形式和最终命运。
与求深务实的内容赛道对应的另一个极端,是甜宠或打怪升级的爽剧大行其道,粗制滥造的短剧正逢其时,这些显然都跟缠绵悱恻夸张苦恋模式的琼瑶剧不是一个风格。
在这个文化内容快餐化消费的年代,悬疑、喜剧、甜宠等元素,是裹挟爱情剧的完美表达。事实上,早在千禧年前后播放的《还珠格格》,之所以能火遍东南亚,跟这些元素的具备不无关系。
《环珠格格》剧照然而,《还珠》经历了一二三部,也经历了翻拍,除了前两部被视为经典外,其余几部都是在利用之前的虹吸效应罢了。可以看出,琼瑶擅长表达的是爱情,是那种轰轰烈烈不顾一切的情感,而不是喜剧和悬疑。
当“琼式爱情”不再成为市场主流的时候,当因为种种原因,《还珠格格》等经典剧目不再在公共频道的暑期档反复播放的时候,琼瑶这个名字在公众视野中日益模糊。能唤起公众记忆的,是人到暮年的官司、扯皮,和一场自决式死亡。
我在想,如果琼瑶的新剧依然在热播,琼瑶是否会像当年需要照顾丈夫一样,忙到顾不得去死。她是否会坚持一下,选择霍金式的坚韧走下去,而不是放弃在生命里最后的挣扎和或许有的辉煌。
无论怎样,爱情,是文艺作品里永恒的主题之一。我欣赏温婉柔美的词藻,渴望轰轰烈烈的爱情,尊敬敢爱敢恨的人们。当下太多的人,迫于现实选择妥协,反而失去了追求真爱的勇气和本能。这无疑是一种悲哀。从某种意义上讲,琼瑶跟这些人相比,又是洒脱而幸福的。
来源:灵境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