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人初次登台的时候,董明珠对孟羽童那叫一个上心,自家压箱底的定制行头说送就送,大大小小的场合都亲自带着,恨不得手把手教,外面风言风语说小孟是“格力接班人”,董明珠揣着明白装糊涂,乐呵呵地从不出来澄清,明摆着是要重点栽培。
[浮云]曾经的她是公认的董明珠接班人,两人的关系好到像是一家人,可后来两人却分道扬镳,在当时各大媒体争相猜测,热度不是一般的高。
没想到事态平息了两年之久,董明珠和孟羽童竟然又一次迎来同框,这一场从亲密到疏远再到“怀恋”的大戏和韩剧有的一拼,同样让不少人心中起疑。
两人真的是在逢场作戏吗?这一次的互动又代表了什么呢?
两人初次登台的时候,董明珠对孟羽童那叫一个上心,自家压箱底的定制行头说送就送,大大小小的场合都亲自带着,恨不得手把手教,外面风言风语说小孟是“格力接班人”,董明珠揣着明白装糊涂,乐呵呵地从不出来澄清,明摆着是要重点栽培。
可董明珠是什么人?在商场里赤手空拳打下格力这片江山,几十年风风雨雨,眼光能差到哪去?她相中孟羽童绝不可能只是因为小姑娘在节目里跳了段舞,讨了个巧。
孟羽童身上那股子机灵劲、那份不服输、敢豁出去的野心,才是真正戳中董明珠心窝子的地方,她可能在小孟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或者说看到了格力未来需要的某种特质。
在“重点栽培”的背后,董明珠的小算盘也打得噼啪响,格力这艘大船,虽然稳当,但总归是传统制造业,品牌形象、营销套路都有些年头了。
她自己年纪也上来了,迫切需要一张年轻的、懂互联网的、能跟年轻人玩到一块儿去的面孔,给格力这块金字招牌注入点新鲜血液,孟羽童的出现,就像瞌睡遇上了枕头,时机刚刚好。
所以说那段蜜月期,与其说是纯粹的师徒情谊深似海,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利益交换,或者说是一次双向奔赴的豪赌,董明珠需要一张新名片和新的流量入口,孟羽童则需要一个顶级跳板和一位重量级的人生导师,让自己迅速站稳脚跟,完成原始积累。
可惜这蜜月期比想象的短得多,“母女情深”的大戏很快就唱不下去了,为啥黄了?官方说法轻描淡写,说是正常的人员流动,可孟羽童那边自己爆料,说工资低、活儿累,董明珠这边也不含糊,直接回怼说孟羽童“连个文案都写不明白,就想当网红”。
这中间的弯弯绕,依我看主要是两件事儿没谈拢:“理念”跟“现实”,孟羽童这小姑娘,眼瞅着自媒体这风口多火啊,做个人IP,流量变现那得有多香!这心思搁现在年轻人身上太正常了,谁不想多挣点钱,活得更自由点儿?
可董明珠是谁?那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实业家,信的是“一砖一瓦建高楼”,是“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
她看孟羽童八成觉得这孩子翅膀没硬就想单飞,有点急功近利,格局小了,她那句“钱不是梦想,钱不重要”,虽然被网友们骂惨了,但搞不好真是她的肺腑之言。两代人的价值观,在这里撞的头破血流。
钱和活这事,孟羽童说一个月五千到一万,一天干21个钟头,这数得细看,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在珠海这个地方,工资肯定不算高,尤其是还顶着“董明珠接班人”的名头,压力巨大。
至于一天工作21小时,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是简单的“卷”了,而是过度消耗,这背后不仅是工资的问题,格力对孟羽童的定位和使用,可能自己也还没想清楚。
“明珠羽童精选”直播账号,一开始是两人搭档,后来孟羽童的身影越来越少,直至消失,这可能说明在具体合作中出了岔子,也就是利益分配、话语权、直播方向等方面有了不小的分歧。
孟羽童可能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董明珠或许觉得孟羽童资历尚浅,羽翼未丰就想与自己平起平坐,甚至分一杯羹,火候还差得远。
这窗户纸一旦捅破,场面就有点难看了,这场公开的互撕,对俩人来说其实都是一把双刃剑,伤人也伤己。
董明珠本来是铁娘子、实干家的形象,结果被贴上了“何不食肉糜”、“太强势”、“容不下人”的标签,格力的品牌形象也跟着受了点儿牵连,自家一手捧起来的红人,转头就跟自己闹掰,还把家丑外扬了,这事搁谁脸上都挂不住。
孟羽童短期看是赚了,粉丝蹭蹭涨,广告报价也跟着水涨船高,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网红,但长远看,她也背上了“刚有点名气就忘了本”、“利用完大平台就跑路”的议论,这种名声对一个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搞不好会影响后续的商业合作和个人发展。
这场撕破脸就像小两口吵架,吵赢了道理,却伤了感情,还把家底都抖落给外人看了,谁也没真正占到便宜,商场如战场,有时候也讲究个体面,这么一闹双方的面子和里子都折损了不少。
就在大伙儿都以为这俩人梁子算结下了,以后老死不相往来的时候,剧情又来了个神反转,董明珠主动给孟羽童递了个橄榄枝:好好干,有机会带你去吃饭,孟羽童也接得恰到好处立马发文感谢董明珠的知遇之恩,一句“世界上不能没有女老板”给足了董明珠面子。
这就叫“冰释前嫌”了?我看啊,这里面既有那么点儿人情味儿在,但更多的恐怕还是生意场上的精明算计。
从感情上说毕竟曾经那么深度地捆绑过,董明珠对孟羽童不可能一点真情实感都没有,可能气头上话说重了,冷静下来想想小姑娘那股闯劲未必不招人喜欢。
孟羽童这边,董明珠再怎么说也是把她领进门、给了她高起点的恩师,时间一长那些不愉快的事儿可能就淡了,反倒是当初那份提携之情,会慢慢浮上来,尤其是俩人都是在男人堆里打天下的女强人,那种惺惺相惜,可能外人很难体会。
成年人的世界,尤其是在商场里,光讲感情就太天真了,还得是“利”字当头,这两年孟羽童在自媒体这块儿可是混得风生水起,粉丝量、影响力都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在年轻人那儿,号召力杠杠的。
反观格力,家大业大是不假,但在品牌年轻化、线上营销这块儿,一直有点使不上劲,董明珠亲自下场直播带货,效果是有,但毕竟精力有限,而且有时候那网感确实差了点儿意思。
这时候孟羽童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她有流量,懂年轻人那套嗑,能把格力的产品用更时髦、更接地气的方式卖出去。
对格力来说,重新跟孟羽童拉拉手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花小钱就能撬动巨大的年轻消费市场,对孟羽童来讲,能跟格力这样的行业巨头再次合作,也能抬高自己的身价,摆脱“昙花一现的网红”的标签,往更专业的商业领域靠拢。
今年的5月20日,两人来了一次合体互动,并且还有知情人表示两人很有可能再次直播,这次和解,被人分析更像是一场双方都盘算清楚了的商业“复婚”。
董明珠展现了一个成功企业家的灵活和务实,知道啥时候该低头,啥时候该借力,孟羽童也比当年成熟了不少,不再是那个光凭一腔热血往前冲的愣头青,而是懂得怎么把自己的流量变现,实现利益最大化了。
董明珠和孟羽童这分分合合的戏码,给我们这些在职场里摸爬滚打的普通人,也提了不少醒,个人本事和公司平台的关系复杂,平台可以助力个人发展,提供镀金机会和更广阔的视野,但也可能限制个人的成长,成为发展的天花板。
关键在于个人能否借助平台资源,真正提升自身能力,积累核心竞争力,孟羽童离开格力后依然取得成功,表明她在格力期间有所收获,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商业世界啊,说到底还是个“价值交换”的场子,你能给对方带来好处,对方也能满足你的需求,那合作就能长长久久。
那句老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虽然听着有点扎心,但很多时候它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信息来源:
来源:墨迷聊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