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长发育是儿童区别于成人的基本特征。身高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相对不可逆性,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及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儿童身高发育落后一般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处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的-2sD~-1sD,或
儿童生长发育落后
生长发育是儿童区别于成人的基本特征。身高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相对不可逆性,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及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儿童身高发育落后一般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个体身高处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的-2sD~-1sD,或第3百分位~第10百分位,但未达矮小症标准的儿童。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营养不良儿童已比较少见,儿童的身高普遍增长,但仍有部分儿童处于身高发育落后的情况,而这部分患儿普遍存在厌食、食欲减退、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表现。经调查发现,主要是家长缺乏科学的营养知识,加之儿童存在偏食、厌食等情况,导致其营养吸收不良,进而出现身高、体重等不能达到平均水平。若不及时加以干预,易导致成年身高矮小,影响就业、择偶,甚至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1]
01
案例分享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拥有理想身高。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免疫失衡、营养吸收障碍等影响因素可能悄然 “偷走” 孩子长高机会。
小阳(化名),3岁10个月男孩,2025年1月18日因身材偏矮小来诊。初诊评估显示,他的身高96cm(P5)、体重14.3kg(P10),遗传身高170cm(P32),当前生长速度明显低于遗传潜能,并且呈下降趋势,如不积极干预,可能会生长发育迟缓。此外,小阳存在反复呼吸道症状(经常流鼻涕、张口呼吸)、情绪不稳定、食欲异常等伴随症状,这些都提示可能存在潜在的营养不良和胃肠道功能障碍问题。
通过系统评估,我们发现小阳存在多重健康隐患。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史和剖宫产分娩方式可能影响了最初的菌群定植和免疫发育。辅食添加不顺利的喂养史提示早期营养摄入不足。小阳甲状腺检查显示,甲状腺素(T4)检测值为 207.84 nmol/L(参考值77.48-169.37)。实验室检查发现食物不耐受问题突出:鸡蛋3级不耐受,牛奶、鳕鱼、小麦2级不耐受,大米、鸡肉、牛肉1级不耐受,同时还存在鳕鱼IgE过敏。多种食物不耐受(如鸡蛋、牛奶 3/2 级),长期摄入可能诱发慢性低度炎症,干扰甲状腺激素代谢。这些食物反应很可能导致长期的肠道炎症和营养吸收障碍。
基于以上评估,结合他的生长发育落后、反复呼吸道症状和情绪问题,我们制定了系统的营养微生态干预方案。
营养管理
严格回避不耐受食物并进行科学替代:用肉类和动物内脏替代鸡蛋,植物奶替代牛奶,小米替代小麦等。同时建立科学的饮食结构:三餐保证主食+蛋白质+蔬菜+优质油脂的均衡搭配,每天12种、每周25种食物的多样化原则。此外,通过精准营养管理,补充维生素AD(1粒/天)、多元维生素、DHA(100mg/天)等关键营养素。
微生态调节
选择功能更强的二代益生菌脆弱拟杆菌BF839+“精神菌”鼠李糖乳杆菌TT628制剂进行长期干预,修复肠道、平衡菌群、调节情绪,配合消化酶促进营养吸收。
生活方式
建立运动、睡眠、情绪管理的全方位干预计划:每日2小时户外运动,21点前入睡,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干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第一个月的适应期,小阳出现了短暂的赫氏反应(腹泻、食欲差),调整剂量后很快缓解。随访数据显示:干预一个月体重增长0.4kg;三个月时身高增长3cm,达到101cm(从P5升到P18),呼吸道症状消失,生病次数及病程减少,也未再出现腹痛;白天虽偶尔有发脾气,但情绪稳定了许多。至近期5月初反馈,已经开始加牛奶,没有过敏反应。
通过精准识别食物不耐受、科学调节肠道菌群、优化营养供给,我们不仅帮助小阳实现了追赶生长,更全面改善了他的生命质量。这提示我们,儿童生长发育管理需要突破传统的"补钙补锌"思维,建立"肠道微生态-营养代谢-免疫调节"的整体观。
单纯营养不良是导致儿童生长迟缓的主要原因,占比61.4%[2]。摄入减少(非疾病相关因素:行为、社会经济或环境)和营养需求增加(疾病相关因素)是导致营养不良的两大机制[3]。食物诱发的反应占全身性过敏反应病例的30%-50%,占儿童全身性过敏反应病例的81%;由于不适当的排除饮食,可能导致患有食物过敏的儿童的生长和营养问题[4]。案例中小阳从小辅食添加困难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加之食物不耐受引发的饮食限制、慢性肠道炎症,共同造成了营养吸收障碍和生长落后。
轻度或中度儿童营养不良的一般干预原则首先去除病因,积极寻找导致营养不良的病因,改善父母的喂养方法、检查食物品种、重视喂养行为,治疗感染、消化道疾病等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发疾病;其次是营养素的补充,根据对儿童膳食分析结果,逐步调整父母的喂养方法或行为,补充蛋白质、能量和相应的营养素,但不要操之过急,缓慢进行[5]。
膳食管理是处理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的关键治疗策略。小阳的营养干预过程中,在严格回避不耐受食物的同时,我们采用科学的替代方案:用动物内脏替代鸡蛋,小米替代小麦,植物奶替代牛奶,确保营养均衡。配合消化酶和特定益生菌改善吸收功能,并补充关键营养素(维生素AD、DHA等)。这种个性化干预既避免了限制饮食导致的营养缺失,又有效解决了食物不耐受问题,实现了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的同步改善。其中,补充的微生态制剂脆弱拟杆菌荚膜多糖(PSA)可激活产生IL-10的CD4+ Treg细胞,从而调节免疫、降低炎症,并通过改善肠道黏膜、恢复肠道菌群生态促进营养吸收[6-7]。在体内定植鼠李糖乳杆菌可以调节肠脑轴,缓解焦虑样行为[8],改善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9]。
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窗口期对营养供给有着特殊需求,科学合理的营养干预需要多管齐下:首先必须建立精准的膳食管理体系,既要确保各类营养素的充足供给,又要把握不同食物的最佳引入时机;同时要重视肠道健康,通过修复受损的肠黏膜屏障和调节失衡的肠道菌群,双管齐下改善营养吸收状况。这四个方面——科学膳食、适时引入、屏障修复和菌群调节,构成了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完整干预策略,缺一不可。
案例来源:小用健康 张娣
来源:肠道微生态邓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