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百余位学生找他聊心事,上外新传这位老师成真人“树洞”

B站影视 2024-12-21 16:50 2

摘要: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高凯的办公室里有一把黑色的小转椅,今年以来,已经有100多名学生先后坐在这把椅子上,找他面对面“寻求咨询”。他们来自全校不同专业,毫无保留地向他倾诉着自己有关亲情、爱情、友情、学业上的种种困惑。在一些学生的心中,高凯几乎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主任高凯的办公室里有一把黑色的小转椅,今年以来,已经有100多名学生先后坐在这把椅子上,找他面对面“寻求咨询”。他们来自全校不同专业,毫无保留地向他倾诉着自己有关亲情、爱情、友情、学业上的种种困惑。在一些学生的心中,高凯几乎成了真人版“树洞”。这些年来,他见证了许多青年学生从哭到笑的转变。

一切的缘起正是高凯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数字媒体与社交网络》。这门开设了五年的课程每年被学生打出百分百好评,稳居全校评教的榜首,高凯也被评为2024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这门课显然没有学生们想象得那么神奇,但许多学生选择相信我,这也体现了这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高凯说,这不是一个单纯讲学术理论的课程,更是情感的交流。“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通过这门课,不仅收获知识,更能够学会如何去爱,去感受,去理解他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学生是课堂C位,允许每个人真情流露

如果要给这门课总结一些关键词,不少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温暖”。学生何承锐说,这是一门让所有人都站上课堂C位的课程,“即使不是所有人都在说话,但所有人都在这里被看见。”

被看见的奥秘在哪里?原来,区别于传统教师站在讲台,学生按部就班地坐在台下。《数字媒体与社交网络》的课堂,更接近一个圆形。高凯不在圆心,而在圆周上。“课堂上,高老师就环绕在我们周围,鼓励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何承锐说,观点是否精致、正确并非关注重点,师生之间彼此放松的交流和对话是常态。

以大学生的情感经历为切入点,这门课探讨的是社交媒介如何塑造青年学生的情感世界。“土味情话”“人机之恋”“智能时代的技术霸凌”……学生围绕上述话题,在研讨中剖析青年为何会沉迷于社交媒体,它究竟满足了哪些情感需求以及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该如何找到平衡,保持真实自我。高凯说,这些问题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正是它们引导着学生不断思考、不断探索。

让高凯颇感意外的是,这样的课堂不但没有冷场,反而在学生间掀起一股热潮。“大学生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他们热衷于分享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亲身经历,坦诚地讲述在数字世界中如何缔结、呵护乃至割舍各种情感纽带的真实故事。”

也因为这些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情感。眼泪和哽咽也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常态。学生虞佳盟就分享了自己的阿嬷如何成为被技术霸凌的数字遗民,而她在无意识中实施“技术霸凌”的故事。2023年,当阿嬷来上海就医,颤颤巍巍地打开用塑料袋裹好的现金付酒店房费,当要强的阿嬷在餐厅不熟练地使用手机支付,她的第一感受却是害怕老人动作太慢而内心窘迫。“后面排队的人,柜台结账员等待的眼神,不耐烦的情绪让我感到无地自容。”在课上,虞佳盟哽咽着开始反思:为什么社会要将落后于技术的人群无意识地抛弃,尽管那群人正在艰难地不断适应这个迭代的社会。

“十八岁步入大学,所有人都告诉你必须成熟、体面,要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小心分享伤口带来的‘破窗效应’。”学生张珊彬说,“刚进入大学,甚至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遵循别人的要求,从好孩子变成好大人。”这样的紧绷状态让她深受困扰。正是在高凯的课堂上,因为同学间一次次真情流露的分享,她学会了如何走出情绪漩涡,如何正确分享、消化自己的小情绪。“高老师说,哭泣也是一种美好的能力,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

高凯说,这些温馨动人、充满曲折,但透露青年学子对生活独到见解的故事,让他从一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倾听者、引导者和故事的共同编织者。他鼓励学生表达内心的思考,允许他们情绪激动甚至流泪,也会将学生口语化的表达升华为学术性的语言。“有时候,学生看似平凡的话语中蕴含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思考。教学相长,我们共同在探索和思考中成长。”

超越屏幕和课堂的思考仍在延续

在高凯看来,这门课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社交媒介理论传授和学术探讨的范畴。它演变成了一次关于青春、成长和情感的共同旅程。这也是为何,越来越多课堂之外的学生找到了高凯,分享自己的心事。一些同事闻讯,也曾好奇地问高凯:“听说你现在教学生谈恋爱?”每每听到这里,高凯和学生都会相视一笑。

和学生接触得越多、越深入,高凯愈发能够与青年人感同身受。找高凯“咨询“的学生中,绝大部分都在倾诉亲子矛盾所造成的痛苦与挣扎。“其实大学生并不是只关心自我的一代,他们也很关注他人,希望被更多人理解与支持。但问题在于,很多家长没有与孩子建立信任,也不理解他们在社交网络世界所经历的悲喜和挑战。”高凯说,只有读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故事,才能真正打开他们的心扉,重拾交流。

为此,在他的课上,课程作业就是一篇篇类似日志的作文。目的,就是让学生用文字记录下这些真实、充满真情的故事,总结并省思。日前,高凯收录了32篇学生的课程习作编著了新书《透过屏幕的情感》。令不少人意外的是,这样一本学生为创作主体的课程教学结晶一经发布,短时间内迅速冲上新书热卖榜前2名。谈及为何要出版这本书,高凯说:“就是希望能够以这本书为窗口,让更多老师和家长能够窥见年轻一代的内心世界。”

高凯介绍,不止于出版新著,未来这门课还将继续迭代。恰逢上外新一轮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数字媒体与社交网络》课程名将在下学期更新为《智能媒体与全球传播》。未来,这门课将重点探讨智能媒体与人机交流、智能媒体与情感以及人工智能与生命等议题。

作者:吴金娇

文:吴金娇图:受访方供图编辑:储舒婷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汇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