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领略非遗文化魅力,提升学生艺术素养,12月17日至19日,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艺体融合非遗传承的实践探索”江北新区内涵培育项目,举行了以“传统艺术进校园,非遗传承润童心”为主题的非遗进校园活动。
生旦净丑粉墨登场
皮黄雅调曲韵悠扬
非遗技艺美轮美奂
国粹瑰宝惊艳四方
精彩抢先看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领略非遗文化魅力,提升学生艺术素养,12月17日至19日,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艺体融合非遗传承的实践探索”江北新区内涵培育项目,举行了以“传统艺术进校园,非遗传承润童心”为主题的非遗进校园活动。
点开视频直击现场
篇章一:京剧艺术展风雅
戏梦·登场
12月17日下午,浦外合唱团,京剧社团,一、二年级学生及老师汇聚一堂,共同欣赏国粹京剧的独特魅力。活动伊始,学校副校长陈萍与同学们进行了一场生动有趣的互动问答,激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学习热情。
“什么是非遗?”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哪些属于非遗?”
“传统节日、手工艺等”
“浦外有哪些非遗社团?”
“剪纸社、京剧社等”
学生们踊跃参与、积极配合,他们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对戏曲艺术的渴望,把非遗传统文化知识镌刻于心。
戏韵·传承
在全场的期待下,南京市京剧团的演员们闪亮登场。在王初蓬老师热情洋溢的介绍下,同学们认识了神秘的京剧乐队,走进了京剧下场门的世界。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场面先生”“文场武场”这些陌生的名词在孩子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接着,王老师又带着学生们认识了西皮与二黄的区别,并欣赏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的指挥作品以及京剧打击乐片段,在西洋和民俗的碰撞中,同学们更加领略到国粹戏韵之美。
京胡悠扬 蕴含华夏之音
铜锣铿锵 尽显国韵风雅
“你会唱京剧吗?”王老师的提问引得台下深藏不露的小艺术家们都跃跃欲试起来。一名来自浦外京剧社的小朋友勇敢迎接挑战,自信十足地表演了一段京剧唱段。他的歌声高亢明亮,有模有样的戏腔带给观众满满的惊喜,歌声余音未了,现场掌声雷动。
随着灯光转亮
京剧团演员们粉墨登场
水袖轻扬 青丝墨染
明颜醉玉 郎眸灿星
起舞飞旋间
鼓点时疏时密
歌喉圆润婉转
《夜深沉》鼓声震撼、情思绵长,《天女散花》优雅动人、仙韵飘扬,《三岔口》唱念做打、戏势紧张。三首曲目各有不同、美轮美奂,学生们沉醉于演员的一招一式之间,仿佛踏足戏梦之中回味无穷。
篇章二:非遗文化润心田
12月19日,学校图书馆三楼的各个角落里布满了花式非遗艺品展位。6位非遗传承人带着他们的艺术绝技来到浦外,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
剪纸
陈 耀
中国非遗民间剪纸联盟委员会委员
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陈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他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荣获中国乡土艺术手工艺杰出贡献奖,被授予南京好市民、南京百姓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人民日报》撰文《陈耀:为剪纸而活着》给予高度评价。
秦淮灯彩
曹 红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秦淮灯彩代表性传承人
曹红在传承曹氏纸扎百年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通过工艺改良创作出许多新的产品。她在传统风筝彩扎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她扎的手工风筝不仅精致美观,而且完整保留了传统风筝制作的“扎、糊、绘、放”等主要工艺特点,颇受海内外游客和小朋友的喜爱。
绒花
程 颖
南京绒花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以蚕丝为主要原料、完全手工制作的南京绒花相传始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年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江苏南京作为中国绒花工艺的起源地之一,在2006年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荣膺世界青年眼中的最美中国手工艺。程颖老师制作绒花技艺多年,与多地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把绒花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
布艺
高 瑞 雷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艺代表性传承人
高瑞雷是南京唯一一位绣花男艺人,他的工艺充满针法细腻、色彩鲜明的南京地方特点,同时也糅合了北方粗犷大胆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他在国内外院校里进行教学活动并长年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工作,为传承和宣传民俗文化孜孜不倦地奉献着。
金陵竹刻
何 胜
玄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竹刻代表性传承人
作为中国传统竹雕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金陵竹刻在明代即享有“大璞不斫”“寸竹寸金”的美誉,其以浅刻、简刻风格著称于世,是南京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宝藏。何胜师承金陵竹刻省级非遗传承人龙双衡,雕刻技艺精湛,多年来秉持“以人为本,以艺为魂”的教学理念,强调技艺学习的同时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他的教学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糖画
徐 吉 玉
著名糖画艺人
糖画,俗称吹糖人,是一项中国传统手工艺。粘软的糖稀是平凡的,但是经过徐吉玉的巧妙构思与制作,就能变成一件件精美艺术品。徐师傅不仅继承了祖辈的绝技,而且不断进行创新,拓展了糖画的题材,他还广泛传授糖画技艺,深受国内外青少年的喜爱。
栩栩如生的剪纸、风格多变的布艺、精致美观的秦淮彩灯、刀刻风雅的金陵竹刻、甜蜜有趣的糖画艺术、寓意吉祥的绒花技艺……传承人们用心布展并倾囊相授,师生们在每个展位前都流连忘返,沉浸式体会这些非遗文化的精髓。他们有的耐心听讲、有的亲身实践,整个展览会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和传承热情。
现场采访
- 陈 耀 -
中国非遗民间剪纸联盟委员会委员
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近几年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极其注重将民间艺术融入学校教学之中。中国剪纸有三千多年历史文化,是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在很早的时候就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春节成功申遗的特殊时刻,学校开展非遗技艺的展览很有必要。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社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中国非遗任重而道远,首先要从学生抓起,从娃娃抓起,那么我们非遗文化传承的工作才更有希望。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交流,更是一次深入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它为浦外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欣赏戏曲和非遗艺术魅力的平台,不仅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在无形中让学生们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
编辑:林睿
编导:王欣雨
摄像:徐德培、王景朗坤
© 南京魅力校园
本平台的图文视频均为《魅力校园》栏目组自主拍摄和制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需注明出处。平台所使用的其他图片及音乐如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或删除事宜。
来源:煊雅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