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头屑”这个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它时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肩膀上、衣领上,甚至关键时刻还能毁了你的约会形象——想象一下,你正自信满满地对喜欢的人说:“你知道吗?我很注重个人形象。”结果对方盯着你的肩膀默默移开了眼神……没错,头屑这个“小恶魔”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但问题是,这些“白花花的小雪片”究竟是普通的头屑,还是脂溢性皮炎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入浅出的头皮“大侦探”之旅,教你一分钟自查,搞清楚自己究竟是头皮健康小天使还是需要关注的潜在“患者”。
普通头屑可以理解为头皮的“生理性代谢产物”。就像你的脸需要定期去角质一样,头皮也会更新表皮细胞。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更新得有条不紊,默默“谢幕”,你根本不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但当某些外力介入,比如:洗头次数不对(洗太多或太少)、使用了刺激性的洗发产品、季节变换、压力山大等,头皮更新的节奏可能会被打乱,头屑就来了。
普通头屑的特点是:小、干、零散。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它们比较腼腆”,掉落在衣领上也不会太过招摇。
而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就不一样了,它是皮肤科界的“常客”。它的本质是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在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比如头皮、面部、胸前)搞事情,头皮是它的“重灾区”。
它的头屑特点是:大、油腻、成片。脂溢性皮炎的头屑不仅体积大,还能抱团。更可怕的是,它们常常伴随头皮发红、瘙痒、油腻感,甚至可能出现局部脱发。这时候,你的头皮已经不是简单“闹脾气”,而是“在抗议”了!
脂溢性皮炎的“好基友”就是油脂分泌过多。皮脂腺像是“加班狂”,疯狂生产油脂,导致你的头皮油腻腻的。洗完头没过几个小时,又开始“油光满面”。
普通头屑 vs. 脂溢性皮炎
普通头屑可能也会引起轻微的瘙痒,但脂溢性皮炎的瘙痒感更强烈,甚至会让人忍不住“疯狂挠头”。如果你发现自己挠头挠到头皮发红、发烫,那就要小心了。
医生小提示:挠头虽然爽,但可能会导致头皮屏障受损,引发细菌感染,千万别贪一时之快。
脂溢性皮炎的头屑体积大、形状不规则,常常成片脱落,甚至有些黏腻,像是被油脂“黏”在了一起。而且它们特别钟爱“发际线”附近,尤其是耳后、后脑勺这些地方。
脂溢性皮炎的头皮不仅油腻,还可能出现局部的红斑,严重时甚至伴有小小的丘疹或鳞屑。这是因为炎症已经侵袭了你的头皮,让它变得脆弱敏感。
如果脂溢性皮炎长期得不到控制,炎症可能会影响毛囊健康,导致局部脱发。这种脱发通常是暂时性的,但如果反复发作,也可能对发量产生长期影响。
脂溢性皮炎的成因比较复杂,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皮脂分泌旺盛:油脂提供了“温床”,让某些“皮肤居民”变得不安分,比如马拉色菌(Malassezia)。真菌感染:马拉色菌是脂溢性皮炎的重要元凶,它喜欢头皮油腻的环境,一旦过度繁殖,就可能引发炎症。免疫反应异常:有些人的免疫系统对马拉色菌过度敏感,导致炎症反应。压力与生活习惯:熬夜、压力、饮食不健康等,也会让脂溢性皮炎“雪上加霜”。选对洗发水选择含有抗真菌成分的洗发水,比如酮康唑、吡硫翁锌、硒化硫等,这些成分可以有效抑制马拉色菌的生长。
避免使用过于滋润或含硅油过多的洗发水,它们可能加重头皮的油腻感。
合理洗头油性头皮建议每天或隔天洗一次头,避免让油脂堆积。
水温控制在37℃左右,过热的水可能刺激头皮,加重炎症。
改善生活方式少熬夜,保持充足睡眠,减轻压力。
饮食清淡,避免高糖、高油脂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比如全谷物、鸡蛋。
必要时就医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由皮肤科医生开具外用药物,比如激素类药膏或抗真菌药膏,必要时可能需要口服药物。
头屑并不可怕,但它可能是在告诉你:“嘿,伙计,注意我的健康状况!” 如果你的头皮只是偶尔干燥、掉点小头屑,大概率是“普通头屑”;但如果你发现头皮油腻、瘙痒、头屑成片、发红甚至脱发,那就要警惕脂溢性皮炎了。
头皮问题虽然烦人,但只要科学护理,完全可以控制。爱护头皮,就像爱护自己的脸一样重要——毕竟,谁不想拥有一头健康、闪亮的秀发呢?
参考文献: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Skin and Hair Disorders.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Seborrheic Dermatiti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Mayo Clinic: Seborrheic Dermatitis Overview.
来源:文说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