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帮我带一包辣条!”“给我买一本带密码锁的日记本!”“我要一袋口香糖!”据《扬子晚报》报道,近日,南京市浦口区一所学校的小李同学在班里做起了有偿“代购”,帮同学买零食、卡片,每次收取1-3元不等的“跑腿费”。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代购”行为在小学生中并不少见。
□郭元鹏
“帮我带一包辣条!”“给我买一本带密码锁的日记本!”“我要一袋口香糖!”据《扬子晚报》报道,近日,南京市浦口区一所学校的小李同学在班里做起了有偿“代购”,帮同学买零食、卡片,每次收取1-3元不等的“跑腿费”。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代购”行为在小学生中并不少见。家长们惊讶地发现,成人世界中的“代购”行为已悄然出现在小学生身上。
调查显示,小学生校园代购赚跑腿费已成为一种现象。不少学校里都有这样的情况,而且参与的孩子还不少,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帮助同学买东西”赚点跑腿的费用,钱也不多,一般都是几块钱。那么,小学生参与校园代购赚跑腿费合适吗?
不少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很直接:必须把校园代购扼杀在摇篮里。总结起来,反对的原因主要有几点:其一,是错误的金钱观,从小就被铜臭味污染;其二,是错误的友谊观,学生之间的友谊应该是纯粹的,如果有了这种利益交换,纯洁的友谊可能会变味;其三,是错误的学习观。孩子正经的事情是学习,而不是“倒卖商品”。
这些观点并非没有道理,担忧也不是多余的。比如,南京一所学校的班主任马老师就遇到了一件“头疼”的事。最近,一位家长来“告状”:女儿小慧请同学小轩“代购”卡片,花了近1000元。小慧妈妈因此找到了学校,学校处理这类事情自然很麻烦,不仅要调解,还要做引导。
但是,小学生校园代购赚跑腿费,也不应“一棒子打死”。以小学生校园代购赚跑腿费为例,它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虽然存在可能购买到劣质食品等引发纠纷的风险,或因沉迷其中而影响学习、产生错误的金钱观,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财商教育的启蒙,并未必全是坏事。
学校不妨因势利导,将其作为财商课来教授,教育孩子什么样的钱能赚,什么样的钱不能赚,哪些物品可以代购,哪些物品不宜代购,还可以教育孩子如何平衡“赚钱”和“友谊”的关系等问题。例如,宁波一所学校开展的“小学生摆摊课程”就非常有意义,定期组织孩子们在学校摆摊做小生意。这种合理的引导与科学的教育方式,能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因此,小学生校园代购赚跑腿费是否要“扼杀在摇篮里”?答案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如何引导。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