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锤炼党性的“熔炉”、检验担当的“标尺”,通过创新学习教育模式、深挖红色文化底蕴、靶向整治作风顽疾,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锤炼党性的“熔炉”、检验担当的“标尺”,通过创新学习教育模式、深挖红色文化底蕴、靶向整治作风顽疾,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5月22日,走进永定客家家训馆,土楼楹联“忠廉勤勉”四个大字映入眼帘,120余条古训格言化作廉洁教育的鲜活教材。今年以来,这里已接待35批党员干部,通过驻足品读“耕读传家”的治家箴言,在客家千年家风中汲取精神养分。与此同时,16处革命遗址串起的红色教学路线成为干部教育的“第二课堂”:在张鼎丞纪念馆前重温入党誓词,于“一断残墙”微党课中感悟革命先辈的艰苦卓绝,285场实景教学让初心使命在烽火岁月的历史回响中愈发清晰。
“这种教育方式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用历史场景叩击心灵。”参加现场教学的党员干部陈清卉感慨。永定区创新打造“红色基因+客家文化”双轮驱动模式,将孝廉文脉与红色血脉融入作风建设,让理论学习既“接地气”又“冒热气”。线上“土楼党旗红”平台同步开设专题专栏,145篇深度报道形成全媒体传播矩阵,其中《永定:红色文化赋能开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践新路径》被央媒转载,让“永定经验”走向全国。
作风建设既要“补钙壮骨”,更要“刮骨疗毒”。永定区以“警示+预防”双轮驱动筑牢防线:42个本土典型案例被制成警示教育片,257名关键岗位干部直击职务犯罪庭审现场,“零距离”感受纪法威严;新提任干部须先过“纪律关”,110名学员在专题培训班中扣好履新“第一粒扣子”。区纪委监委建立“过筛式”审核机制,对93份问题清单、364条整改措施逐一把关,确保问题“查得准、挖得深”。紧盯“五一”等节点开展专项督查,72个“三公”经费问题被整改,3起典型案例通报曝光,持续释放正风肃纪强烈信号。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在永定区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工地,塔吊林立、机械轰鸣,这座总投资2.2亿元的民生工程正加速推进。今年以来,全区聚焦教育、医疗、城建等领域短板,文秀幼儿园、雨水收集排涝应急工程等项目相继落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首批37个项目完成投资超3300万元,乡村面貌焕发新颜。产业发展同样捷报频传:区领导带队“带课题走出去、引项目落下来”,99个新洽谈项目中有15个签约落地,总投资达16.44亿元;“千名干部挂千企”行动中,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解决企业难题,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永定区委书记李强表示,全区将始终对标党中央部署,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让清风正气成为永定现代化建设的最亮底色。在这片红土地上,作风之变正转化为发展之进,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答卷。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