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镇:白衣执镜探咽喉 仁术连心筑声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2 16:21 1

摘要:2024年5月31日,龙镇跟随广东省第十一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跨越山海,第一次踏上喀什这片热土。在这片广袤大地上,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别样的民族风情让他心驰神往,却也因地域辽阔、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同样感受到当地百姓求医之路的艰辛。

2015年我院派出第一位援疆干部

十年来

20余位中六医者接力奔赴喀什

扎根边疆

将木棉的热烈化作胡杨的坚守

建立起“带不走”的医疗队

为喀什的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动力

如今,2024年“组团式”援疆干部将载誉归来

让我们循着坚守足迹

走进他们的故事

本期援疆故事主人公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龙镇 主治医师

“时间飞逝,在喀什的这一年里,我付出了很多,但收获更多。”作为喀地一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龙镇感慨援疆生涯即将画上句号,他有些不舍。

2024年5月31日,龙镇跟随广东省第十一批“组团式”援疆医疗队跨越山海,第一次踏上喀什这片热土。在这片广袤大地上,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别样的民族风情让他心驰神往,却也因地域辽阔、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同样感受到当地百姓求医之路的艰辛。

因而,在喀地一院的300多个日夜,他秉承医教研协同发展理念,“以喀什所需,尽自己所能”,以一身白衣执甲,凭借一双能在方寸之间施展精微医术的手,在帕米尔高原上书写着医者仁心的动人篇章,为推动喀什地区医疗事业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教学是火种,要让它燎原”

刚到喀地一院耳鼻咽喉科,龙镇就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调研,发现科室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因而,他与一同来援疆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刘翔副主任医师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计划。

“教学是火种,要让它燎原。”作为一位来自教学医院的老师,龙镇深知教学对于一家医院的重要性,“教学不仅能培养优秀的年轻医生,也是提高临床医生知识和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研,他敏锐地发现了科室教学症结:住培学生的管理相对松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课程安排不是很合理规律;实际操作培训不严格;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低。面对现状,他们立下目标:“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为边疆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学生首先面临的是执业医师考试,龙镇和住培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发现住培学生的医学知识基础薄弱,对于执业医师考试没有明确的规划,无法平衡临床工作和考试学习的安排。由于距离应考时间只有两个月,他化身“严师”,寻找每个学生的弱项,制定个性化备考方案,每周布置“备考作业”。

此外,他还一同创新教学模式,规范小讲课、病例讨论流程,订购专业书籍充实科室图书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3名住培学生的考试成绩较上次均有很大提高,2名通过南疆分数线,1名通过国家分数线。

他还多次参加了医院教学科的教学督导工作,手把手示范教学查房,连科室老医生都感慨:“原来教科书上的知识,真能‘活’在临床里!”2024年,科室以优异成绩通过住院医师教学基地评审,曾经的“短板”终成“跳板”。


“每一台手术,都是生命的托付”

作为一名医生,临床工作是龙镇的“主战场”。治病救人的同时,通过“手把手”带教让广东优质医疗技术能在喀地一院扎根,是援疆最主要的目的。

然而,在他刚到喀地一院不久,便参与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医疗救援行动。那天深夜,医院急救科接诊了一名病情危急的患者,需要耳鼻咽喉科进行手术抢救。当他接到值班医生的电话后,迅速赶往医院。得知这名患者因不慎摔倒在钢丝上,造成颈部严重割裂伤,呼吸困难。经过急诊科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抢救才不至窒息,但当务之急是需立即对咽喉部及颈部的大面积伤口进行清创和修复。

当龙镇踏入手术室,看到患者痛苦的面容,那一刻,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每一台手术,都是生命的托付”。但他凭借自己的技术与努力,完成了这台手术,也抢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

这台手术之后,他愈发感觉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边疆医疗资源相对匮乏,我们来到这里,便是带出一支队伍,留下一批技术。”

龙镇积极利用援疆资金补充科室紧急欠缺的手术器械及检查设备,使得科室设备齐全、先进。但他也知道,硬件的全面不足以带动学科诊疗技术的发展,还得不断提升科室“软实力”。时间短,任务重。因而,这一年间,他仿佛一个“永动机”,每天早晨到病房查房,对重点病人和手术病人进行讨论和讲解,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和相关科室合作,组建变应性疾病中心;碰到疑难复杂手术,开展“手把手”手术带教,术后还会讲解手术要点和手术技巧……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学的优质诊疗经验和先进诊疗技术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

为了提升科室在肿瘤疾病的诊疗能力,他和肿瘤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科室成立了头颈肿瘤多学科会诊小组,多次开展病理相关知识讲座,积极完善与肿瘤科的合作流程,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在龙镇医生的努力下,科室的肿瘤患者增多并顺利完成了手术治疗,就医体验得到提升。

“只要龙主任在,再难的手术我们都有底气!”这是科室同事对他的评价。一年间,龙镇主刀完成手术130余台,参与了颈部严重外伤的清创和修复术,喉气管修复重建术、儿童疑难气管切开术等所有四级手术,其中多项技术填补了医院空白:第一例经口微创切除颅底肿物,让患者免去开颅之苦;第一例后鼻孔闭锁成形术,为先天缺陷儿童打开呼吸之门……

手术台上,他边操作边讲解,“解剖是外科医生的地图”,为此,他开设专题解剖课,结合影像学图谱,让年轻医生“看清每一根血管的走向”,了解鼻内镜外科的基本知识和手术治疗要点和难点。如今,科室已有多名医生能独立完成较为复杂的鼻内镜外科手术以及鼾症手术,“广东医疗”转化为了“喀什实践”。

龙镇牵线搭桥,邀请我院耳鼻咽喉科、头颈科/甲状腺外科学科带头人文卫平教授到喀地一院完成巨大鼻腔肿瘤手术,让患者不必出喀什,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中山医”优质诊疗服务。

“科研是火把,要照亮未来”

面对科室科研基础薄弱的困境,龙镇没有退缩,他总说,“科研是火把,是推动医疗水平提升的核心动力。”他带着团队从临床数据和标本收集做起,手把手指导标书撰写,联合我院协助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在他和刘翔的共同努力下,科室获得一项院级基金,并有一项省级基金进入第二阶段。

药物临床试验资质的获批,不仅是科室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相关工作的认可,更是在科研上具备竞争力的标志。这一年间,他协助科室准备和申请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获准资格,目前已到审核阶段,有很大希望获得批准,这将大大加强科室的临床科研的规范性,并推动可持续的高效率科学研究。

通过他和全科室人员的努力,耳鼻咽喉科成为全院十个重点临床中心之一,临床、教学、科研成绩名列前茅。他还将“医疗援疆”延伸为“健康援疆”,到喀什地区所辖县级医院义诊和讲课培训,组织参与“爱耳日”“睡眠日”“爱鼻日”等大型义诊宣传活动,并首次尝试网上直播解答病友问题,取得良好效果。但他觉得,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织出一张覆盖城乡的健康科普网。”

一年援疆之旅很快迎来了终点,龙镇有很多想要做的事。“因为援疆,我们来了,为当地百姓解除了疾病的困扰,带来了希望。”回望喀什,这片土地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希望。援疆结束,他希望能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无数援疆医者播下希望的火种,能在边疆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帮助这里的人们摆脱疾病的困扰,拥抱健康的生活。

本文指导专家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龙镇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担任鼻咽喉鼾症组组长。

医疗专长:擅长鼻咽喉内镜外科,如经鼻内镜鼻颅底肿瘤切除术、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切除术、支撑喉镜下恶性肿瘤激光切除术、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内镜下喉部肿物激光切除术、内镜下声带部分切除嗓音重建术、内镜下声带内注射嗓音重建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舌消融术、颏前移术等。主持开创嗓音咽喉门诊,开发嗓音分析,嗓音治疗,特别是嗓音吸管训练获得了良好的治疗口碑。

科学研究:2021-2022年到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院(UCSF)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实验室进修,师从著名教授Dr. Jennifer Grandi和Dr. Daniel Johnson,主要研究头颈部鳞癌生物靶向治疗。发表SCI文章10余篇,参与主持多项科研基金项目。

责任编辑:刘山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稿件来源:中山六院

来源:中山六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