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江教授,1963年10月出生,是南京大学历史系的知名学者,现已成为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的一员,担任讲席教授。他同时也是中国会党史研究会会长和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院长,并且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孙江教授,1963年10月出生,是南京大学历史系的知名学者,现已成为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的一员,担任讲席教授。他同时也是中国会党史研究会会长和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院长,并且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作为继茅海建之后第二位加入澳门大学历史系的长江学者,孙教授在历史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内容基于他在《江海学刊》创刊65周年纪念活动上的发言整理而成,有删改。
关于什么是优秀的学术期刊,孙教授提出了三个关键点:
首先是科学研究。学术期刊的核心任务在于发表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以推动学术进步。
其次是教育职能。尽管研究本身可以涵盖广泛的主题,包括多样性、差异性和对立性,但期刊的教育角色更侧重于寻找普遍接受的观点。
最后是传播功能。期刊出版后,如何有效地将学术成果传达给读者,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在这三个方面中,研究倾向于探索独特性,鼓励创新;教育则强调共识与共通之处;而传播的目标是将这些研究成果推广至社会大众。这种三者间的张力决定了每一本期刊的独特性格。
回顾20世纪的历史,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典范案例,即由国立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前身)创立的《学衡》杂志。这本杂志成立于100年前,旨在应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坚守并发扬中国文化的根本。
《学衡》的使命是“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即弘扬本国文化的精华,并吸收外来知识,使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2022年标志着《学衡》创刊百年,孙教授引用了雨果在1878年为纪念伏尔泰逝世百年的演讲词,指出《学衡》在批评与赞誉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学术流派,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历经百年之后,《学衡》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堪称模范。
当前,中国的学术期刊数量庞大,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也位居全球前列。然而,真正具有深度和价值的文章却相对较少。面对这样的现状,孙教授认为一本成功的学术期刊是由编辑、作者和读者共同塑造的结果。
其中,编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连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一个优秀的编辑应该具备三点特质:高远的眼光,能够识别论文的质量;谦逊的态度,体现对作者的尊重;以及坚定的原则,在遵循政治正确的前提下,支持个性化的研究。
对于学术期刊而言,拥有独特的风格同样重要。利用地域优势,发挥编辑团队的专业技能,尤其关注年轻学者的工作,特别是那些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人。
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在其成名时往往已经达到了事业的顶峰。因此,好的编辑应当将注意力放在发掘和支持年轻人才上。
如果他们能够帮助年轻作者发表文章,那么这些年轻人将会永远感激编辑的帮助;相反,若草率拒绝一位年轻作者,可能会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怨恨。
总之,孙教授强调了编辑在学术期刊中的核心作用,提倡重视青年学者的发展,并呼吁创建更具影响力和持久价值的学术平台。
来源: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