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外的“健康播种机”,临床上的“攻坚战队” !这个党员示范工作室“党建+健康”模式守护半边天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2 14:06 2

摘要:“宫颈癌疫苗该不该打?”“卵巢囊肿会癌变吗?”面对直播间不断弹出的问题,这支由党员医护组成的团队用两个半小时深入浅出的讲解,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市民能听懂的健康指南。这场看似平常的直播,正是该工作室以“党建+健康”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生动注脚。

今年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国妇婴妇科肿瘤科诊室里,党员示范工作室负责人王丽华调试直播设备。

“宫颈癌疫苗该不该打?”“卵巢囊肿会癌变吗?”面对直播间不断弹出的问题,这支由党员医护组成的团队用两个半小时深入浅出的讲解,将专业医学知识转化为市民能听懂的健康指南。这场看似平常的直播,正是该工作室以“党建+健康”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生动注脚。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简称“国妇婴”)探索开展创建“党员示范工作室”,创立典型示范。国妇婴第二批3个院级党员示范工作室之一,妇科第一党支部书记、妇科肿瘤科主任王丽华凝聚起一支8名党员组成的先锋队伍,持续探索党建与临床科研攻关、医学成果转化以及科普惠民的深度融合路径。

党旗引领的临床“攻坚战队”

国妇婴妇科肿瘤科作为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同时也是上海市王玉东妇科肿瘤技术工匠创新工作室的依托科室,始终坚守开拓创新。

作为妇科肿瘤科的创建人,也是医院最早一批的老党员,翁仲颖带领医护团队于上世纪 70 年代在国内率先探索晚期卵巢癌综合治疗模式,并在妇产科医院中较早开展镭锭腔内放疗和钴 60 盆腔外照射。当时开展镭锭放疗治疗时,医生和护士缺乏防护措施,但翁仲颖等医护人员毫无惧色,笑称自己“赤膊上镭”。

此后,针对传统宫颈癌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率高、手术难度大的技术难题,学科带头人,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玉东带领妇瘤科团队提出了输尿管的“腋窝间隙”及“打坎儿井”式手术方法,提高了宫颈癌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和可推广性,同时改良了早期宫颈癌治疗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术式。

王玉东表示,改良的宫颈癌微创术式将复杂手术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流程,真正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让更多宫颈癌患者受益。结合医院产科、辅助生殖等优势,在王玉东的带领下,妇科肿瘤科党支部书记、党员骨干力量全力支持,成立了女性肿瘤多学科诊治中心,并制定了(妊娠期)卵巢癌的诊治共识。

党员示范工作室成立后,进一步加强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2025 年 2 月,王玉东带领妇瘤科团队成功完成了医院第一台国产单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助力医院迈入妇科精准微创手术的新阶段。

2025 年 4 月,团队凭借宫颈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与微创手术新技术项目,荣获 2024 年度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团队将这一微创术式在国内外进行广泛推广,取得了显著的辐射效应。

疑难病例的多学科会诊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党员和业务骨干齐聚一堂,围绕复杂病例展开深入讨论,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

这种跨学科还为解决临床难题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和方法,提升了整体的临床诊疗水平。

诊室外的“健康播种机”

“我是奉贤柘林镇金家村的,之前哪懂体检筛查。多亏听了你们上次来我村里科普,我查出早期宫颈癌治好了。”在妇瘤科病区吴女士感激地说。因妇瘤科党员示范工作室的科普宣传,吴女士前往医院体检筛查,竟发现早期宫颈癌。所幸发现及时,治疗效果良好。然而,奉贤区不少妇女缺乏体检筛查意识,发现时已是肿瘤晚期。面对妇科肿瘤防治知识基层覆盖率低的痛点,工作室构建了立体化科普网络。

通过“心系妇幼 服务奉贤”党建引领妇幼健康服务共建合作项目,还与奉贤区妇联建立的“医学知识进校园”直通车,在中小学、幼儿园开设“妈妈健康课堂”,为教师和家长送上妇科健康和儿童保健知识;依托医院临床实训中心,组织开展健康夏令营活动,带领孩子们了解生育过程、认识身体,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负重前行”和分娩时的“疼痛指数”。

工作室还创新“患者讲师”模式,开展“肿瘤病人回娘家”活动,邀请老病人现身说法,使病友们收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与支持。

妇科肿瘤科党员示范工作室文化墙

走进妇科肿瘤科,党员示范工作室的红色文化墙格外醒目。这支专业精进的党员先锋队,正以“党建+健康”模式绘制新的蓝图:助力加强与“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共建内镜培训中心,将“打坎儿井式”术式推广至全国更多基层医疗机构,助推医院与奉贤区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构建覆盖上海南部地区乃至长三角的妇科肿瘤防治网络……

正如支部书记、党员示范工作室负责人王丽华所说:“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患者健康,更是千万家庭的幸福希望。”这些工作都印证着工作室的初心——让医学突破不仅停留在论文里,更要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健康守护。

来源:周到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