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2年2月17日,五仙门发电厂和西村发电厂同频联网,标志着广州电网的正式形成。广州电网的首个调度室就设在华安楼,并在此发出了广州电网的第一条调度指令。
又一个打卡点!📷
“广州电力祖屋”
广州电力展示馆(华安楼)
从5月24日(本周六)起
在周二至周五对团队开放的基础上
开放周六个人预约参观
📍
华安楼坐落于越秀区泰康路162号
建筑主体始建于1936年
由爱国建筑师黄玉瑜设计
华安楼缘起于深厚的爱国情
“华安”二字,即取自于“中华平安”
华安楼被誉为“广州电力祖屋”
1952年2月17日,五仙门发电厂和西村发电厂同频联网,标志着广州电网的正式形成。广州电网的首个调度室就设在华安楼,并在此发出了广州电网的第一条调度指令。
华安楼曾是广东省政府新闻处主办的胜利广播电台所在地;1950年成为广州电力系统生产调度、营业、电表修试、科研和管理场所。1984年到2004年期间,先后承担过商铺、办公、酒店等职能。201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将华安楼认定为“广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
经过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的精心修缮,2019年,华安楼以广州电力展示馆的全新姿态全面开放。2024年获评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成为广州首个国家工业遗产。
📒贯穿百年记忆的历史建筑
华安楼是哥特式建筑,整体呈“凹”字形,还采用七道连排式圆拱门廊设计。为重现华安楼风貌,在修葺过程中专项工作团队采用局部拆建和功能置换等方式,保留了建筑外观的装饰线条,内部再现了中西交融的西式拱券,甚至还保留了始建于1936年的木制楼梯扶手。
华安楼精心修葺,对柱子、窗户、空心砖、天花等建筑构件进行活化和活用,通过保留修缮、局部拆建、功能置换等方式,化痛点为亮点。
在窗户的活化部分,整个展示馆有推窗195个,结合各楼层主题设计元素,设计为满洲窗的样式。
当夜幕降临华安楼华灯初上,195个色彩斑斓的满洲窗在灯光中仿若点点霓虹流光溢彩,漫步泰康路,便更添了缕缕浪漫。
一楼至七楼分别打造为不同主题的展厅,并把天台打造为休闲空间,从发电到用电,展现行业全貌。
向右→滑动查看各楼层特色
📀“穿越”电力史书的“活教材”
一张张珍贵的图片
一件件承载历史的电力文物
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再现
承载了广州电力工业发展的宝贵印记
1952年,广州西村、五仙门电厂统一频率联网运行后,广州电网形成,中南工业部广州电业局成立,并设调度室。华安楼是当时广州电业局的生产、办公场所。据史料记载,电力调度室曾先后设置在华安楼3楼、6楼。
五仙门发电厂直流发电机 中国科普网 季春红 摄
电力调度复原场景 中国科普网 季春红 摄
据记载,华安楼4楼曾是仪表工场,是电能表的“试验室”。电能表修校、装拆和现场校验、分表校验,互感器的制造、修理、校验和装拆,以及变电站高压电能表的现场测试、接线和校验等工作均在仪表工场开展。
华安楼一楼大堂曾作为早期营业厅,承载了一代广州市民用上电、交电费的时代记忆。华安楼见证、记录和传承了广州乃至华南地区的用电历史和电力企业文化,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
在华安楼内,有一个用盾构机做成的“时光隧道”装置,展示了电力调配和电力输送的变迁历程。
仿真电缆隧道
20世纪70年代电力工人的装备
漫步展示馆内,随处可见历史物件。展示馆收藏了从清朝至今超过百年历史的生产工具,全面展示了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以及新时代电力工业发展的新成就。
馆内设置了丰富的科普内容和多样化的电科宣教设施。公众可以近距离接触“西电东送”大沙盘等国之重器,通过VR技术沉浸式感受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到用电的“一度电的旅程”,在“好奇电学堂”科普专区参与电力实验、学习电力科学知识。
广州电力展示馆清晰展现了
电力工业从发电到用电的各个环节
记录并生动展示了
广州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从蹒跚起步到迈向世界一流的发展历程
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珍贵的
工业遗产资源
为公众了解电力工业发展史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可预约时间:每周六9:00-12:00,14:30-17:30(法定节假日除外)。当天最晚进馆时间上午10:30,下午16:00。
💡请于参观开始前10分钟签到,配合工作人员指引,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如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电子证件等)进行信息核验,并由工作人员带领方可入馆。
💡参观全程由讲解员进行讲解,如因迟到错过讲解开始时间,现场不再另行安排,将跟随团队完成后续行程,敬请见谅。
💡参观时长:60分钟。
1名报名者可携带2名同行人员。因展馆楼层较多,原则上,不建议5岁以下的幼儿,80岁以上老者参观。
报名成功则视为同意将个人活动过程的照片和视频用于相关宣传。
交通:地铁2号线或6号线“海珠广场站”E出口,广州宾馆和省口腔医院方向,沿泰康路方向前行100米2分钟。展示馆无停车服务,如需停车可自费到附近停车场。
来源:中国广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