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0日上午,酷日当头,在汝州市临汝镇郝寨村西侧的一片树荫下,临东村村民闫如正和往常一样,走到玻璃钢阳光板圈起来的露天养殖区,掀开厚厚的玉米秸秆,密密匝匝的西瓜虫顿时四散开来。
5月20日上午,酷日当头,在汝州市临汝镇郝寨村西侧的一片树荫下,临东村村民闫如正和往常一样,走到玻璃钢阳光板圈起来的露天养殖区,掀开厚厚的玉米秸秆,密密匝匝的西瓜虫顿时四散开来。
“5月到10月是虫子的生长旺季,每个棚每月可以收一次虫子,能收80斤左右,平均3斤湿虫可以晒1斤干虫,市场价每斤干虫25元。”闫如正笑着说。
据闫如正介绍,他从6年前开始摸索养殖西瓜虫,一直到去年才算解决了西瓜虫养殖中的四大难题,西瓜虫的产量得到了保证,才有了稳定的效益。
4年多的时间,闫如正都在摸索中尝试攻破西瓜虫产量低的难题。“野生的西瓜虫一年繁殖不超过两次,而且幼虫存活率不超过5%,生长缓慢。为解决这个难题,使西瓜虫繁殖率、幼虫存活率得到提升,我每天晚上平均一个小时就起来去观察它们的生长,长期积累相关情况去琢磨总结。”经过多年的持续密集观察,闫如正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逐步克服了西瓜虫养殖过程中幼虫存活率低、生长缓慢等难题,成功掌握了西瓜虫的养殖技术。
“我最初用木板深入地下15厘米圈建养殖区,后来发现使用两三年后地下的木板腐烂,导致蚂蚁进入吞食西瓜虫幼虫;后来改用彩钢瓦圈建,两三年后同样出现地下部分烂掉后蚂蚁入侵的现象,现在改用玻璃钢阳光板,效果很好。为了防止鸟类聚集叨食,我在上面覆盖40厘米厚的玉米秸秆,既保温保湿又防止鸟类叨食。”闫如正说,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总结出了用玉米面、麸皮加微量元素的科学配比方法及投喂方法等,使得西瓜虫繁殖率、幼虫存活率、产量稳步提升,从而效益大幅度提升。
如今,他占地3亩的林下养殖区,每年的收益在8万元以上,西瓜虫成虫经过收集阴干后的干虫,在河南禹州、安徽亳州中药交易市场深受药品经销商青睐。
为带动更多的农村闲散劳动力家门口创业增收,闫如正还注册了自己的抖音号,宣传推广自己的养殖经验,目前粉丝已有5000多个。“我每天下午都要直播几十分钟,在线解答全国各地的养殖户提出的各种问题,把自己6年来摸索出来的实际经验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少走弯路,提升效益。”闫如正说。
“西瓜虫的市场前景很好,我希望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农民,特别是50岁以上外出不好找工作的农民朋友。”说这话时的闫如正,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