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 年最火的 AI 硬件之一,当属「Ray-Ban Meta」智能眼镜。在出货量突破 100 万台后,科技界的人们迅速意识到,这非常可能是智能硬件的下一个超级品类。
闪极发布 999 元 AI 眼镜,发布会结束,预定马上卖空了。
作者 | Li Yuan
编辑 | 郑玄
01
AI 拍拍镜:长续航是亮点闪极此次发布的眼镜,本身与 LOHO 眼镜合作生产。首批发布,主要为黑色镜框款。预计春节期间,可在千家线下 LOHO 店体验到闪极的产品。闪极介绍,目前选择黑色树脂材质,主要是出于量产的考虑。金属和板材材料大批量生产相对更加困难。不过明年闪极预计还将推出数十款其他款式的 AI 眼镜。对于一款 AI 眼镜,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重量。在这点上,闪极的 AI 眼镜和「Ray-Ban Meta」智能眼镜相差不多,重约 50g。在目前国内生产的 AI 眼镜中,不算最轻便的一批。闪极似乎在重量和续航上做了一个取舍,选择了比普通眼镜(15-30g)更重的重量,但是使用了更高的电池容量,增强续航时间。同时闪极也采用了平衡性的设计,宣传让眼镜戴起来像 30g。在短暂的试戴中,笔者确实觉得第一感觉比「Ray-Ban Meta」智能眼镜稍轻一点。拍照是闪极重点发力的领域。搭载索尼 1600 万像素、123 度超广角装置摄像头模组。从拍照参数上,闪极的 AI 眼镜比起「Ray-Ban Meta」智能眼镜有微弱优势。而摄像上是 1080p,30 帧,与「Ray-Ban Meta」智能眼镜一致。极客公园没有实测到拍照效果。不过以「Ray-Ban Meta」智能眼镜作为对比的话,目前的 AI 眼镜基本上拍照处于刚刚可用的阶段,微弱的优势对于习惯了高清拍照的用户而言可能不会有太明显的感知,不过如果比「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拍照更弱,则可能用户更容易有比较明显的感知。视频单次录制时长 1-5 分钟可调,目前还没有直播功能——团队表示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目前并没有平台合作直播接口,如果有直播接口可以马上更新直播功能。与「Ray-Ban Meta」智能眼镜相比,一个有趣的地方是闪极的录制为横屏,而「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录制为竖屏,如果接入直播功能的话,后续可能会有些不同的影响。虽然整体产品对标「Ray-Ban Meta」智能眼镜。几处细节,仍然能体现出闪极在做 AI 眼镜时,还是有加入自己的思考。首先是长续航功能。除了前面所述的闪极 AI 眼镜本体的 450 毫安的电池设计,闪极还推出了一个略不优雅但很实用的长续航解决方案——增程环。增程环挂在脖子上,相当于眼镜的一个移动充电器,使用磁吸式接口,可以边充边戴,保证眼镜能够保证更长续航。虽然这一设计略微诡异,但是对于目前智能眼镜的佩戴者而言,续航确实是一个绝对的痛点。笔者自己佩戴「Ray-Ban Meta」智能眼镜时,基本上只要有在认真使用语音/拍照功能,续航只能维持半天左右。而对于近视程度比较深的用户而言,眼镜是时刻必须佩戴的必需品。极客公园之前采访 AI 眼镜的重度使用者时,曾发现有使用者为了全天保持佩戴 AI 眼镜,购买三幅 AI 眼镜轮换佩戴。闪极还表示,未来增程环可能还将辅助增加眼镜的存储和算力。看起来增程环这一设计,可能将长期在闪极眼镜中存在。其二是眼镜盖的设计。闪极为眼镜增加了几种不同的磁吸眼镜盖设计。其中一些眼镜盖可以用来使眼镜一秒变墨镜,更具时尚感。闪极还专门设计了一个眼镜盖,用来遮挡摄像头。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前瞻性的设计。当拍照眼镜迅速普及,偷拍者也在不停地试探硬件的边界,可能导致人们对于拍照眼镜本身,可能会越来越在意。磁吸变普通眼镜的功能,在现在似乎还不是一个对消费者很重要的功能,但确实能体现团队对于拍照眼镜,是有深入思考的。第三,AI 功能的设计。相对于「Ray-Ban Meta」智能眼镜,闪极更强调」记忆「这个概念。除了一个拍照眼镜,它也想做一个录音笔,想做到之前 limitless.ai 类产品能做到的全天候记录的功能。而目前,已经能尝试的功能是 AI 闪记功能。可以用语音告诉大模型一个车牌号之类的信息,之后可以直接问模型,我之前记录的车牌号是什么。闪极还推出了 AI 云盘的功能。如果用户不选择云盘服务,则可以用机身储存存储视频,而选择 AI 云盘服务,则可以在线储存视频,未来有机会使用视频推理功能,真正从视频中,快速找到自己的回忆。相对于拍照等硬件的设计,团队对 AI 功能的设计是有前瞻性的,不过在目前的版本,体感上 AI 目前真正能实现的功能还不多。在短暂的现场测试中,笔者没有能够很好地测试到闪极的音频功能。不过有一点似乎有些遗憾,相比于「Ray-Ban Meta」智能眼镜,目前闪极的眼镜还不能蓝牙播放音乐,只能播放机内存储的音乐。02
巨头为 AI 做眼镜,小厂为眼镜找 AI在发布会后的群访中,闪极也回应了许多外界关心的问题。作为第一个发布量产级别的 AI 眼镜的厂商,闪极 CEO 张极表示,目前虽然有不少 AI 眼镜厂商都在研制 AI 眼镜,但是做 AI 眼镜,其实卡点很多。「AI 眼镜的生产难度的是非常高的,是无法复用手机过去的供应链的。它的精细程度,它的材料体系都完全不一样。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卡点。」张极表示,「很多产品对标「Ray-Ban Meta」智能眼镜,但你要 1:1 复制「Ray-Ban Meta」智能眼镜是不可能的,Meta 用的高通的芯片,我们都用不了。」闪极在这点上实际上是选择与紫光展锐合作生产芯片,和索尼一起重构了整个摄像头的架构,保证了眼镜的摄像头能够低功耗运行,同时做到防抖。闪极也回应了产品搭载大模型的问题。在闪极产品发布之前,有很多猜测闪极的 AI 眼镜将搭载哪个大模型。闪极最后的选择是,不搭载某个单个的大模型,而是根据不同的功能选择不同的大模型来搭载。张极直言这是一个商业化的问题,「现在大部分大模型都在倒贴我们用,我们为什么不用?」搭载云端大模型,也暂时不会对产品本身的端侧调优造成影响。张极表示,目前端侧的双系统,无论主系统活跃还是休眠,端侧都可以做到拥有所有的唤醒词和功能指引词。张极表示,端侧的语音识别能力甚至比 Meta 更强,能识别更多的指令。「什么时候自研模型?很明确,当我们用第三方模型没有自己自研模型便宜的时候。」张极表示。11 月刚刚有消息,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潘欣出任闪极科技合伙人。潘欣曾是 Google Brain 的首位研究软件工程师,后先后在百度、腾讯与字节跳动做 AI 模型的开发。事实上,在 AI 眼镜这款硬件开始露出潜力后,曾有不少人判断这将是一个巨头的生意。正如当年的 AI 音箱一样,对于巨头来说,硬件上能不能挣钱,并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能够占据下一个时代人们智能硬件的入口,能够获取人们的交互数据,才是巨头们更关注的问题。如果 AI 眼镜真的能成为下一代智能硬件,其贴身性,always-on 的特征,注定会带来非常多个性化的数据,而且是全新的,互联网上没有的数据,这是对于巨头而言,最重要的。而相比之下,巨头可能愿意为了入口的重要性,为了能够让自己的 AI 获得最好的数据,不关注硬件本身的利润,甚至补贴硬件,低价获取市场占有。在这样的逻辑下,一直推动 AI 眼镜前行的,也一直是 Google,Meta 这样的巨头企业。而一向不太涉及硬件的字节跳动,也在 AI 技术成熟之后,开始研发 AI 耳机,行业普遍认为字节跳动也在同时研发 AI 眼镜。而此次闪极的发布,则让我们看到,行业的另一极也正在发力。目前团队只有一百多人的闪极,相比于巨头可以说是一个小厂。不过通过一年前的提前立项和对于供应链的熟悉,闪极成了中国第一批能够量产 AI 眼镜的品牌。闪极背后不止是闪极。在会后采访中,张极表示,闪极在和供应链的合作中,得到了不少支持。甚至有些合作伙伴,做到后来可能并不会在这款产品上获得太大利润,但大家都认为这可能是一款增长的产品,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也愿意配合。闪极表示,当时开始融资后,一个月就拿了一个亿的融资。对于投资人而言,也是一样。AI 眼镜承载着增长的希望,而不能投资大厂的投资人,如果仍然想投资这个方向,将资金汇聚起来,投资跑的快的小厂,似乎也可一博。相对于巨头而言,这些站在闪极背后的人,更像是看到了 AI 眼镜所带来的机会,以硬件出发,想做出一款可用的产品。而 AI,只是产品的一环,能够采用拿来主义先让硬件跑起来,卖得动,不断迭代硬件才是更重要的。拿到了速度优势的闪极,能否率先利用补贴和硬件设计,卖出足够多的 AI 眼镜,支撑硬件不断迭代,与大厂相抗衡呢?目前,谁都还无法判断。闪极似乎也已经意识到了它所面对的未来,在发布会开始前,门口摆放了一个巨型的大卫雕像。这场战役,是大卫与巨人格利亚的对抗。是巨人获胜?还是弱小的大卫获胜?战役的序幕已经拉开。*头图来源:闪极极客一问999 元这个价位的 AI 眼镜,你会考虑购买吗?来源:极客公园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