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展新颜|风展红旗如画——湘鄂渝黔革命老区、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见闻

B站影视 2024-12-20 13:06 1

摘要:“太震撼了!”遵义会议纪念馆里,有一道特别的数字“文物墙”,游客只要点击“墙”上的图片,里面的“文物”便会跃然眼前。目前,遵义会议纪念馆80%的文物都实现了数字化“上墙”。展陈方式从静态被动向主动交互转变,观众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触摸”文物“对话”历史,互动性得

“太震撼了!”遵义会议纪念馆里,有一道特别的数字“文物墙”,游客只要点击“墙”上的图片,里面的“文物”便会跃然眼前。目前,遵义会议纪念馆80%的文物都实现了数字化“上墙”。展陈方式从静态被动向主动交互转变,观众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触摸”文物“对话”历史,互动性得以增加,受到游客欢迎。

荔波大地,绿水青山。“这里满眼皆绿,空气中负氧离子浓,感觉都要醉氧啦。”来到被誉为“地球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的黔南州荔波县,广东游客张敏对这里的良好生态赞不绝口。

初冬时节,行走贵州大地,这片写满红色记忆的热土,生机勃勃。

贵州是红色热土。遵义、铜仁全境纳入湘鄂渝黔革命老区;黔西南州全境、黔东南州和黔南州部分地区属于左右江革命老区范围。这里,是当年长征时红军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这里,万里征程中的伟大转折彪炳史册;这里,各族儿女与中国共产党血肉相连、命运与共,在不懈奋斗中,书写着摆脱贫困、全面小康的“千年之变”。

阔步强国路,奋进新征程。如今,这片革命老区、红色土地,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

生态领跑绿色发展

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首选目的地、孕育红二方面军的摇篮、红军长征的最后出发地。这一区域高山连绵、河谷纵横,曾是国家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如今,这里正逐渐成为绿色发展的热土。

1934 年,红旗漫卷梵净山。在位于梵净山脚下的铜仁市印江自治县木黄镇五甲村,村口一株千年柏树见证了红二、红六军团主力在这里会师。如今,这棵古柏树正见证着革命老区的绿色崛起。

“小茶叶成了‘黄金叶’。”行走在印江,绿意盎然,茶园里忙着管护工作的茶农兴奋地说。近年来,得益于梵净山的生态优势,印江积极发展茶产业,2011年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目 前 , 印 江 茶 园 面 积 达 26.5 万亩。2023年全县完成茶叶产量2.07万吨,产值22.66亿元。如今,茶产业覆盖全县120个村,辐射带动全县茶农 3.8 万户 11.4 万人次就业,群众吃上了“生态饭”。

游客在荔波县小七孔景区游玩(林民 摄)

“这河水是蓝绿色的,好美啊。”在荔波县小七孔景区,游人如织。

这里是左右江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左右江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随着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旅产业成为了老区富民的重要依托。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荔波,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今年,在旅游旺季前,小七孔景区完成了“踏瀑戏水”、鸳鸯湖游船等提质升级,成功打造“小七孔世遗探险部落”和“卧龙谷漂游至鸳鸯湖”两个拳头产品。数据显示,国庆假期,荔波县共接待游客 114 万人次,旅游总 收 入 7.94 亿 元 , 分 别 增 长5.48%、3.88%。

红色旅游蓬勃兴旺

“这款作品销路不错,纯手工编织,一件售卖上千元。”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娄山关社区返乡创新创业一条街,遵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藤编技艺传承人马毅,正在忙碌着给藤编椅打包,等待快递员拿货寄走。通过线上销售,他店里的藤制工艺品每年销售额达到了50万元。

返乡创新创业一条街上的藤制工艺品通过线上线下售卖,销售额从 2009 年十几万元增加到现在上千万元,板桥藤编已经成了全国知名品牌。

马毅还是“雁归来”客栈老板。客栈有 30 多个床位,夏天迎接避暑游客时供不应求。如今,这条街有 100 多家民宿、农家乐。今年,娄山关社区接待避暑旅游游客2万人次,户均增收5万元。

娄山关——游客对这3个字不陌生。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二渡赤水后,再次攻下巍峨险峻的娄山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同志创作了气势磅礴的《忆秦娥·娄山关》。

娄山关隘红旗招展(遵义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娄山关不仅是国家 4A级旅游景区娄山关景区核心区,还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遵义片区重点项目所在地。这片红色热土焕发新活力,红色旅游蓬勃兴旺。

“在我们的民宿可以清晰地观赏到世界第一高桥的全貌。”花江村布依桥缘居民宿负责人卢裕艳说。

这里是位于北盘江畔的黔西南州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1935年4月,红三军团十一团主力在这里阻击敌军,掩护大部队顺利渡过北盘江,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以花江铁索桥红军长征阻击战遗址 公 园 为 主 体 的 小 花 江 景 区 ,2022年被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如今,在当年红军战斗过的花江铁索桥旁,花江峡谷大桥即将建成,建成后将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花江村正依托资源优势探索“红色+”文旅融合之路,红色旅游已经“起飞”。

革命老区闯新路

1930年4月底,红七军攻克榕江城。红军和解放军 6 次经过榕江,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经过朗洞镇,在榕江这片热土留下了宝贵的红色基因。

如今,这片红色热土,唱响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之歌。

2023 年 5 月 13 日 , 贵 州 榕江 (三宝侗寨) 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在城北新区体育馆开幕,火热的现场氛围、精彩的民俗表演、地道的特色美食和接地气的办赛风格迅速走红全网、火爆出圈,被网友形象地称为“村超”。持续火爆出圈的“村超”获得了国家级主流官媒刊播稿件超 1400条,“村超”话题综合浏览量超900亿次,已成为中国乡村“现象级”赛事,被评为“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诠释”“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乡村振兴的催化剂”。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中点赞:“村超”活力四射……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

榕江“村超”比赛现场 (杨涛 摄)

走在黔东南州黎平县,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扑面而来。1930年12月至1934年12月,红军先后3次征战黎平;1934年12月,红军在此召开黎平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启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序幕。如今,这片充满红色印迹的土地,传承红色基因,依托非遗资源,打造“村歌”品牌,积极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实践新故事。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贵州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内部给力,向外发力,以超常规举措推动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今年 10 月底,55 辆“贵州造”新能源客车,分两批次经由中老铁路首次出口老挝万象,这是首次以非集装箱模式发运国际班列。

深化“东部+贵州”合作模式,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重点面向东南亚、南亚、中亚、日韩等地区加快扩大开放,坚持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作出贵州贡献、在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中赢得贵州发展。

2021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强调:“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国庆期间,毕节黔西市化屋村每天接待游客超过15000人次。这里以秀美山水为代表的自然风景、以香甜黄粑为代表的特色小吃、以精致苗绣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产品,已成长为叫响市场的富民产业。

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速建设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贵州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远柏

一审/刘跃

二审/周芸吉

三审/梁健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