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猜:十分钟的脑力运动挑战

B站影视 2024-12-19 19:15 3

摘要:"1937年淞沪会战,中日双方伤亡超过70万..."我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抬头却看到一片昏昏欲睡的脸庞。这是我作为历史老师最为沮丧的时刻,一段血与火的历史,在孩子们眼中却只是冰冷的数字。

"1937年淞沪会战,中日双方伤亡超过70万..."我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抬头却看到一片昏昏欲睡的脸庞。这是我作为历史老师最为沮丧的时刻,一段血与火的历史,在孩子们眼中却只是冰冷的数字。

翻开课本,黑白照片中的断壁残垣让我心痛。如何让这些正处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我在备课本上画下一个"破碎"的"四"字,忽然有了主意。

第二天,我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上面是断裂的"四"字,下面是带裂痕的"五"字。

"同学们,这个成语猜猜看?提示:这是形容当时的中国。"

起初一片沉默,突然小张举手:"老师,是'四分五裂'吗?"

"对!"我顺势解释,"这个成语生动描绘了战争年代国土支离破碎的惨状。想象一下,你们现在和平安宁的生活,在那个年代会是什么样子?"

教室里第一次出现了专注的目光。

接下来的课上,我继续用成语图谜讲述历史。"山崩地裂"配上战火纷飞的场景,"惊慌失色"描绘普通民众的恐惧,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鲜活的历史片段。

"老师,我爷爷说他小时候亲历过战争。"小李突然开口,"他说看到邻居一家逃难时,地上只有一串脚印,最后连脚印都消失了..."

教室里一片寂静。这一刻,历史不再是课本里的符号,而是触手可及的真实。

期末考试,我没有出选择题,而是让同学们用学过的成语写一个故事。小王的文章让我印象深刻:他用"四分五裂"描写战火中被迫分散的家庭,用"惊慌失色"刻画流离失所的难民,最后写道:"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

在批改作业的那个夜晚,我的眼眶湿润了。这些孩子通过成语,不仅读懂了历史,更读懂了生命的可贵。他们用稚嫩的笔触,传递着对和平的渴望,对生命的尊重。

回想这学期的特别课堂,我发现历史教育从来不应该只是背诵年份和事件。当我们用生动的方式去演绎,历史就会活起来,在每个人心中播下珍惜和平的种子。

你是否也有过让你对历史有了全新认识的时刻?或者,你有什么独特的方式去理解历史?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来源:天哥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