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光亚非常喜欢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还把诗中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改为“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在朱光亚看来,研究物理本身就是一件快乐之事,不要羡慕虚名羁绊自己的一生。朱光亚多次说过:“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搞中国的核武器。”
朱光亚
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也是“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诞辰100周年。笔者采撷朱光亚一生的几个片段,怀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
朱光亚非常喜欢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还把诗中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改为“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在朱光亚看来,研究物理本身就是一件快乐之事,不要羡慕虚名羁绊自己的一生。朱光亚多次说过:“我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搞中国的核武器。”
1959年后,在原子能物理教学与研究领域崭露头角的年轻教授“朱光亚”,在教育界和学术界突然消失了;而在祖国西北的金银滩,活跃着一位名为“朱冬生”的青海国营综合机械厂副厂长。
他乡寻梦 埋下核科学的种子
1924年12月25日,朱光亚出生于湖北宜昌,1941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同年考入西迁至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物理系。1942年夏天经考试转学进入西南联大。当1945年8月美国将原子弹投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时,朱光亚也从物理系毕业并留校任助教。当时的国民政府曾动议要做原子弹,拟派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三位科学家各带两名助手赴美国考察,物理学家吴大猷推举李政道、朱光亚。
1946年9月,朱光亚等人刚到美国不久就被告知,美国不会向其他任何国家开放原子弹研制技术,加上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很快发生巨变,考察组的任务中止。现实令朱光亚清醒,他遂进入美国大学继续从事核物理的学习和研究,三年读博期间学习成绩门门是A,还在《物理评论》上发表了4篇有关核物理实验的学术论文。1949年秋,朱光亚从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留学期间,朱光亚积极参加留美学生科学学会的工作,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在同学中传阅在美中共地下党员唐明照创办的《美洲华侨日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海外学子中引起强烈反响,年底,朱光亚牵头并主持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信中说:“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是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这封公开信迅速在全美各地留学生中传阅、讨论。短时间内已有52人联合签署,于1950年3月18日在《留美学生通讯》刊登。此时,朱光亚已与几十名同学一起,搭上了回国的邮轮。1950年4月1日,朱光亚抵达香港并迅即联系中共地下党员曹日昌,拿到北京大学物理系的任教聘书。在回到武汉看望亲人后,朱光亚马不停蹄来到北京,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朱光亚撰写了《原子弹与原子武器》文章,后扩充为《原子能和原子武器》一书,向人们普及原子弹知识。1952年4月,朱光亚受命出征,成为抗美援朝谈判中方代表团的一员翻译。他在战地日记中写道:“这是我第一次经受战火的严格考验。”1953年1月回国后,朱光亚被调到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担任物理系代系主任兼普通教研室主任。
1955年1月5日,毛泽东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重大战略决策。5月,朱光亚经钱三强推荐,被调到北京大学参与筹建物理研究室。1956年3月,国务院组织研究制订《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成为需优先发展的12个重点任务之一。作为核科学技术领域的科学家,朱光亚参加了这一工作。同年,朱光亚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中写道:“最近党向知识分子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而且立刻着手采取了措施。”朱光亚所说“立刻着手采取了措施”,指的就是发展原子能事业。
1957年,朱光亚从教学岗位转到科研一线,来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任第二研究室(中子物理研究室)副主任,参与研究性反应堆的建设和中子物理和反应堆物理研究,为发展原子弹进行技术积累与准备。从此,朱光亚“细推物理”的生涯开启新的阶段。
投身“核武” 见证我国核事业辉煌
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来信,拒绝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中共中央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搞出原子弹。”7月,朱光亚调任核武器研究所,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工作,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投入核武器研制的重要工程中。朱光亚的规划统筹能力和组织领导才能,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体现。
1962年9月,朱光亚参与起草的《关于自力更生建设原子能工业情况的报告》,经二机部党组研究正式上报中共中央。报告提出在两年内进行第一颗原子弹装置正式试验的目标,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朱光亚主持起草了《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这是被称作我国原子弹研制科技工作的“两份纲领性文件”。
为了验证原子弹的理论设计和解决原子弹研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掌握原子弹的内爆规律,需要在试验场进行爆轰试验。朱光亚起草了有关技术文件,带领科技人员先是在河北怀来燕山深处的试验靶场,后又到青海金银滩进行了多次试验,取得了重要数据。1964年6月6日,在朱光亚的组织下,我国进行了全尺寸聚合爆轰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正在核武器研制基地视察指导工作的张爱萍在现场特地赋诗一首送给朱光亚及九所全体同志。这次试验标志着我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结构制造、加工及试验测试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离爆炸原子弹只有一步之遥了。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按时起爆。朱光亚后来回忆说:“看着正在升腾的蘑菇云,不禁潸然泪下。18年前,曾想在美国寻的梦,今天实现了。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研制的原子弹!”
朱光亚爱酒,酒量也大,他说自己这一辈子喝酒只喝醉过一次,就是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天晚上的庆功宴上。
指挥若定 果断拍板带弹着陆
据记载,朱光亚参加了我国全部45次核试验,亲自到试验现场组织指挥的,就有30多次。至1966年,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空投航弹、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任务。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实现了我国原子弹研制的飞跃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的国家之一。1967年6月,朱光亚参与组织领导的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在我国核武器发展史上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1969年9月,朱光亚参与组织指挥我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两弹一星”元勋于敏曾说:朱光亚主任有他的过人之处。一次空投小型氢弹的试验任务,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插曲。1971年12月30日12时,任务开始后,驾驶员驾机在靶心上空飞了3圈后还是没有投下来,这颗氢弹可是美国投放在日本广岛原子弹当量的10倍以上。千钧一发之际,朱光亚果断拍板:带弹着陆!同时发出警报,现场所有人都要进防空洞。
飞机带着威力巨大的核弹着陆,这在此前从来没有做过,中间可能出现各种情况。后来在一次采访中,朱光亚说:我们准备了一支小的队伍,如果投弹不成功,带弹回来怎么办?卸下来怎么检查?预案都准备好了。朱光亚说:等于我们也做了一次带弹着陆的试验。语气中透露着坚定的自信。找到故障原因后,朱光亚指挥了后续试验任务,1972年1月7日再行试验成功。
2024年9月底,笔者借到新疆参加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学术研讨会之际,再一次来到地处祖国南疆罗布泊的马兰烈士陵园,在朱光亚的墓碑前伫立。笔者仰望太空,试图寻找那颗编号为10388号的“朱光亚星”,感觉耳畔响起了话音:“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我很不敢当。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我忘不了信任和关心我的党组织,忘不了支持和帮助我的老领导,以及同舟共济的同事们。”
如今,朱光亚离开他“细推”一生的物理事业已经十多年了,但天上的“朱光亚星”仍在深情地注视着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朱光亚和他的战友们创造的“两弹一星”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后来人,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来源:团结报党派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