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期|解码金宏气体26年征程:大宗气体到半导体特气方案领航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1 02:01 2

摘要:欢迎大家关注芯片揭秘,我是主播幻实。今天我邀请到的是一家成立于1999年,目前已经上市的老牌企业——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宏气体),坐在我旁边的就是金宏气体的掌门人金向华。

00:30 从大宗气体到特气:客户需求牵引下的转型逻辑

05:33 供应链风险应对:金宏气体的战略定力与自主突围

09:41 从本土深耕到全球布局:气体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展望

从大宗气体到特气:

客户需求牵引下的转型逻辑

幻实(主播):

欢迎大家关注芯片揭秘,我是主播幻实。今天我邀请到的是一家成立于1999年,目前已经上市的老牌企业——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宏气体),坐在我旁边的就是金宏气体的掌门人金向华。

金宏气体董事长兼总经理 金向华 做客芯片揭秘

金向华(嘉宾):

大家好,我是金宏气体的金向华,目前担任金宏气体董事长兼总经理。

幻实(主播):

金总,我了解到金宏气体在成为上市公司之前,其实已经有很长的历程了,公司也一直有成为行业第一民族品牌的目标。今天请您来做客我们芯片揭秘,很希望能听您分享一下,参与了这个行业,见证了这个行业,尤其是您带领公司从小做到大,直到上市的历程。首先,请您跟我们聊聊行业的洞察,您也是我们这个行业近30年的一个参与者,其实大家平时比较关注半导体的产业都是光刻机或者先进制程的芯片这类产品,但是对气体这种“隐形冠军”却鲜少被关注。想请问您金宏气体是怎么成为半导体安全控制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在整个芯片生产环节中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金向华(嘉宾):

金宏气体的定位是一个综合性气体公司。为什么能够在民营气体公司阵营中脱颖而出,得益于在1999年创业初期苏州工业园区的蓬勃发展。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园区,给我们带来大量世界500强先进制造企业,其中就包括很多芯片上下游企业。一开始在家门口有非常好的优质客户资源,让我们获得了与这些跨国气体公司合作服务的机会。在这些优质客户的激励下,我们取得了比较快的发展。

2009年以前,金宏气体主要以大宗气体的零售业务为主,2009年后,我们才开始逐步切入半导体领域。起初我们是为半导体客户提供液氮等大宗气体产品。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客户在成膜与刻蚀等一系列工艺中,对特殊气体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满足这一需求,我们从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高纯二氧化碳等高纯度气体到现在的氟碳以及一些前驱体产品的供应。实际上还是围绕客户的需求,围绕国产替代的背景,逐步地去满足客户的一些国产化需求,然后在这方面做好研发技术的积累,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发展。

金宏气体厂区(图源:金宏气体)

在业务布局上,我们现在除了给半导体客户提供特气以外,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业务就是电子大宗载气的业务。因为这个业务要在客户建厂之初,就要去做深度合作捆绑,合同周期通常为15年,是一个更加具有粘性的业务模式。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在电子大宗载气业务的投资投入,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原来这些业务主要是四大跨国气体公司在做,所以对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定位,我们认为还是要在做整体解决方案上面做更多的努力和尝试。

幻实(主播):

您刚刚把金宏气体整个发展的历程以及业务方向都讲了一下,我想了解下,最开始金宏气体从普通工业气体起步,在2009年却毅然向特种气体转型。这一决策既面临技术、市场等多重挑战,又需要打破固有业务格局,当时是什么关键因素促使公司做出转型选择,背后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和发展预期?

芯片揭秘 主播幻实(左)对话

金宏气体 董事长兼总经理 金向华(右)

金向华(嘉宾):

我认为选择从普通工业气体向特种气体转型,核心是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方面,转型源于客户需求驱动。随着合作客户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对特种气体的需求日益增长,公司需要通过业务延伸满足客户的进阶需求。另一方面,从企业发展路径来看,特种气体认证周期长、准入门槛高,新进入企业若无成功案例,很难获得客户信任。而且前期研发投入巨大、现金流压力高,对初创企业挑战巨大。因此,我们选择先通过大宗气体业务积累稳定营收、利润和现金流,形成扎实的业务基础后,再切入特气领域,我认为是更稳健的发展策略。

供应链风险应对:

金宏气体的战略定力与自主突围

幻实(主播):

企业的技术研发离不开多元人才的构建和推动。你们在人才的战略选择与校企合作方面,金宏气体有着怎样的布局规划?您如何看待中国的企业与高校之间合作的逻辑?这种合作模式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实际价值?

金向华(嘉宾):

在气体尤其是特气领域,校企合作是企业研发的必选项。由于行业交叉,有深冷技术、精细化工等多领域知识,国内高校缺乏直接对口专业,这让校企匹配存在一定难度,我们在合作中也经历过探索期,逐步意识到,仅靠校企合作无法完全解决研发需求。因此,我们一方面与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借力科研资源;另一方面通过管培生计划、三把手培训等内部培养机制,以老带新夯实人才梯队。校企合作是重要的补充,但企业必须具备研发综合管理能力,将外部资源与内部培养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才供给体系。

幻实(主播):

气体这个行业很小众且专业门槛要求极高,1999年时行业认知度低、人才稀缺,创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当时是基于哪些因素考虑,让您决定投身这个行业?在起步阶段资源有限、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又是如何做出关键决策的?

电子特气(图源:金宏气体)

金向华(嘉宾):

金宏气体发展至今,核心驱动力源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当时在为半导体客户供应液氮时,我们发现特种气体的价值远超普通工业气体,一瓶特种气体的价值甚至超过数车液氮,这种强烈反差刷新了我们对行业的认知。经营企业的过程,本质是不断打破认知边界的过程。当你自己的认知觉得这个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考虑到中国正加速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而当时特种气体市场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我们意识到国产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们整合了高校科研资源和行业专业人才,通过可行的合作方案,找到了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的突破口。综合这些因素,我们认为在当时切入特种气体领域是顺应时代趋势的探索,更是具有战略价值的实践。

电子大宗载气项目(图源:金宏气体)

从本土深耕到全球布局:

气体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展望

幻实(主播):

在推进进口替代的同时,有没有出海的逻辑?我们中国现在的这些气体企业,像以金宏气体为代表的特气公司,出去参与国际的竞争时,您觉得有没有话语权或者有没有竞争的优势?

金向华(嘉宾):

金宏气体实际上已有部分产品实现了出海,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寻找国外的气体企业合作,以进入其客户体系当中,成为其供应商的方式展开合作。包括很多的同行也已经在做这样一个路径,慢慢地我们也有一些机会去直接与国外的一些半导体企业进行合作,目前我们也在新加坡设立了区域总部,并在越南、泰国等地设立了子公司,同时我们还在看一些其他国家的机会,有一些小而美的特气公司,也可能通过收并购的方式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的版图。

未来,我认为中国气体产品一定不会局限于满足国内需求,而是要服务全球市场。如今,中国特气市场国产化增速加快,尽管部分小众产品仍由外资主导,但凭借制造能力的快速提升,这些领域的突破指日可待。

幻实(主播):

中国企业凭借智慧与勤劳,将性价比做到极致,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还想问下金总,历经26年发展,金宏气体从苏州小镇起步成长为上市公司并迈向全球市场。这是过去20多年,如果说让您展望下一个20年,您会计划带领金宏向什么方向发展?

金宏气体海外业务(图源:金宏气体)

金向华(嘉宾):

从大的逻辑讲,金宏气体肯定还是要继续坚持推进国际化。凭借20余年积累的管理经验,结合外部区域的实际情况,发挥民营上市公司灵活高效的优势,摒弃单打独斗的想法,深度携手当地优质合作伙伴。例如在收并购中,我们会通过股权合作实现共赢,同时充分吸纳本地化人才,整合集团管理与产品资源,通过协同效应创造价值,致力于打造综合性国际化企业集团。

幻实(主播):

从深耕国内到逐鹿国际,相信金宏气体未来能跻身全球气体行业前列,期待那一天,您能再来我们节目分享成功经验!

金向华(嘉宾):

共同期待!

幻实(主播):

好的,感谢金总做客芯片揭秘,祝您和金宏气体在国际舞台再创佳绩!

当前,全球工业气体行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根据和讯财经数据显示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1.3万亿美元,中国以2842亿元规模贡献全球35%增量,预计2025年增速提升至9.6%。国内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外资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2025年电子特气国产化率预计提升至25%。国内企业通过差异化策略加速突围。金宏气体以“大宗气体反哺特气研发”模式,为国产气体企业提供战略借鉴意义。

未来,行业企业需聚焦高端领域“卡脖子”技术,突破高纯气体提纯、特殊气体合成等工艺瓶颈,同步提升量产能力;在全球化进程中,从“产品出口”进阶为“生态出海”,通过本地化生产、合资合作、收并购等方式构建全球供应链网络;同时,依托各国新能源、半导体产业政策,整合本地资源形成“技术-产能-服务”协同体系。以金宏气体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从“替代者”向“价值共创者”跃迁,凭借制造优势与本土化服务基因,未来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为全球制造业升级注入“中国气体力量”。

来源:芯片揭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