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程机械区域市场深度调研报告:在转型与协同中探寻增长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23:44 2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毗邻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国家,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总面积23.76万平方公里。作为全国有色金属资源富集区,广西铝土矿、锰矿等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港口与沿江经济带建设持续推动工程机械需求。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华南地区,毗邻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国家,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总面积23.76万平方公里。作为全国有色金属资源富集区,广西铝土矿、锰矿等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港口与沿江经济带建设持续推动工程机械需求。

2024年广西工程机械市场表现亮眼,受益于平陆运河、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基建项目拉动,2024年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约46%,中小型轮挖与河道清淤设备销量领跑广西市场。同时,依托西江黄金水道与跨境产业链布局,广西在港口机械、新能源矿卡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创新同样备受关注。在工程机械行业深度调整期,广西凭借区位优势与"一带一路"节点作用,正成为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战略支点。

/// CONSTRUCTION MACHINERY

文 | 今日工程机械智库 马啸天 闫晗

本文约14000字,阅读时长约20分钟

本篇报告通过深入走访广西市场,聚焦区域发展特点,全面呈现广西工程机械市场的整体情况与未来发展趋势。(注:该报告为付费内容,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研究联合课题组成员企业可联系相关工作人员免费获取。)

目录 Directory

一、区域经济赋能:广西工程机械市场发展的底层逻辑

(一)广西的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

(二)广西的政策红利与基建规划

二、市场现状扫描:从高速扩张到存量博弈的周期转换

(一)行业规模与产品结构

(二)广西的市场周期与竞争格局

(三)广西工程机械市场的渠道生态与后市场特征

三、区域竞争图谱:产业集群与细分市场的差异化博弈

(一)地域特征与产业联动

(二)广西的细分领域竞争态势

(三)广西工程机市场的品牌梯队与竞争策略

四、广西客户需求分化:从规模采购到价值导向的决策转变

(一)广西客户群体特征

(二)广西工程机械市场的需求演变趋势

(三)广西工程机械市场的经营性租赁模式转型

五、广西代理商生存图鉴:在转型阵痛中寻找破局之道

(一)广西工程机械行业洗牌与典型困境

(二)广西工程机械代理商的转型路径与典型案例

(三)广西代理商企业的未来生存法则

六、广西未来展望:在变革中构建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一)广西市场趋势研判

(二)产业政策红利

(三)广西工程机械市场竞争格局重构

(四)广西工程机械市场可持续发展路径

01 区域经济赋能:广西工程机械市场发展的底层逻辑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省级行政区,承载着“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节点的战略使命。23.7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域,北接粤港澳大湾区,南濒北部湾,西联西南腹地,东望东南亚,形成“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平陆运河等世纪工程,以及南宁国际铁路港、北部湾港等枢纽节点,广西正从传统边疆省份蜕变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前沿阵地。

2024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900万标箱,海铁联运班列开行超1万列,国际货邮吞吐量增长23.3%,为工程机械行业打开了面向东盟6.5亿人口市场的便捷通道。

据海关数据统计,仅挖掘机产品,2024年广西对东盟出口额就超过了1.41亿美元,占中国出口东盟挖掘机总进出口金额的9.80%。

(一)广西的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

图1 2023-2024广西GDP变化

从GDP增长轨迹看,广西经济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24年全区GDP达28649.40亿元,较2003年的2798.17亿元增长逾10倍,年复合增长率达12.3%。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机械装备产值突破2000亿元,形成汽车、机械、电子信息3个3000亿级和食品、冶金、建材、绿色化工4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在投资领域,2024年广西工业投资完成3400亿元,其中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项目投资达879.7亿元,

农业与林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样创造稳定市场空间。广西甘蔗产量约占全国70%,年产糖量超1000万吨,甘蔗种植、收割环节对轮挖、装载机和小挖的年需求量超千台次。

广西木材产量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催生大量木材装卸、运输设备需求,仅桉树种植区对轮式挖掘机的年需求就超过500台。

此外,广西作为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矿产资源丰富,铝土矿储量占全国60%,锰矿储量占全国35%,矿山开采对超大挖、矿卡也有较大的需求量。

(二)广西的政策红利与基建规划

“十四五”收官阶段,广西以“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为引领,即建设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合作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面向东盟的科技创新合作基地、中国—东盟特色农业合作园区,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目前广西2025年计划GDP增长5%,重点推进10条以上高速公路项目,水利与航运工程至少1项国家级战略工程,核心项目:平陆运河项目(总投资727亿元),项目建成后,将缩短广西内河出海航程约560公里,惠及沿线超1.5亿人口,直接拉动土石方机械、港口机械需求。

截至2025年2月28日,平陆运河累计完成投资突破500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8.7%;累计完成土石方开挖约2.75亿立方米,占土石方开挖总量的87.3%,相当于消耗各类挖掘机超2万台次,装载机1.2万台次。

2025年一季度,广西“早春行动”签约16个“人工智能+”项目, 工业与产业升级方面,超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项目,4条以上城市过境线及枢纽工程,在交通基建领域持续发力:高铁里程突破2400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超1万公里,加速推进黄桶至百色铁路等7个铁路及能源基建项目,构建“铁公海”多式联运体系。生态环保与资源循环方面,至少3个国家级示范项目。

表1 2025广西重点关注大型项目汇总

政策层面,广西出台《支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对新能源设备给予15%的技改补贴,对智能化改造项目最高提供1000万元资金补助;“桂惠贷”等金融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预计2025年会为广西工程机械产业链节约利息支出。此外,广西获批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推动5G、物联网等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应用,柳工、三一等企业已在南宁建设智能工厂。

02 市场现状扫描:从高速扩张到存量博弈的周期转换

(一)行业规模与产品结构

图2 2024年1-12月挖掘机广西地区销量及同比变化

广西工程机械市场在2024年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一方面,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46%,达5027台,中小型轮挖与河道清淤设备销量领跑华南市场;另一方面,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柳工、三一、徐工、临工等头部品牌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价格战导致经销商利润空间压缩,2024年代理商的平均毛利率较上一轮周期2016年前后下滑超7个百分点。

图3 2024年广西大、中、小型挖掘机销量占比

广西的小型挖机越来越成为市场主导,小挖销量占比突破75%,2024年达3842台,广泛应用于林业伐木、甘蔗种植、市政维护等碎片化场景。6吨级小挖因兼具灵活性与性价比,成为个体用户首选,部分机型首付低至2万元,推动年销量增长22%。以南宁周边的甘蔗种植区为例,一台小挖配合甘蔗抓斗,每天可完成50亩甘蔗的收割与装载,效率是人工的50倍,且运营成本仅为人工的1/3。

而中大型设备市场持续下滑,小型设备市场增长较快。挖机市场格局已相对定型,中大挖进入二手循环,需求量下降。小挖销量预计仍会上升,超大挖因矿山需求而保持稳定。

2024年中大挖销量1185台,同比下滑22%,市场需求从新机采购转向二手设备交易,5年机龄设备占比达60%。卡特、柳工、三一等品牌凭借品牌的区域认可度维持二手市场较大的流通份额。

南宁、柳州等二手机市场形成“检测—评估—交易”产业链,2024年交易量上万上万台次,交易额近20亿元,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二手机流转中心之一。

(二)广西的市场周期与竞争格局

图4 广西挖掘机2020-2024年销量变化

广西工程机械市场曾经历高速增长期,但近年来受政策调整、市场波动影响,逐渐回归理性。回顾近十年发展,广西工程机械市场经历了两个关键的周期性波动拐点。

2011-2015年首轮调整,受国内基建投资放缓影响,挖掘机销量从2011年的1.2万台降至2015年的8000台,外资品牌因2009年“四万亿”刺激期高价设备占比高,虽面临债权逾期但亏损可控,市场份额从45%降至30%。此阶段,卡特彼勒、小松、沃尔沃等外资品牌代理商开始通过后市场业务盈利,陆续开展了经营性租赁、保外维修、配件销售等收入。

2022-2023年深度调整,挖机销量从2020年月销的1200多台降至2022年月销不足500台,市场热度明显减退。2021年后,行业风险加剧,设备开工小时数大幅下滑,部分企业因市场误判大量销售大挖设备,客户还款的大量逾期导致2021-2022年严重亏损。部分国产品牌因前期激进扩张(2021年低首付订单占比激增)遭受重创,省内国产与合资品牌的代理商累计债权超10亿元。

代理商纷纷通过收缩战线减少损失,2022年下半年起,行业调整策略,减少新机投放,转向二手设备消化,以缓解库存压力。市场波动还受到房地产低迷、矿山停工等因素冲击,导致挖机逾期债权问题频发,部分品牌被迫通过并购重组优化竞争力。

目前,挖机市场格局趋于稳定,中大型设备需求有所收窄,进入存量消化阶段;小型挖机因灵活性和适用场景广泛,销量预计保持增长;超大挖则因矿山等特定需求维持相对稳定。

回顾历史周期,2011-2015年市场经历首轮下滑,外资品牌因高价设备占比较高,虽面临债权逾期但亏损有限;而2021-2023年第二次低谷中,国产品牌因前期激进扩张遭受更大冲击,外资品牌因份额收缩反而损失较小。当前行业整合加速,广西市场进入存量竞争与精细化运营阶段。

来源:今日工程机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