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明天大涨,你信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21:38 2

摘要:如果你有300万房贷,那每月可节省168元,一个星期的午餐钱不就省出来了吗?30年差不多可节省6万块,假如你失业了,至少能多挺半年的时间找工作,还是很有用的。

先给昨日未更文道个歉:

昨日520+生日,老婆给我好好过了一下,这不一爽,忘了更文,各位读者见谅则个!

老惯例,先说说国际动态:

如我上期复盘所述,国内终于还是降息了

5月LPR如期降息:一年期利率至3%,五年期及以上至3.5%,均下调10bp。

映射到房贷上,100万等额本息30年按揭,月供可减少56元,30年共减少约2万元

如果你有300万房贷,那每月可节省168元,一个星期的午餐钱不就省出来了吗?30年差不多可节省6万块,假如你失业了,至少能多挺半年的时间找工作,还是很有用的。

降息后,像北上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首套房贷利率来到3.05%,而其他城市更是低至2.9%左右,均创历史最低水平。

而就在21年,五年期LPR还在4.65%的高位,三年半共降息115bp,对此我只能希望,21年以前买房的人,都提前还贷或者重签合同了,否则现在得哭死~

再者聊回国际!

美债收益率再度大幅上涨,其中2年期美债收益率破4%、10年期美债收益率破4.5%、30年期美债收益率破5%,即将创下2007年以来新高。

美债收益率持续上涨的原因:

其一,最直接的因素,5月16日,穆迪下调了美国信用评级,至此美国在三大评级机构均失去了AAA的评级,由于部分美债持有者对评级有相关的硬性要求,所以该事件直接导致部分债券持有者进一步卖出美债,从而推升美债收益率。(美债收益率与价格成反比,卖得越多,价格越低、收益率越高)

其二,特朗普掀起新一轮关税战,影响了美元的信用,也间接影响了美国的经济预期,所以多数国家选择减持美元资产,导致美债持续被抛售。

其三,最根本的因素,美国陷入财政失衡与债务扩张的恶性循环。美国联邦债务规模已突破37万亿美元,财政赤字持续攀升至GDP的6%以上。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大而美法案”虽以减税为核心,但缺乏配套的支出削减措施,进一步加剧债务压力。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核心逻辑即在于此,评级机构普遍认为美国财政路径“不可持续”。

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的影响:

1. 加大美国政府的债务恶性循环,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7万亿美元,收益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政府年利息支出将增加约2000亿美元。2025年3月数据显示,美国债务利息同比暴增87%,未来可能超过军费开支,挤压其他财政支出。

美国当前的财政已经高度依赖短期债务滚动发行(2025年需续借近9万亿美元短期债),高收益率迫使政府以更高成本发债,形成“收益率上升→融资成本增加→债务负担加重”的恶性循环。

一旦恶性循环引发债市挤兑,最终可能引发美债市场的黑天鹅。

2. 对全球来说,美债收益率飙升暴露美元资产避险属性弱化,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这也是二季度以来金价加速上涨的原因。

中国持续扩大CIPS系统覆盖范围(已接入128国),推动铁矿石、稀土等大宗商品人民币计价,包括今天盘中最新消息,中国与东盟十国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这些都是去美元化的一部分。

3. 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使得股票资产的风险溢价率大幅下降,数据显示标普500指数远期市盈率在2025年3月达23.5倍,美债收益率如果突破5%后,股票风险溢价(ERP)将转为负值。

因此美债收益率持续大涨,可能对高位美股产生冲击,从而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影响a股。这一点是短期需要警惕的。

我怀疑6月有可能因美股带动全球一顿爆锤!

与此同时在政界,昨日马斯克再次释放淡出政坛的信号。

在卡塔尔经济论坛上,马斯克表示,“在政治支出方面,我将来会做得少得多”。

众所周知,马斯克是特朗普的大金主。光去年美国大选,马斯克就花费了近3亿美元支持特朗普和其他共和党人。

如今马斯克要减少政治支出,不就是减少对特朗普的支持吗?马斯克和特朗普看上去是越走越远。

表面上看的确如此,比如他们的推特内容,就是一个明证。

下图是特朗普帖子里的“含马量”,刚上任时,周周必提马斯克,如今提都不提了。

马斯克也是如此。之前推特帖子里频繁涉及特朗普的政务,如今也是提都不提。

原先各方寄予厚望的“特马配”,实锤黯然下场了。

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于与马斯克和特朗普的性格不合,说两人都是强人性格,闹掰很正常。

实则不然,特朗普和马斯克看似为人强势,实则做事非常理性,绝不会仅仅因性格而各行其道。

说到底是因为,马斯克现在成了特朗普政治负资产。

典型代表就是威斯康星州4月的州最高法院竞争。马斯克花2500万美元支持共和党,可谓是超重金投入,结果却惨败给了民主党支持的自由派候选人。

特朗普意识到,马斯克的钞能力失效了,而马斯克在竞选中的公开露面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

马斯克政治形象反转这么快,还是归功于反对势力的舆论造势。把之前用来颠覆其他国家的手段,用在马斯克身上,马斯克很快就被打造成反自由的天敌,被自由派民众所厌恶。

如此一来,特朗普自然会有意远离马斯克,马斯克淡出政坛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要不说,姜还是老的辣,跟旧势力博弈,特朗普和马斯克这种政治新贵还嫩着,即使手握重权,依旧着了人家的道。

不过,特朗普和马斯克并未真正疏远,比如这次特朗普访问中东,还是第一时间带上了马斯克;再如美国上马的诸多政府大项目,都是为马斯克贴身打造的。

说到底,特朗普和马斯克还是性命相依的,特朗普需要马斯克的推特来保障他的舆论影响力,而马斯克需要特朗普的政权来保障他的人身安全。

马斯克居然需要别人来保障人身安全,看起来像个玩笑话,实则不然。

日前,当马斯克被问及五年后他是否仍将担任特斯拉首席执行官时,马斯克回答道:“是的”。随后,他补充说,“好吧,我可能会死”。

这已经不是马斯克第一次提及生死问题了,对自己的人身安全,马斯克已经有明显的危机感。

马斯克很清楚,一旦特朗普政权失败,他随时可能会成为刺杀的对象,因为他在得罪旧势力的路上已经走得太远,远得没法回头了。

回头看,马斯克当初为何压上身家性命,也要全力地支持特朗普呢?

表面上看,是因为马斯克跟民主党闹掰了,自己的儿子也被民主党的性别论给毒害了。

若仅是因为如此,马斯克也不可能得到硅谷一众大佬的支持,毕竟这些都是马斯克的私事。

真正原因是,美国若继续任由旧势力主导,美国早晚玩完,马斯克只是希望借助特朗普的手,彻底打破这个僵局。

相比其他大佬,马斯克一大特征就是要么不干,要干就从根子干起。DOGE改革无疑是寄托了他的厚望,可惜失败了。

如今,马斯克看似政治失势,实则不然,等他政治形象修复的一天,他早晚又会出手干预。

是因为他没有退路了,更因为这就是他的选择。

重要消息汇总:

1、昨天微盘股题材股又新高了,之前垃圾股要批量退市的声音又消失了。

市场从一个极端进入了另一个极端,从只看基本面,到现在完全不看业绩,量化+柚子只看图只看趋势往上干,全市场都无脑猛推。离前面的股灾也没隔多久时间。

这种时候必须反过来想,微盘股指数已经涨了7年,中证2000也是近7年的高点附近,估值达到了恐怖的136倍,继续上涨的空间还有多大呢?

从A股过去那么多年的历史看,从来没有能持续新高的品种,冲的太疯狂的方向,最终结局全都是狠狠的A杀下来。

即使你很喜欢炒小盘股,也未尝不可以等等回调,给自己留足安全边际,预留足够的向上弹性。

我知道提示风险很多人不喜欢,但我是真不愿意看到我的粉丝朋友们追高了结果挂在山顶上。

2、又有8家股份行下调存款利率3年、5年定期存款下调25个基点。好事情,招行有数据显示,1.8%的客户拥有80%的存款,降低存款利率,是逼着有钱人多消费、多投资了。

一个人的支出等于另一个(群)人的收入,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降低食利阶层的收入,增加他们的支出,对减小贫富差距、拉动消费和经济都是有好处的。

3港股宁德时代溢价13%,今天宁德港股是完全牵着a股走, 间接把锂电产业链也带起来了。一方面是港股宁德的流通市值300多亿,另外也说明,国内的资金不懂定价,全靠外资定价。

4量化基金越来越多,根据三方平台统计,今年4月,量化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新备案数量为545只,占到当月备案产品总量的46.58%。其中,股票策略量化私募产品新备案数量达380只,占比高达69.72%。”

最近看了几个抖音股票直播间,其中一些主播粉丝还不少,但仔细一听他们讲的内容, 就发现,就是这一些连门都没有找到的“老师”,却带着“非常自信”的豪言,乱指挥股市。

我对股市的理解,A股的生态现在分成两部分

1.游资股 :量化基金+游资+抖音散户+个别公募+私募(擅长题材类)+上市公司股东,他们在一个生态里互砍。

2. 机构股:外资+私募基金(价值派)+公募+险资+散户+上市公司股东+国家队。

量化不是万能的,它的优势是情绪和事件驱动,过于依赖市场定价。但它不能识别商业模式、公司战略、掌舵人的前瞻力,也没有消费者体验。

5英伟达呼吁美国改变竞争策略,昨天晚上有一个消息, 黄仁勋严厉批评美国遏制中国技术崛起的限制措施“失败”,并呼吁白宫降低人工智能芯片销售门槛,以免美国公司将这一市场,拱手让给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新兴竞争对手。

其实最好的竞争工具是免费,就像微软当年发展windos 操作系统和office一样,都跑去买盗版的了,国产正版就很难发展起来。

5、创新药板块继续暴涨,诺诚健华+6%,君实生物+3.6%,康弘药业+10%,港股创新药更猛,康宁杰瑞+18%,凯莱英H+13%,三生制药昨天暴涨32%,今天继续大涨8.7%。

创新药板块2021年初见顶后,已经整整跌了4年,创新药研究员该转行的都转走了,熬着、撑着的也面临失业,所有人都对医药板块失去了信心,但不经意间突然就火起来了。

从集采打压医药行业,转为了集采省出来的钱扶持创新药,创新药全产业链支持政策更是加密出台,从研发、临床到市场各个环节支持,各地自行出台的政策也是强力扶持。

一切都是周期,不会有永远涨的品种,也不会有永远跌的品种。

炒A股最忌讳的就是线性思维。

展开说下,同样跌了4年的消费、新能源,是不是就会一直跌下去呢?房价是不是会跌个不停呢?你们可以留言讲讲。

聊个重要财经消息:

盘后,小鹏汽车公告,第一季度营收158.1亿元,去年同期65.5亿元,同比+141.5%!第一季度净亏损6.6亿元。

小鹏汽车预计第二季度营收175亿元至1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7% 至130.5%;交付量10.2万至10.8万辆,同比增237.7-257.5%。

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共交付94008辆新车,同比+330%,超越理想、零跑、赛力斯等,重新坐上了新势力销冠的宝座。在车市的传统淡季,单季交付再创历史新高。

小鹏这份业绩真的非常强,营收增长1.4倍,比很多所谓的超级成长股都猛多了。

其实小鹏一直以来研发和技术都挺不错的,是新势力中最强的,前几年小鹏最大的短板是营销能力不足,这导致技术是行业领先水平的小鹏,一度被逼到了濒临破产的窘境。

去年开始,小鹏在守住技术优势的同时,不断加推新车型,覆盖了10万~30万级别的主流市场,且推出了多款颜值上佳的车型,一举打破了销量的困境。

同时,从长城汽车挖过来的王凤英,加入后带来了小鹏的体系化改革,包括销售渠道的改革,推动直营体系和经销商体系团队合并,调整大区划分,淘汰效率低下的直营门店等。

特斯拉这几年固步自封,不再推出新车型,小鹏的直接竞争压力大大减小,也是小鹏销量暴涨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总之,小鹏大幅增长的一季报,和继续狂猛的二季度指引,简直是“疯了”,所以今年已经上涨66%的小鹏,今天盘前大涨6%。

今日复盘总结:

今日,港股的宁德时代继续大涨10%,外资继续抢筹宁德时代。

A股的宁德时代股价也被带动,不过股价最大涨幅也只有6%。

宁德时代在港股的股价跟A股的溢价继续扩大。

想当初,内资一度喊出口号,跨过湘江,争取港股的定价权。

谁能料到,几年过去了,港股定价权是没戏了,连A股的优质龙头居然还需要港股来带。

真是莫大的笑话,A股该好好整顿了。

今天行情来说,今天保持小步上推架势,不过很快就面临5月13日的压力位,就目前这架势,很难一口气突破,大概率还要震荡一下。

若反弹该强不强,反而要警惕急杀。

既然看到这儿,强调一下,标题不一定对哦!

不过,中期震荡中枢上移的态势不变,下杀就是机会。

主线来说,依旧没影。

市场板块还是保持快速轮动的状态,今天涨幅靠前的是久违的煤炭和黄金,似乎市场避险情绪再起。

实则是资金纯粹为了活跃盘面,随便找几个近期没轮动过的板块来做。

这样搞,肯定是没戏的。

不过,盘面上,还是有两个看点的,一是锂电,一是医药。

锂电的导火索,一是上述的港股带动,一是国内又开始吹捧固体电池。

靠后者是没戏的,就看前者能否持续。现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是难得港股对A股溢价的标的,足见锂电双雄的质地。

现在就看港股股价能否稳步上行,进而引发A股的锂电资产重估。

医药是因为国内的三生药业授权辉瑞,总额高达60亿美元,创下新纪录。

国内创新药太卷,导致市场对创新药普遍不看好,如今三生是打开国内创新药新的想象空间。

其实,这几年国内创新药发展还是挺迅猛的,在国际的占比是肉眼可见的提升,可惜就是国内太卷,导致一无业绩,二无估值。

就看能否这波机会,修复估值了。

话说回来,国内反内卷该加速了,国内只要内卷整治到位,不少公司业绩都会相当不错,足以撑起A股的脊梁了。

短期来说,主线不清晰,求稳的,那就继续观望,激进的可以逢低布局三大方向:AI,业绩优质股和反内卷。

不喜欢研究,继续看相关ETF和定投证券,大方向还是向好的。

就这。

来源:对对趣味财经分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