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 月 5 日,英国谢菲尔德的克鲁斯堡剧院见证了历史时刻。中国选手赵心童在 2025 年斯诺克世锦赛决赛中,以 18 比 12 的比分战胜马克・威廉姆斯,夺得了中国历史上首个斯诺克世锦赛冠军。这本该是一场台球爱好者们的小众狂欢,然而,当晚社交媒体上的热度却超乎
5 月 5 日,英国谢菲尔德的克鲁斯堡剧院见证了历史时刻。中国选手赵心童在 2025 年斯诺克世锦赛决赛中,以 18 比 12 的比分战胜马克・威廉姆斯,夺得了中国历史上首个斯诺克世锦赛冠军。这本该是一场台球爱好者们的小众狂欢,然而,当晚社交媒体上的热度却超乎想象,让主流市场重新审视这项看似小众的运动。
台球,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它几乎是全民运动,从五六岁的孩童到五六十岁的老人,都能在台球桌前挥上几杆。
1988 年《人民日报》报道,北京的街道上平均每 10 公里就有 200 张台球桌,足见其火爆程度。然而,进入千禧年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子游戏、KTV 等娱乐方式逐渐占据人们的闲暇时间,台球也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
按照常理,随着老一代爱好者的退烧,台球会像胶片相机一样,成为小众圈层的专属。
但 2020 年以后,台球却意外地在 00 后中复兴。
赵心童夺冠引发的热潮背后,是台球行业迅猛增长的数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 年国内台球爱好者数量接近 2.1 亿人,近两年平均增长率达 180%。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 年和 2022 年,中国 24 小时自助台球厅数量同比实现四位数增幅,2024 年仍维持 154% 的高位。截至 2024 年末,国内现存台球相关企业数量约为 40.06 万家,近 70% 是在过去三年增长的。台球,无疑再次流行起来了。
主流市场认为,台球复兴得益于政策支持和项目门槛低。2019 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台球列入全民健康指南热门项目,2023 年又纳入全民健康公共服务体系,鼓励社区配套台球设施。
同时,台球入门简单,对体能要求不高,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然而,门槛低的运动众多,为何只有台球在年轻人群体中爆发?政策引导虽有作用,但似乎不足以解释这一现象。
另一种观点认为,台球助教的兴起是关键。近年来,身材与面容姣好的年轻女性担任台球助教,成为台球厅的一道风景线。有人将此与洗浴中心、商业 KTV 的模式“擦边”相提并论。
但实际上,台球助教并非台球复兴的核心因素,其兴起更多是满足了消费者对娱乐方式多元化的需求。
在我看来,台球复兴的关键在于性价比。如今,台球厅主流报价一小时约 20 至 30 元,多人消费时,半天人均仅 50 至 60 元。
在当前娱乐项目中,这一价位极具竞争力。过去几年,受卫生事件和经济环境影响,中国人的娱乐消费从低频高消费向高频低消费转变。
以旅游为例,2025 年五一档全国出游人次增长 6.4%,但人均消费较 2019 年反而降低。《中国休闲发展报告 2023 - 2024》显示,2021 至 2024 年,逛公园、骑行等低成本娱乐方式大幅增长,而 KTV、密室逃脱等传统娱乐则出现 60% 至 80% 的降幅。
台球,恰好契合了这一消费趋势。
网上有人认为,台球流行得益于行业管理和宣传。视频平台上的精彩台球片段吸引了大量观众,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功不可没。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没有足够的爱好者基础,台球内容难以在算法主导的社媒平台出圈;而没有良好的行业环境,也难以产出有传播力的内容。
国内台球内容的高度传播,离不开本土化的成功。作为舶来品,台球进入中国后,衍生出规则更简单、上手更容易的中式台球。
如今,中式台球与斯诺克共同构成了全球最大的区域性台球市场,而国际上以斯诺克和美式八球为主的市场却逐渐萎靡。
本土化创新,让台球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台球的这轮复古流行,本质上是中国消费娱乐降级的缩影。它兼具社交、运动、低价等特点,成为经济并不宽裕的新一代年轻人的选择。
然而,时代总是向前发展的,随着科技进步,娱乐方式也在不断迭代更新。台球 20 年前因娱乐多元化而淡出主流视野,未来是否会再次落寞?
从经济角度看,随着年轻一代经济就业环境的好转,消费能力和娱乐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台球的低价优势可能不再明显,新的娱乐方式可能会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但这并不意味着台球会再次被抛弃。经过这次复兴,台球已经在年轻人群体中扎下根,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层。
未来,台球行业可以通过创新玩法、提升赛事品质、拓展线上线下融合等方式,保持自身的吸引力。
被 80 后抛弃的台球,在 00 后中找到了新的生机。这不仅是一项运动的复兴,更是时代消费趋势和文化变迁的体现。
台球能否持续繁荣,取决于它能否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但无论如何,台球在这个时代的再次流行,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文章素材来源咨云君
来源:翼峰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