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安,安全感拉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1 19:40 1

摘要:赣江之畔,随处可见的藏蓝身影全天候守护;交通要道,车辆行人文明礼让有序通行;街头巷尾,志愿者线上线下零距离服务群众……初夏时节,行走在吉安,处处彰显着平安建设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赣江之畔,随处可见的藏蓝身影全天候守护;交通要道,车辆行人文明礼让有序通行;街头巷尾,志愿者线上线下零距离服务群众……初夏时节,行走在吉安,处处彰显着平安建设为这座城市带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平安,民之所盼,发展之基。平安吉安建设,一头连着井冈儿女的美好生活,一头连着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近年来,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我市在国家更加安全、社会更加有序、治理更加有效、人民更加满意上持续用力,让更高水平的平安吉安以人民群众可见、可触、可感的方式呈现,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有分量的平安答卷。

高位推动,健全法治建设推进机制

连续两届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连续12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先进市,连续15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市,连续5年全面依法治省考评位居前列,并获评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在吉安,平安是数字长卷里的民生温度。一组荣誉,投射出我市在平安建设实践道路上的铿锵步履。

我市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下协同发力、纵深推进,凝聚法治建设的强大合力。

——强化政治引领。将党的领导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年开展专题学法、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多次专题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示范带动法治建设全面提升,形成了“一把手”主抓、“一盘棋”联动、“一把尺”考核的工作氛围。

——加强组织推进。建立健全“述、评、议、改、用”全链条述法机制,相关做法入选第一届“新时代江西十大法治事件”,并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建立领导干部集中考法制度,市县两级同步组织2556名新提任领导干部进行法律法规知识考试,该做法被新华社、《法治日报》等媒体刊载。

——深化示范创建。坚持市县同创,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法治教育大宣传、行政决策大规范、行政执法大提升、政务服务大优化、矛盾纠纷大化解等“五大行动”,切实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质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2023年,吉安市、吉安县获评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吉水县、吉州区2个项目获评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服务大局,彰显法治建设实践成果

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紧扣“十大攻坚战”,我市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和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全力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护航企业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和“高效办成一件事”,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市依申请类事项网上可办率、一网通办率均达100%。省内通办实现全覆盖,并与广东东莞、浙江衢州、福建龙岩等6省8市实现跨省通办,2024年“跨省通办”事项办件达71.2万件。我市“两个免于提交”做法写入国务院关于“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指导文件,数据专员制度和“吉数通”平台入选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市县联动召开政企恳谈会机制,收集问题建议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90%以上,该做法获评全国工商联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实行“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出台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全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深入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组建市级助企法律服务团、涉外律师服务团,建立中小投资者诉讼服务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畅通企业维权渠道。

——着力提高行政执法质量。聚焦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七个领域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市本级和中心城区只保留一个执法层级,全市224个乡镇(街道)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进乡镇(街道)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140个乡镇(街道)完成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基本任务。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年报制度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执行率、执法证申领考试合格率均为100%。

依法行政,提高法治建设质效水平

我市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始终在法治之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把“大平安”写进群众心里,汇“大合力”护航城市发展,一个让人民群众安业、安居、安康、安心的社会环境蓝图逐步变成现实,更高水平的“平安吉安”“法治吉安”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将科学民主依法贯彻决策始终。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体系,严格履行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法定程序,合法性审查率和集体讨论率达100%。坚持和完善法律顾问列席市政府常务会机制,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以高质量立法促进市域社会善治。创新立法专班、立法听证、专家论证等机制,建立2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305个代表联络工作站,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坚持突出重点、急用先行,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工业固废污染防治、住宅物业管理等改革所急、发展所需、群众所盼的重点领域,先后制定出台12部地方性法规。与萍乡市、宜春市就武功山区域发展进行全省首次协同立法,开展的水库水质保护条例、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等“小切口”立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吉安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班作立法经验介绍。

——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创新开展政务公开“五进五提升”行动,信息公开申请回复率100%。12345政务服务热线按期办结率100%,满意率98.24%,先后获评“中国最佳政府服务热线”“全国政务服务热线优秀单位”。完善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行政执法监督和检察监督衔接办法,建立重大行政执法活动报告和现场监督制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联席会议机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创新治理,夯实法治建设基层基础

我市切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千方百计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将维护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变“被动接访”为“入户听诉、接诉即办”,推动法治力量向基层下沉、向社区前置、向前端延伸,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解决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全市总入户走访175.3万余户、入户率99.37%,累计收集群众问题5.2万余件、办结率81.55%,推动风险有效管控、堵点有序疏通。

——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市县两级全面完成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设立行政复议联系点和代办点200余个,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明显,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栏目重点报道。建立健全府院联动机制,完善“1+1+N”府院联席会议会商制度,做实行政纠纷诉源治理体系。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提示函制度,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应当出庭应诉率达100%。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在全省率先以“开门述职+第三方点评+民主评议+责任压实”方式,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建成29个法治公园、41个法治文化广场,融法于景、寓教于园。巩固做实提升“党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打造在京务工人员“法律明白人”工作实践站,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9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9个。强化红色法治文化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庐陵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走好法治文化特色之路》入选中央依法治国办《市县法治建设案例选编》。

站在新的起点,我市将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为打赢打好“十大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在新征程上续写平安建设新篇章。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