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正值国际博物馆日之际,通州博物馆推出“非遗小匠人课堂”特别活动。来自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们化身“非遗传承人”,学习非遗知识、探寻非遗技艺、感受非遗力量,走进博物馆探秘千年运河文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生机。
近日,正值国际博物馆日之际,通州博物馆推出“非遗小匠人课堂”特别活动。来自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六年级的学生们化身“非遗传承人”,学习非遗知识、探寻非遗技艺、感受非遗力量,走进博物馆探秘千年运河文化,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生机。
活动现场,唐人坊人偶艺术博物馆老师柴相相向学生们讲解传统绢人的历史与工艺,并指导他们体验简化版唐娃娃的制作流程。活动以制作“状元”主题唐娃娃为起点,既呼应学子对学业的美好期许,也展现非遗技艺的创新传承。
“这个唐娃娃特别精美,头冠和衣服都很精细,老师告诉我们,唐娃娃是北京绢人的简化版,真正的北京绢人以绢纱为肌肤、以丹青绘容颜,让我特别好奇,想去看一下真的绢人长什么样!”来自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六年级的谢梦溪在制作中格外专注。她提到,通过给“状元”唐娃娃穿衣、配饰,深刻感受到古代匠人的巧思与不易。
完成唐娃娃后,学生们为通州博物馆写下真挚祝福。“祝博物馆越来越红火,让更多人了解通州文化!”“我很喜欢通州博物馆!我要带着小伙伴一起来!希望博物馆越来越好!”一张张承载着学生祝福的信笺贴在展板上,随后,在导游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焕新升级的通州博物馆。
馆内189件(套)文物中,既有“镇馆之宝”军粮经纪密符扇、宝光寺铜钟等“老朋友”,也有东汉砖墓刻像石门、明代金饰、辽三彩人物俑等珍贵藏品。密符扇上的100个神秘符号,曾是古代漕粮质检的“反腐密码”;东汉砖墓刻像石门上的持戟卫士线条洗练,尽显汉代工匠技艺;明代宫女金饰璀璨夺目,带领大家感受不一样的明代历史。学生们驻足于一个个展柜前,聆听工作人员讲述一件件文物带来的故事。
“左辅雄藩”主题展以时间为轴,将漕运文化融入各朝代历史脉络,让学生直观感受通州“京师东大门”的战略地位。“导游老师跟我们讲了什么是‘左辅雄藩’,原来通州的位置这么有战略意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实验学校六年级的李禹泽对博物馆充满了好奇,他对密符扇尤其印象深刻:“古人的智慧就藏在细节里,博物馆让我重新认识了家乡。”
通州博物馆的文化探索之旅仍在继续。自5月13日焕新升级开馆后,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展陈与体验的结合,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博物馆,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为城市文化注入持久生命力,也让年轻一代在触摸历史中坚定文化自信。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