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中国增持美债,不许武统台岛,美学者:历史证明美国能击败中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19:00 1

摘要:近几年,中美博弈愈加激烈,两个世界大国似乎在做着同样一件看似矛盾的事情:一方面,美国急需中国增持其日益庞大的国债,以缓解财政危机;另一方面,美国又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尤其是在台海问题上频频挑衅。

近几年,中美博弈愈加激烈,两个世界大国似乎在做着同样一件看似矛盾的事情:一方面,美国急需中国增持其日益庞大的国债,以缓解财政危机;另一方面,美国又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尤其是在台海问题上频频挑衅。

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博弈下,两个曾经“互为依赖”的国家,究竟能否在历史的潮流中找到一条共赢的道路?

冷战结束后的短暂时期,美国债务曾有过减少的迹象,可好景不长,自2003年财政年度起,美国国债开启了快速增长的模式。计及预算和非预算支出,美国国债以每年5000亿美元的速度疯狂增加。

2005年底,美国总债务已经达到7.9万亿美元,这是1980年水平的8.7倍,债务的雪球越滚越大。

美国的年度预算赤字问题也日益严重。

2007年约为1620亿美元,到了2008年,预料将升至4100亿美元。国会财政预算办公室曾乐观地估计政府到2012年可录得盈余。

随着美国共和党在美国国会席次的增加,减税案得以延长,打乱了原本的预算规划,让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美国多个政府部门并非没有意识到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他们曾多次发出警告,指出相对历史水平,美国债务水平将大幅度增加。

美国社会的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民众的生活,但也成为了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

若不改革福利制度,预料到2030年至2040年,政府税收可能不足以支付福利开支。

在债务危机的不断逼迫下,美国政府不得不一次次提高债务上限。

2009年12月,美国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签署国会通过的一项提升美国国债上限的法案,将美国政府债务上限从2900亿美元提升到了12.4万亿美元。

2011年8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再次签署了国会通过的2011预算控制法案,避免了出现债务违约。

仅仅三天后的8月5日,由于美国政府的削减财政赤字计划未达到标准普尔期望的4万亿美元标准,标准普尔做出了一个震惊全球的决定,将美国政府的AAA主权信用评级降低至AA +级,并将评级前景定为负面。

此事引发了全球金融业的剧烈波动,也是94年以来美国政府主权信用评级首次被降低。

时间来到2023年9月18日,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美国国债总额于18日首次超过33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0.8万亿元)。美国的债务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于是,美国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从2022年4月开始,中国的美国国债持仓规模一直维持在1万亿美元以下。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4月,中国的美债持仓进一步减少,接近2024年12月的低点7590亿美元。这一数字已逼近2009年2月的最低水平,当时中国的美债持仓为7442亿美元。

回顾历史,中国的美债持仓在2011年达到顶峰,规模超过1.3万亿美元。此后,中国开始逐步减少对美债的持有,转而增加对其他资产的投资,例如美国机构债券和黄金。2023年3月,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波动,美债价格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中国持有的美债账面价值有所下降。

法国Natixis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licia García-Herrero曾表示,中国减持美债的动作是“缓慢但稳定的”,这一趋势已经持续多年。她认为,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中国对美国的一种策略性信号,表明中国在调整其外汇储备结构时更加注重多样化和安全性。

与减持美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近年来持续增持黄金储备。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25年4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4月末,中国的黄金储备达到7377万盎司,较前一个月增加7万盎司。

美国在中国抛售美债以及自身债务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迫切希望中国能够增持美国国债。

2023年3月,耶伦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表示,中国作为重要投资者,其美债持仓的变化会对美国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她特别提到,希望通过访问中国,与中国经济官员讨论全球经济稳定和金融市场合作的可能性。

耶伦的表态并非空话。2023年7月,她访问北京,与中国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的高层会面,讨论了包括美债投资在内的多项议题。会后,双方同意建立定期经济对话机制,以加强在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领域的沟通。

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的表态也引发了关注。2024年2月,雷蒙多在华盛顿的一次经济论坛上表示,她计划在年内访问中国,重点讨论双边贸易和投资问题。

她提到,美国欢迎中国在美债市场的参与,认为这对稳定全球金融市场至关重要。雷蒙多的这一立场与其以往的对华强硬态度形成对比。2021年,她曾推动对华科技出口限制,但2024年的表态显示出美国在经济议题上的务实转向。

在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局势中,一个人物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他就是美国历史学者、外交评论员罗伯特·凯根。

罗伯特·凯根是美国保守主义的中坚力量,长期以来主张对外干涉。他的思想深受美国传统的霸权主义和干涉主义影响,认为美国有责任和义务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其主导地位。

中美关系的复杂棋局中,美国在国债问题上有求于中国的同时,美国政客、学者和媒体却不断发出对中国的威胁和挑衅。如今,对抗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一种政治正确。

罗伯特·凯根在2023年出版了一本新书,围绕这本书,他在美国《华尔街日报》撰文,公然对中国发起挑衅。

他公开警告中国不要挑战美国,不许武统台岛,并且宣称中国挑战美国是一个“历史错误”。

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他拿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做例子,声称美国两次击败德国,并且在太平洋战争中击败了日本。

他认为德国和日本都挑战过美国,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如果中国要通过解放军武统台岛来挑战美国,也会一样被美国击败。

罗伯特·凯根的言论充满了傲慢。他在文章中宣称解放军武统台岛,刚开始可能会取得胜利,但是一旦美国动员起来,并且充分参与,结果就会不一样,美国会让中国知道中国错了,解放军武统台岛会是一个错误。

如今已经进入21世纪2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经今非昔比,可以平视美国。

台海问题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

美国一些势力却不断在台海问题上兴风作浪,试图阻止中国实现国家统一。

罗伯特·凯根的言论就是这种错误行径的体现,他的言论看似是学术观点,实则是为美国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提供舆论支持。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一直奉行霸权主义,通过军事、经济和外交手段维护其全球霸主地位。

在台海问题上,美国一方面声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另一方面却不断向台湾当局出售武器,加强与台湾的官方往来,表里不一的做法严重破坏了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一直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台海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定的。

中国政府多次强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中国有足够的决心和能力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国家和势力都不要低估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和强大能力。

美国国内一些势力却无视中国的立场和决心,不断在台海问题上进行挑衅。

罗伯特·凯根的言论只是冰山一角,美国还有许多政客和学者也在发表类似的错误言论。

中美博弈走向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逐渐增强。

中国已经建立了多元化的外汇储备体系,不再过度依赖美国国债。

同时,中国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合作,这都使得中国在面对美国国债问题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主动权。

中国近年来在军事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具备了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能力。

在台海地区,中国军队进行了多次实战化演练,不断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如果美国胆敢在台海问题上采取冒险行动,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从国际舆论角度来看,大多数国家都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美国一些势力在台海问题上的挑衅行为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国际社会普遍希望中美两国能够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参考资料:[1]陈珂.美国高官相继访华,中美关系缓和了吗?[J].中国报道

来源:元衡防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