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分享】72岁老人前列腺癌治疗抉择:观察还是放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1 18:55 2

摘要:患者72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5年余,伴尿频、尿痛7天”入院。患者既往有脑梗塞病史,一侧肢体活动不利,有中期直肠癌病史,做过保肛手术、放疗和化疗治疗。

患者72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5年余,伴尿频、尿痛7天”入院。患者既往有脑梗塞病史,一侧肢体活动不利,有中期直肠癌病史,做过保肛手术、放疗和化疗治疗。

术前B超提示:双肾囊肿,前列腺增大,残余尿量53ml。核磁共振检查: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炎,移行带多发结节、外周带尖部小结节(PI-RADS评分3分)。直肠指诊:肛门括约肌无松弛,前列腺两侧叶增生,大小约5x4cm,质韧,中央沟消失,触痛(-),未触及结节,指套无血迹。PSA:13.1ng/ml。

根据核磁共振检查PI-RADS评分3分和PSA:13.1ng/ml(正常值是小于4ng/ml),高度怀疑患者有前列腺癌,建议患者做前列腺穿刺术确诊,但患者及家属拒绝,只想解决排尿异常问题。所以,给患者在全麻下做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切除的前列腺组织送病理检查提示:碎块前列腺组织呈增生症改变,小灶腺体呈腺泡细胞癌改变,Gleason评分3+4=7分,WHO/OSUP2级组。

患者的前列腺肿瘤是做TURP术后送病理发现,结合术前核磁共振报告PI-RADS评分3分(前列腺癌的存在模棱两可),PSA:13.1ng/ml(不是很高),所以推断患者是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

对于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理论上讲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是做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考虑患者既往有中期直肠癌病史,做过保肛手术,局部做过干扰,再做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难度会加大,术后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这样就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真正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可能直肠癌比前列腺癌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以下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

1、观察随访

每隔3-6个月查一下PSA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2、放疗

早期前列腺癌放疗的效果非常好,与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几乎同等效力。放疗完不需要再进行其他治疗,密切观察就可以。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

一是放疗要用适行调强(IMRT)的放疗,不能用普通放疗方法,因为普通的放疗方法会有直肠、膀胱放射性炎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是患者直肠癌也曾经放疗过,要查看之前的病历,看直肠癌放疗部位与前列腺放疗部位是否有冲突,如果有冲突,患者就不能进行放疗。

1、患者有必要做PSMA PET/CT检查吗?

如果患者选择观察随访的治疗方式,而且经济条件允许,就建议做PSMA PET/CT检查,查一下比较放心。如果患者选择放疗的治疗方式,就不建议做。

2、放疗什么时候开始做比较好?

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第一位的。等患者恢复正常排尿后再进行放疗,如果没恢复正常排尿就放疗,会影响排尿的恢复时间,对患者的心情和生活质量都有影响。

3、放疗需要多长时间?

一个疗程需要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一般是每周放疗5次,休息2天,然后再继续,整体放疗大概25、26次。

提示:

这是临床上的一个真实案例的治疗方案分享给大家,仅供大家参考。实际治疗方案的制定是因人而已的,因为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年纪、既往史、经济情况、患者及家属的诉求等。

来源:贺大林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