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唐朝这一历史阶段,太子虽然地位显赫,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危职业。比如大家熟悉的太子李建成,就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杀害。而就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因为谋反未遂,所以遭到了流放的下场。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这位太子,因为孝顺仁德,所以成为唐朝第一位去世后被追封为皇帝
在唐朝这一历史阶段,太子虽然地位显赫,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危职业。比如大家熟悉的太子李建成,就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杀害。而就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因为谋反未遂,所以遭到了流放的下场。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这位太子,因为孝顺仁德,所以成为唐朝第一位去世后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一
具体来说,李弘(652年-675年5月25日),唐高宗李治第五子,一代女皇武则天长子,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在宫中诞下长子李弘,由于王皇后没有子嗣,当时的太子是唐高宗的庶长子李忠。由此,对于李弘来说,原本不是太子的人选。
不过,到了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废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李弘由此成为唐高宗的元子(嫡长子)。同年,李弘与胞弟李贤被进封为亲王,李弘为代王。显庆元年(656年),在武则天的劝说下,唐高宗诏令废黜太子李忠,改立四岁的代王李弘为皇太子。
李弘幼为储君,深得父皇宠爱与重视。唐高宗曾多次对身边的大臣表示,太子十分仁孝,从来没有什么过失。李弘年长后,向郭瑜学习《春秋左氏传》,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时,忍不住掩书叹息,也即痛斥这些弑君的行为。郭瑜闻言称赞太子仁德,随即改授《礼记》。
龙朔元年(661年),李弘命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杨思俭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选录五百篇编集成《瑶山玉彩》。唐高宗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欣慰,立即赏赐李弘绢帛三万段。总章元年(668年),李弘请求追赠儒家先贤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
二
对于仁德的李弘,还具有敢于直谏的优秀品质。比如他得知父亲李治大量征兵后,就上书进谏,希望朝廷可以不要牵连他们的家属,而且他希望可以修订法律,以后家中有士兵逃亡,也不用受连坐之罪。对此,唐高宗批准了李弘的请求。
咸亨二年(671年),唐高宗出行东都洛阳,命太子李弘监国。当时关中地区遭遇旱灾,闹起饥荒。李弘亲自来到大营中,发现连士兵都在吃榆皮、蓬实充饥,于是就命令家仆发放米粮以保证供给。因为这些行为,李弘受到了将士和百姓的称赞。换而言之,如果李弘可以顺利即位,无疑会成为仁德的皇帝。但是,上天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跟随父亲李治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四岁。李弘去世后,唐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为皇帝,这是唐朝建立以来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的先例,可见唐高宗对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与惋惜。
三
上元二年(675年)五月,唐高宗依然无法释怀,于是以皇太子“慈惠爱亲,死不忘君”诏令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礼仪厚葬于洛阳郊区的唐恭陵,百官服丧三十六日。唐高宗还亲自书写《睿德记》缅怀李弘,碑石树立于陵墓之旁。而这,足以体现出李弘在唐高宗心目中的地位。
长寿初年(692年),因李弘无子嗣,武则天命楚王李隆基做其嗣子,承继香火。此外,关于李弘的死因,《新唐书》和《唐会要》记载了李弘可能被武则天鸩杀的传言。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唐高宗在位后期虑及身体不支,有提前禅位给太子之意。但是,当时的武则天正在篡夺大权,李弘因此成为了其掌权的障碍。当然,李弘被鸩杀的观点缺乏过硬的证据,所以只是一种猜测。
来源: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