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客户对产品交货期的关注越来越密切,更短的交货期能够节省客户等待的时间,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可以说,更快的交货速度已经成为企业占领市场获取市场优势的利器。
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客户对产品交货期的关注越来越密切,更短的交货期能够节省客户等待的时间,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可以说,更快的交货速度已经成为企业占领市场获取市场优势的利器。
对于企业而言,延迟交货期和提早交货期都会造成损失,因此在质量和成本都得到较好控制的同时,企业还必须注意交货期的长短。
1、精益交期管理的定义
精益交期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分阶段开展“优化工作方法”“生产排程计划优化”等系列管理活动,降低交期条款对产品总成本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程度提高生产效率、规范生产作业。
可以说企业的交期管理涉及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全过程环节,包含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等领域。
精益交期管理是针对全价值链运作的改善,必须通过企业所有部门共同努力来实现。中小企业通过精益交期管理,不仅能够对客户订单的交期做出精确承诺,而且可以促使自身能更加严守交期,甚至不断缩短交期,在为客户增益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
2、制订交期改善目标
为保证产品按照交期如期交货,企业必须分析目前产品交期的组成,找出造成产品交期延误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明确各相关部门交期改善目标。
交期改善目标的设定应遵循S.M.A.R.T.W.A.Y.原则,可围绕以下4类关键绩效指标来设定。
①交期达成率指标,如供料的三准率(准时、准量、准质)、出货的三准率(准时、准量、准质)、生产的三准率(准时、准量、准质)
②存货指标,如存货周转率(销售金额除以平均存货)、存货停滞率(呆料占存货的比例)
③空间指标,如仓库空间(仓库占用面积)、厂房空间(厂房平均每平方米产值)。
④财务指标,如拨款现金流量,物流费用,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金额等。
3、推进交期改善项目的要点
①优化工作方法,设定合理交期
工作方法的优化,包括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3个层次,从粗略到详细,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
首先进行程序分析,使工作流程化、优化、标准化。
然后进行作业分析,对以人为主的工序进行详细研究,科学、合理地安排作业者、作业对象、作业工具三者的布置,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工时消耗、缩短整个作业的时间,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最后,动作分析是指观察操作者实施的动作,用特定的记号记录以手、眼为中心的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内容,并将记录表格化,以此为基础,判断动作的好坏,找出改善点。通过工作方法3个层级的优化,企业可以达到有效缩短交期的目的。
②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即不必对每种产品单独进行设计,而是精心设计出多种模块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构成不同的产品,解决产品品种、规格、设计制造周期、成本之间的矛盾。
对于小批量定制型企业来说,复杂的定制产品会增加工序和材料品种,最终导致交期延长。企业需要寻找产品的相似结构,将产品系列化、部件模块化,从而提高设计的准确度和通用性,缩短研发设计出图的时间,使部分物料和环节达到批量作业。
企业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提高单件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工期的可控性。
③柔性生产计划与排程管理
柔性生产计划是指企业通过好的预测和计划管理,对供应链中各个环节进行柔性规划,从而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响应,以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快速交付、客户化定制的要求。
高级计划与排程(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APS)是基于供应链管理和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与排产工具,包含了数学型、优化及模拟技术,可以为复杂的生产和供应问题找出优化解决方案,它将企业资源能力、时间、产品、约束条件、逻辑关系等生产中的真实情况同时考虑,通过专用算法进行实时和动态响应,保证了供应链计划和生产排产的精确性和有效性,解决了ERP系统不能实时反映物料需求和资源能力动态平衡的问题,最大化利用了生产能力,最大化减少了库存量,提高了市场反应速度。
④各部门协作,灵活处理变更和异常
企业的销售部门获取客户需求后,综合本企业的库存、产能负荷、出货日程表与客户对接确定交期。
生产部门根据本企业生产排程原则及产能负荷分析编制生产计划,进而确定各产品型号的交期。
对于紧急的订单,企业需在协调销售生产、采购、仓库等部门后,排定交期。
交期变更是指客户、生产部门、天气等各种原因造成了交期的提前、延后或取消。面对交期的变更,销售部门应及时发出“交期变更联络单”通知相关部门,生产部门修改“交期预定表”,并发出“进度修订通知”,调整“生产计划”。
出现生产异常时,根据对异常原因的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
影响交期的责任部门,应及时向生产管理部门呈报延误报告,以便生产管理部门协同销售部门协同修正交期。
来源:食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