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我们就聚焦于北京那些待遇优厚的十大研究所,它们凭借着良好的薪资福利、完善的科研条件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等优势,在众多科研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科研人才心向往之的理想之地,同时也在各自所在的领域发挥着中流砥柱般的重要作用,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科研事业持续注入蓬
北京不仅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经济中心、科研中心,在北京有十大研究所,这十大研究所不仅涉及到各个领域,其待遇也是让人羡慕不已。
今天,我们就聚焦于北京那些待遇优厚的十大研究所,它们凭借着良好的薪资福利、完善的科研条件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等优势,在众多科研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众多科研人才心向往之的理想之地,同时也在各自所在的领域发挥着中流砥柱般的重要作用,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科研事业持续注入蓬勃动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它们,去揭开这些研究所的神秘面纱吧。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领域与方向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是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其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凝聚态物理,涵盖了凝聚态物理、光学、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与生物物理、理论和计算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领域。在相关科研方面,该所取得了众多亮眼成果。例如,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组建一年来,就收获了 “非磁性拓扑材料数据库的建立”“铁基超导体中马约拉纳束缚态的发现” 和 “首辆钠离子电池低速电动车问世” 等多项成果。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物理所的 “动力学新模式的发现及在塑性非晶合金材料研发中的应用” 以及与人民大学合作的 “铁基超导电子结构与磁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两项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同时,所内诸多科研团队也不断有新突破。像李泓研究团队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等方向积极探索,提出和发展了高容量纳米硅碳负极材料,基于原位固态化技术的混合固液电解质及全固态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还在电池相关的多项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表众多高影响力的 SCI 论文,申请并获授权了大量发明专利,部分专利技术也实现了转移转化。目前,物理所还积极响应国家科技战略布局,投入北京科创中心怀柔科学城(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和清洁能源材料测试诊断与研发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以及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的建设,不断在凝聚态物理及诸多相关领域向着更高水平迈进,持续展现其在物理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待遇亮点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待遇十分优厚,涵盖多个方面,极具吸引力。薪资水平上,根据职友集数据,工资区间在 2K - 30K,其中 66.6% 的岗位拿 10 - 20K,2024 年较 2023 年持平。本科工资约 9.1K,硕士工资约 13.8K,博士工资约 25.0K。像博士后岗位,在中关村和怀柔年薪标准为 40 万,入选相关支持项目者年薪标准可到 45 万;在东莞能达到 51 万,溧阳则是 35 万。福利待遇方面,提供五险一金,还有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餐补等常规福利,并且设有带薪年假、婚假、产假等法定假期。所内配备免费班车,有定期体检,员工还可享受下午茶、节日福利等。对于符合条件的人员,依据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和物理所相关规定,能办理子女入园入学、升学以及出站落户北京等手续。在科研支持上,研究所为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先进的实验设备以及丰富的图书资料等,全力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和基金,助力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侧重点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作为国家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所,在科研领域有着深厚积淀与广泛影响力。其以生物物理学为主,聚焦多学科交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在学科前沿方面,在蛋白质科学、脑与认知科学、感染与免疫、核酸生物学等学科不断探索,致力于实现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突破。例如在表观遗传学领域,早在 1989 年依托研究所建设的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就将 “染色质结构、表观遗传调控与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理” 作为凝练的 4 大研究方向之一,迄今已有多项成果被世界著名的教科书收录,一些成果还入选了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诸多重要展示平台,2022 年 “染色质结构与表观遗传调控研究集体” 更是荣获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在应对重大疾病和国家战略需求上,面向 “重大疾病和衰老” 相关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以及 “健康中国 2030”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汇聚优势科研力量,组建了 “表观遗传调控与干预重点实验室”,深入探究表观遗传学新机制,尤其针对表观遗传信息动态性最强的早期胚胎和血液系统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并在重要的生物学场景如免疫、肿瘤和衰老等中验证科学发现的应用潜力,期望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同时,研究所还依托诸多国家级科研平台,如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通过光、声、电、核素、电子等模态的融合,实现从埃到米、从微秒到小时的跨尺度结构与功能成像,为我国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先进的、全方位的观测手段,有力地促进我国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创新发展,也助力在脑科学、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生物医学问题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诱人待遇解析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为员工提供的待遇极具吸引力。薪资待遇方面,根据职朋职业圈网友分享统计,平均工资为 9068 元 / 月,其中 37% 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 6000 - 8000 元 / 月,25% 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 10000 - 12000 元 / 月,年终奖平均 11833 元。不同岗位薪资有差异,像研究实习员岗位(北京朝阳,2023 年)月薪可达 13000 元,年终奖 13000 元;科研助理岗位(北京,2023 年)月薪 6000 元,年终奖 20000 元等。并且随着工作经验积累、科研成果产出等,薪资也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对于优秀人才还有相应的激励机制。福利待遇十分完善,提供五险一金,还有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餐补等常规福利,法定假期一应俱全,设有带薪年假、婚假、产假等。所内配备免费班车方便员工通勤,定期组织体检关心员工健康,员工还可享受下午茶、节日福利等,让大家在工作之余感受到关怀。对于符合条件的人员,依据相关规定,能办理子女入园入学、升学以及出站落户北京等手续,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在科研投入上毫不吝啬,有着充足的科研经费保障,科研人员可按需申请使用,所内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从超分辨率光学显微技术、低温电子显微技术到各类生物显微成像样品技术相关设备应有尽有,同时还拥有 1100 平方米的图书馆,开通 21 个科技文献数据库,可访问 3000 余种外文学术期刊和大部分中文学术期刊,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新筑牢根基。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信息技术为主的研究内容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 1956 年,是我国最早开展智能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创新性应用研究的国立科研机构。多年来,在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深耕细作,取得了众多亮眼成果,具备鲜明的学科优势和技术特色。其研究内容聚焦于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多个方面。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上不断钻研,通过先进的算法与技术应用,实现对各类复杂系统的精准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航天航空等诸多领域,为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自动化所的相关控制系统助力航天器精准完成各项任务,彰显强大实力。智能机器人研发更是自动化所的重点方向之一。其研制的谱系化人形机器人 Q 系列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人形机器人攻关团队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带领下,突破了高爆发一体化关节、AI 赋能设计、机器人大模型、类人柔顺控制等核心技术,能够研制人形机器人硬件和软件系统,打造出如可适应室外复杂地形的仿生高动态机器人 Q1、能在室内外多种复杂地形自适应稳定运动的多地形适应机器人 Q2 等不同功能的机器人样机,为今后在农田作业、野外巡逻以及智慧工厂作业、家庭生活服务等众多场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技术领域的探索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在计算技术领域有着深入且广泛的探索,成果斐然,影响力颇大。在高性能计算方面,其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例如研制出的低熵云计算理论框架及系统,创新性地提出以 DIP 命题为核心的低熵云计算基础理论框架,并基于此设计了全系统栈协同优化的标签化云计算系统结构,通过软硬件开源生态实现了验证性软件定义云计算原型系统,使 CPU 利用率大幅提升,应用尾延迟波动显著降低,有效保障了应用服务质量,且成果已应用于华为等企业。在大数据领域,计算所同样成果丰硕。像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云计算和大数据” 专项相关项目,为大数据的高效处理、存储及应用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助力众多行业更好地挖掘数据价值。而人工智能更是计算所重点钻研的方向之一。其研发的诸多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大放异彩,如 “紫东太初” 大模型,作为千亿参数全栈国产化多模态大模型,能实现不同模态数据之间的统一表示和互相生成,已在智慧制造、智慧教育、智能座舱、智慧医疗等多个场景落地应用,有力推动了认知智能时代的加速到来。此外,计算所在参与重大科研项目上表现卓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处理器芯片敏捷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 就由其承担,旨在探索更先进的芯片设计方法,提升我国在处理器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诸多成果参加国家 “十三五” 科技创新成就展,像龙芯系列芯片及其产品全面展示了以 LoongArch 自主指令系统为核心的完全自主的国产信息化体系建设成果,彰显了计算所在我国信息技术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对整个行业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待遇优厚之处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为科研人员及工作人员提供的待遇十分优厚,极具吸引力。薪资待遇上,工资区间在 8K - 50K,其中 60.1% 的岗位拿 20 - 50K,2024 年较 2023 年下降 10%。按学历来看,本科工资约 21.8K,硕士工资约 29.3K,博士工资约 26.0K。不同岗位薪资也各有不同,例如 fpga 工程师岗位薪资可达 30K - 50K(杭州,3 - 5 年,硕士以上),分布式存储技术专家岗位薪资为 25K - 40K(北京,不限经验,硕士以上)等,且部分岗位还有望解决户口问题,同时设有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餐补等常规补贴,另有年终奖金、员工旅游、话补、补充医疗保险、高温补贴、采暖补贴等福利。科研经费支持方面,研究所全力保障科研工作的开展,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需求,为科研人员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确保各项研究能够顺利推进,助力科研人员在前沿技术探索、创新成果产出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方向的研究范畴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于 1951 年,是我国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有着极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它不仅是我国心理科学的实验研究基地,更是我国心理学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在我国完成了心理学界的 “多个第一”,获国家和省部级奖项 62 项。其研究范畴涵盖多个方面,在心理健康干预上不断探索,致力于帮助人们应对各类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比如针对不同群体,像青少年、职场人士等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助力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与工作。在心理治疗方法创新方面,科研人员积极钻研,尝试结合前沿科技与心理学理论,开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为心理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同时,在人机交互中的心理学应用也颇有建树,研究人员深入探究如何让机器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使交互过程更加自然、顺畅,比如在智能语音助手、智能客服等的设计中融入心理学元素,提高用户体验。该所在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临床心理等诸多领域近年来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国内心理学界有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也在不断朝着国际著名的心理学研究机构迈进。所内待遇展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提供的待遇也颇具吸引力。薪资水平方面,依据职友集数据,工资 10 - 15K 占比最多,占 40%,本科工资可达 19.7K,博士工资为 12.5K。当然,具体薪资会根据员工的学历、经验等有所不同,总体上能保障员工有着良好的收入,满足生活与科研所需。所内极为重视人才培养与学术提升,会为员工提供专业培训,帮助其不断精进专业技能;还有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比如与国内外知名心理学机构开展合作交流项目、举办学术研讨会等,让员工能紧跟学科前沿动态,拓宽科研视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详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作为国家最高的文学研究机构,在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与卓越成就。在文艺理论构建上,众多学者致力于融合古今中外的思想资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文艺理论体系。例如,钱中文先生怀着鲜明的问题意识,首提 “新理性精神”,致力于植根中国、植根时代的文学艺术价值和精神的重建,为学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思路与方向,对全国文艺理论学科在理论上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诸多专家围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等议题深入钻研,不断探索如何将西方理论与中国的文艺实践和文论传统相结合,像张江教授倡导从中国传统阐释学思想和经验出发,落脚于当代文化实践,建设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阐释学,为文艺理论的拓展与创新贡献力量。在经典文学作品批评方面,所内学者对各类经典著作展开多维度剖析。从古代文学经典到近现代的优秀作品,均有深入解读与独到见解。他们通过对作品的文本细读、历史语境还原等方式,挖掘作品蕴含的深层意义、审美价值以及其在文学发展脉络中的地位与影响。比如针对杜甫等古代诗人的诗作,会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思想内涵、时代映照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对当代人理解经典文学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对于文学思潮的研究,文学所紧跟时代与历史发展脉络,梳理不同阶段文学思潮的兴起、演变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无论是古代文学思潮的更迭,还是近现代以来受西方影响产生的诸多思潮变化,都在研究范围内。像对 “五四” 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新文学思潮,学者们深入探究其如何改变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格局以及对后续文学发展产生的长远影响。所内更是汇聚了一批知名学者,如张炯研究员,是我国当代文学理论界公认的学术泰斗之一,对文学理论界影响深远;刘宁研究员,在唐宋诗学与文章学等领域深耕,著作等身,成果丰硕。他们的代表性学术成果在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彰显着文学所深厚的学术底蕴。相关待遇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为研究人员提供的待遇极具吸引力,涵盖了薪酬福利、科研资源等多个方面。在薪酬设定上,虽然具体会因岗位、学历、经验等因素有所差异,但整体处于合理且有竞争力的水平。研究员平均工资为 8248 元 / 月(数据来源职朋职业圈),且会根据工作表现、科研产出等情况动态调整薪资,对于优秀人才还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保障研究人员能有稳定且不断提升的收入,满足生活与科研所需。课题经费安排方面十分合理且充足,以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从资料搜集费、调研费、会议费,到科研设备使用或购置费等,都会依据课题实际需求进行拨付。例如资料搜集方面,会支持研究人员获取国内外的珍贵文献资料;调研时能提供相应的差旅等费用,方便深入实地考察;举办学术会议时,经费可用于场地租赁、邀请专家等开销,确保各类学术交流活动高质量进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力学领域的研究分支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是我国在力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其研究分支广泛且深入,涵盖了力学基础、结构力学、流固耦合等多个关键方面。在力学基础研究上,有着深厚积淀。例如在非线性力学的多尺度问题方面,通过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非线性力学的多尺度问题研究”,汇聚了何国威院士以及陈十一院士等一批在非线性力学领域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中青年科学家,聚焦如湍流噪声、颗粒气泡 - 湍流相互作用、微结构和固体强度等多尺度耦合问题,从理论和方法上不断探索,致力于发展多尺度力学的新知识体系,为高速运载设备的相关关键问题解决提供原理和技术支撑。结构力学方向同样成果斐然。其研究涉及到结构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分布以及稳定性等核心内容,对于不同类型的结构,像梁、板、壳等在航空航天等工程中的应用有着深入剖析。比如在航空航天工程里,结构力学保障了飞行器结构在承受空气动力载荷、重力载荷、温度载荷等各种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科研人员利用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和材料本构关系等基本原理,结合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等方法,借助 ANSYS、ABAQUS 等软件工具,对结构进行精准的稳定性分析,为飞行器的结构设计优化提供依据,像飞机机翼、机身等关键部位的结构设计都离不开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待遇福利聚焦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科研人员提供的待遇福利极具吸引力,涵盖薪资、福利以及良好的科研发展环境等多个维度。薪资福利体系方面,工资区间在 6K - 50K,其中 42.2% 的岗位拿 8 - 15K,2024 年较 2023 年虽有下降,但整体仍保持合理水平。按学历来看,本科工资约 9.3K,硕士工资约 16.7K,博士工资约 30.0K。不同岗位薪资各有差异,像飞控工程师岗位可达 15K - 30K,科研研究员(有编制)岗位则在 30K - 49.999K 等。除了基本薪资外,还设有年终奖金、餐补、专业培训、定期体检、五险一金、餐饮补贴等福利,生日福利等人性化关怀也一应俱全,让员工在生活保障和日常工作中都能感受到温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科技各方向的钻研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于 1956 年,是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应用和转化工作相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是我国最重要的化学研究机构之一,在多个化学科技方向有着深入钻研且成果丰硕。在有机合成领域,化学所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分子识别与选择性合成实验室有机催化课题组深入开展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研究,设计合成了 “伯胺-叔胺” 双功能手性小分子催化剂,实现了对 aldol 反应的高活性、高立体选择性催化,为开发新一代不对称有机小分子催化剂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化学物理方向,也有重大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与化学所白春礼小组合作,首次在超冷原子双原子分子混合气中实现三原子分子的相干合成,为超冷化学和量子模拟的研究开辟了新道路。材料化学方面,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提出创造性方法,获得基于有机л体系共轭分子形成的新的纳米尺度聚集态结构并实现可控生长,对新材料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产生重要影响。而在生命有机化学领域,化学所同样积极探索,比如在化学生物学方面开展诸多研究,推进化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助力相关技术更好地服务生命健康等领域。化学所在新材料研发、药物化学等方面也贡献显著。在新材料上,通过对二维共价有机框架的拓扑选择性合成研究,从相同的有机前驱体出发,首次报道了在不同酸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两种 COFs,它们在光催化、电化学产氢等方面展现出不同性能,丰富了 2D COFs 的拓扑结构,有助于其基础研究和潜在应用。在药物化学领域,一些新的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等相关成果也有望为药物合成等环节提供更高效的方法与思路。优厚待遇概览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为员工提供的待遇十分优厚,有着诸多吸引人的地方。薪资待遇方面,根据职朋职业圈网友分享统计,平均工资为 11197 元 / 月,其中 50% 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 6000 元 / 月以下,16% 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 6000 - 9000 元 / 月。当然,不同岗位、不同学历、不同工作经验等薪资也各有差异,整体能保障员工有稳定的收入,满足生活与科研需求。所内还设有 “航天科技” 奖学金等多种奖励机制,激励科研人员积极进取,对于表现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科研条件上极具优势,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无论是有机合成需要的各类反应装置,还是化学分析用到的高精度仪器等应有尽有,能充分满足科研人员开展各类化学实验的需求。而且所内有着完善的科研奖励政策,对于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等情况都会给予相应的表彰与奖励,鼓励大家积极探索创新。实验环境安全舒适,严格遵守《化学所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有着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从危险化学品的规范管理、到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等都有详细要求,保障科研人员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实验室布局合理、整洁有序,为科研人员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让大家能够专注地投入到化学科研工作当中。总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凭借良好的待遇,吸引着众多化学科研工作者在此施展才华,为化学领域的发展持续贡献力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研究内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相关领域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硕且极具深度。在地理信息科学方面,聚焦于地理空间数据本体与共享等研究方向,例如诸云强研究员带领团队钻研分布式数据共享关键技术、地理空间数据本体与应用、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等,产出了诸多有影响力的成果,像《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关键技术研究》等著作,为地理数据的高效利用和共享提供了重要理论与技术支撑,助力智慧城市等诸多领域的建设发展。在城市与区域规划领域,所内专家积极参与我国众多城市和区域的规划研究工作。他们从宏观层面把握城市发展脉络,研究都市圈的演进与发展规律,为区域协调发展出谋划策;微观上细致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不同功能区的布局、交通线路的规划等进行科学设计。比如对北京、青岛等地城市规划案例进行剖析,总结经验,也为其他城市应对人口增长、资源配置等问题提供借鉴思路,推动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朝着同城化、要素流通顺畅、空间布局合理等方向发展。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地理资源所一直承担着重要责任。科研人员深入考察我国各类资源的分布、储量及开发利用现状,通过专业调查、建立科学模型等方式,探寻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途径。并且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也投入诸多力量,其多个野外观测研究站长期监测生态系统变化,为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提供依据,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筑牢根基。这些研究成果,在我国的国土整治、农业区划、生态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对提升国家地理资源管理水平以及推动城市科学建设等有着深远意义。待遇方面的亮点
该所在待遇方面有着诸多亮点,极具吸引力。薪资报酬上,工资区间在 4.5K - 50K,其中 55% 的岗位拿 4.5 - 10K,2024 年较 2023 年下降 7%。本科工资可达 12.4K,硕士工资为 8.3K,博士工资能达到 40.0K。并且还有绩效奖金、年底双薪等奖励机制,让员工的收入更具保障且有上升空间。津贴补贴方面,除了常规的五险一金外,还有带薪年假、定期体检等福利,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解决员工生活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在科研支持上,地理资源所独具优势。研究所拥有 7 个实验室(含 1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以及多个野外观测站,这些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实地考察调研的绝佳机会,无论是去禹城综合试验站研究农田生态系统,还是到拉萨高原生态综合试验站观测高原生态变化,都能让科研人员获取一手的研究数据。同时,作为在国际上都颇具影响力的研究机构,这里还搭建了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合作的广阔平台,经常举办或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合作科研项目等,科研人员可以借此拓展学术视野,紧跟学科前沿动态,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在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等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实现个人价值与科研目标的双赢。北京的表现十分亮眼。它连续 8 年位居全球科研城市排名榜首,连续 3 年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三,其科研产出更是保持着近 9% 的增长幅度。从学科领域来看,北京在物理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化学科学等方面都稳居榜首之位,在生物科学领域也位居第三,健康科学领域排名第六,足见其科研覆盖范围之广、实力之强劲。来源:小婷陪你看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