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惨不忍睹,商家陆续退出,和田玉真的到了“生死周期”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16:53 1

摘要:作为承载千年华夏玉文化的 "国石",和田玉曾凭借温润质地,与文化内涵稳居高端珠宝市场顶端 。然而,目前来看,中低端原料,特别是青海料和普通新疆山料,价格普遍下跌,青海料较2023年的跌幅达到50%。

作为承载千年华夏玉文化的 "国石",和田玉曾凭借温润质地,与文化内涵稳居高端珠宝市场顶端 。然而,目前来看,中低端原料,特别是青海料和普通新疆山料,价格普遍下跌,青海料较2023年的跌幅达到50%。

当市场经济波动叠加行业乱象,这个传统贵重宝石,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冷淡如冰、假货泛滥成灾、仿制品横行无忌,种种困境交织下,和田玉的市场前景引发广泛担忧,这个承载着千年文化的" 国石 ",是否真的走到了" 生死周期 " 的十字路口?

现在,和田玉市场看着挺低迷的,其实里面分化很明显:像深圳水贝、广州平洲这些玉器批发市场,好多实体店都在清仓甩卖,甚至直接退租关门,传统卖玉的商家不少都撤出线下了。

中低端的青海料、韩料这些,价格直接砍半,但高端的沙枣青、羊脂玉籽料却很抗跌,有钱人还在收藏,市场呈现出 “冰火两重天” 的状态。

另外,现在市场上假货太多,石英岩、树脂冒充和田玉的情况特别普遍,连鉴定证书都有造假的,消费者看不懂、不敢买,都在观望。

其实呢,这里面有个关键区别得弄清楚:国家标准里的 “和田玉” 是广义的,包括俄料、青海料这些,而狭义的和田玉专指新疆产的籽料,两者市场情况完全不一样。

广义和田玉供应量大,中低端市场自然价格混战。新疆籽料越来越少,高端市场反而更保值。另外,这两年直播电商火起来了,很多交易从实体店转到了线上,看着好像市场冷清了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核心问题出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资源供应的矛盾 。

例如新疆玉龙喀什河,这些主要产籽料的地方,现在的开采量,可能只有以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好的籽料越来越少,高端市场只能靠以前的存货流通,而像俄料、韩料这些广义和田玉供应充足,导致中低端市场价格战,打得很激烈。

再加上开始实行采矿权拍卖等环保政策,逼着行业从粗放开采转向更规范、更集中的模式。

其次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断层 。

年纪大一些的藏家,更看重产地和文化价值,觉得新疆籽料才有收藏意义,这让高端籽料价格保持稳定。

但年轻人占了 35% 的消费比例,他们更在意设计好不好看、性价比高不高,所以像星座主题的玉雕、轻奢风格的玉饰开始流行起来。

另外,以前靠礼品市场(比如婚庆、商务送礼)支撑的需求,现在因为反腐和经济波动减少了,而日常佩戴的需求,还没完全接上,市场就有点青黄不接。

最后一个,就是行业本身的信任和标准问题。

什么是 “羊脂玉” ?到现在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传统销售渠道加价很多(毛利率超过 300%),现在直播电商直接去掉中间环节,冲击了原来的价格体系。

再加上 造假、染色技术越来越厉害,市场上假货越来越多,真货反而卖不动,权威鉴定机构的检测量比以前多了 200%,说明大家都迫切,需要靠谱的鉴定来重建信任。

这三个问题拧在一起,既是挑战,也逼着行业往更透明、更专业的方向变。

抖音上 “玉石盲盒” 相关内容的播放量超过 5 亿次,说明年轻人对这种新鲜、有趣的消费形式很感兴趣。

他们不太在乎,是不是新疆产的 “正宗” 和田玉,更看重工艺好不好看、有没有情感意义,像苏州有个 “青圭” 工作室,把古玉的碎片重新设计成首饰,吸引了很多喜欢文物的年轻藏家。

另一边,中老年藏家的需求也在转变,以前他们买玉更多是为了投资收藏,现在越来越倾向于 “文化传承”。

比如给子女定制带有家族姓氏图腾、传家铭文的玉雕,把玉石当作家族文化的载体。这种高端定制市场最近增长明显。

3、国际环境的影响

不得不提,现在和田玉市场的变化,还跟国际环境有关,能看到国内和国外市场的相互影响。

一方面,美国阿拉斯加碧玉、加拿大碧玉这些国外玉石,因为关税降低,进口到国内的成本变低,这对卖中低端和田玉(比如青海料、韩料)的商家冲击挺大,以前靠低价卖的普通玉石更难卖。

但反过来讲,这也逼着,国内的商家在工艺和设计上更用心。以前可能随便雕雕就能卖,现在得琢磨怎么做得更精致、更有特色,才能跟国外玉石竞争。

另一方面,和田玉跟着汉服、中国功夫这些文化在国外流行起来。尤其是年轻华人穿汉服时喜欢搭配玉饰,这种习惯也带到了国外,让和田玉慢慢变成,展示中国美学的一张名片。

现在的情况是,国外玉石进来抢中低端市场,咱们的和田玉又在往外输出文化,这种 “一来一往” 既给行业带来压

现在看来,眼下的和田玉市场,确实有点“难熬”,不少中小商家撑不住退出了,直播带货也没前两年那么疯狂,开始回归理性。

但这更像是行业在“洗牌”,把靠炒作、卖假货的淘汰掉,留下真正用心做产品的。

慢慢的,随着国潮越来越火,年轻人开始喜欢带点设计感的玉饰,比如小而美的镶嵌挂件、星座主题的玉雕,这些几百到两千块的“轻玉饰”,会越来越受欢迎。

长远来看,和田玉的文化价值可能会被重新挖掘,说不定以后不光是件首饰,还能成为像书画一样的文化资产,甚至跟着国潮走出国门,让更多人看懂这块“东方美玉”的魅力。

现在的波动与其说是“生死劫”,不如说是行业在换个活法,只要抓住年轻人的审美、守住文化的根,未来还是有盼头的。

结语

和田玉市场的调整,从来不是 “末日倒计时”,而是一场从 “野蛮生长” 到 “文化觉醒” 的蜕变。

表面看是商家退场、价格波动,实则是行业在剔除炒作泡沫后,重新寻找与当代消费接轨的 “语言”。

年轻人不再迷信 “产地神话”,转而为设计感和文化共鸣买单。直播电商倒逼行业透明化,区块链溯源,让每块玉都能 “自证清白”。

所以说,和田玉行情萧条,不是市场的终结,而是价值体系的重塑。能守住工艺底线、激活文化创意、链接年轻需求的从业者,终将在洗牌后开辟新蓝海。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与其焦虑价格涨跌,不如学会欣赏一块玉。

或许是雕刻着莫比乌斯环的籽料挂件,或许是能扫码查看矿脉故事的智能玉镯,这些突破传统的表达,才是和田玉穿越周期的终极答案。

和田玉籽料

有没有在直播间买过玉饰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对和田玉的印象

#古玩收藏的魅力是什么?#

#哪些文玩让你爱不释手#

来源:农人乐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