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月举行的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徐州医科大学郑骏年教授团队的科技成果“CAR-T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及临床转化”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也是继2020年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后,该校凭借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研究再次摘得大奖。
□ 本报记者 王岩 通讯员 于宁波
上月举行的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徐州医科大学郑骏年教授团队的科技成果“CAR-T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研发及临床转化”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也是继2020年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后,该校凭借免疫细胞治疗领域的研究再次摘得大奖。
细胞能治病?这个疑问早在十多年前就有了答案——2011年,全球首例CAR-T细胞治疗肿瘤成功,推动了医学革命。在此一年后,徐州医科大学拿下全国首个CAR-T细胞专利。如今,这道关于细胞治疗的“题目”,在该校被打造成产教融合项目,建起国内首个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学院、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助力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患者、服务发展。
徐州经开区东湖细胞谷是“细胞学院”独立办学基地,去年开始该院吸纳徐州医科大学7个学院的64名本科生来这里深造。“我们要修6门课程,可以替换学分,毕业后可以拿到能力证书,还能独立保研。”徐医大生命科学学院大二学生顾许岩一直记得老师的话:既要有科研思维,也要有产业思维,要在产业链上去学习。
“现在的人才缺口很大,但这一市场发展得很快。”该校有关负责人介绍。“细胞学院”的建立,就是将学校的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工程等优势特色学科及专业整合起来,通过实施小班制教学、个性化培养、双学位(主+辅)加成和多元考核,深化产教融合,构建精准适配细胞药物产业发展需求的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如今,已有800多名血液病患者完成CAR-T细胞治疗,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2年,该校自研的双特异性CAR-T治愈全球首例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没有模板可参考,我们就让自己成为模板。”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学院肿瘤防治研究所执行所长马波说。2019年,在“细胞学院”建立之时,这位东北姑娘和从事同领域研究的丈夫一起来到徐州,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就是该校领导的一句话——“要做真正有用的科研”。算上早些年引进的人才,如今在71人的全职团队中,博士有66人,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的“海归”。他们实力强劲,被称为“细胞天团”。
“我们现在拥有江苏在肿瘤细胞治疗领域建设的全部4个国家级、10个省级科技平台,孵化出新型研发机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细胞治疗药物研究所’。”徐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肿瘤生物治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郑骏年说。
万邦、崛创、迅睿等医药企业纷纷与学校合作,分别建起细胞药物工程实训中心、细胞培养和质量检验实训中心、细胞体外检测实训中心。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与万邦医药合作完成细胞治疗药物生物增效剂溶瘤腺病毒产品开发,在东湖医药产业园建成完善的溶瘤腺病毒生产线,首个产品获得中美双报IND临床试验批件,进入I期临床试验阶段。
“学校把教育、企业、医院等多方资源链接在一起,实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四位一体协调发展。”郑骏年表示,未来,他们将进一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障碍,在“小细胞”里写好这篇“大文章”。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