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万亩稻田,水面泛起粼粼波光,一只只青壳小龙虾从稻根间探出钳子,迎着晨风“伸懒腰”;远处,头戴斗笠的农人弯腰查看稻穗长势,无人机盘旋在上空精准播撒有机肥;稻田边的公路上,满载龙虾的冷链车鸣笛驶向全国……这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正是自贡市富顺县代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万亩稻田,水面泛起粼粼波光,一只只青壳小龙虾从稻根间探出钳子,迎着晨风“伸懒腰”;远处,头戴斗笠的农人弯腰查看稻穗长势,无人机盘旋在上空精准播撒有机肥;稻田边的公路上,满载龙虾的冷链车鸣笛驶向全国……这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正是自贡市富顺县代寺镇稻虾产业“生态+科技+共富”的生动写照。这座川南小镇正在以“稻虾共舞”的奇妙模式,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都说咱们这儿是‘风水宝地’,稻子香、虾子肥,连泥巴都带着灵气。”代寺镇龙虾养殖大户李大哥站在田埂上,随手抓起一把泥土,黝黑的土块里蠕动着红蚯蚓。这片位于沱江流域冲积平原的土地,凭借肥沃的弱碱性黏土、丰沛的水资源和年均18℃的温润气候,成为稻虾共生的天然温床。
在这里,水稻与小龙虾上演着“默契双簧”:春播时,虾苗入田清理杂草害虫,排泄物化作天然肥料;盛夏稻花扬穗,虾群藏身稻荫躲避高温;秋收后秸秆还田,化作来年虾群的营养温床。这种“一田双收、生态循环”的模式,让每亩稻田年产出优质稻米650公斤、生态龙虾200公斤,亩均收益突破8000元。
“过去养虾靠经验,现在靠‘数字大脑’。”在位于该镇的富顺县稻粱综合服务中心大屏幕上,正显现着稻田的溶解氧、pH值等数据实时跳动。物联网传感器、5G基站、AI病虫害识别系统构建的“数字稻田”,让农事管理从“面朝黄土”升级为“指尖操控”。虾农们笑称:“连小龙虾都住上‘智能公寓’了。”
“以前打工一年挣5万元,现在家门口养虾,收入翻倍还能陪娃!”返乡青年张幺妹的抖音视频里,丈夫在虾田起笼,女儿举着刚捕捞的龙虾咯咯直笑。这种“家门口的幸福”,正是代寺镇“稻虾共富模式”的缩影。更令人惊喜的是,“小龙虾+”正在重塑乡村风貌。骑行在“稻虾绿道”,游客可体验钓虾、稻作研学、龙虾宴DIY,幸福满足的笑脸开遍了代寺镇所有乡村。
“我们要让每一粒米都散发生态的味道,让每一只虾都跳动着科技的能量。”富顺县委常委、代寺镇党委书记徐亚莉表示。如今,这座小镇正以稻为笔、以虾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从“传统农耕”到“智慧种养”,从“单一产业”到“三产融合”,该镇用稻虾共舞的生态智慧,演绎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当代寺小龙虾挥舞着红彤彤的钳子跃上餐桌,这片土地也在用最鲜活的方式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创新与共享,正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金钥匙。(何晓霞、许鹏)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