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揽7亿,不靠网红、不打广告,这家中国代工厂变身IPO黑马!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15:08 2

摘要:2010年,它在福建晋江注册成立,最初就是个典型的代工厂,专门帮别人做“贴牌尿裤”,没名气、不打广告、也不讲品牌故事,靠的是最朴素的商业逻辑——质量稳、成本低、交货快。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首席商业智慧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2025年5月,股价更是暴涨22%,低调了14年,这家代工厂突然火出圈。

出身不高贵

打法却很硬核

舒宝国际的起点,说白了就是“代工厂”。

2010年,它在福建晋江注册成立,最初就是个典型的代工厂,专门帮别人做“贴牌尿裤”,没名气、不打广告、也不讲品牌故事,靠的是最朴素的商业逻辑——质量稳、成本低、交货快。

创始人颜培坤是个典型的晋江企业家,舒宝成立14年、冲刺港股IPO的关键时点,依然保持着颜家90%的控股权,管理层里女儿、女婿、表侄齐上阵,整个集团几乎是个标准的“家族作坊”。

图源:港交所招股书

颜培坤为人低调务实,他的“工厂思维”也很简单:“别人要什么我就造什么,关键是不能掉链子。”在当年一堆高举“互联网母婴”大旗的初创品牌里,舒宝不争风头、不烧钱抢流量,埋头接大单、做代工,反而活得最稳。

但也正是这种“稳”,为它后来的品牌转型埋下了伏笔。

说起来,它的“去贴牌化”动作,起初也是被逼的。

2016年,几个大客户开始自建工厂、砍代工单,舒宝察觉到危险信号。颜培坤决定“不能再帮别人做品牌,得给自己一条活路”。

于是,舒宝悄悄注册了自有品牌“五月私语”、“康舒宝”

图源:网络

而在俄罗斯的母婴市场,为了让品牌视觉更贴近当地审美专门请了俄罗斯设计师;同时在工厂内部设立专门的“品牌订单线”,提高柔性化定制能力。

简单来说,别人一年改一次配方,它一个季度能微调两次;别人SKU搞两三个,它能一下子上几十个,适配各种婴儿体型、肤质、预算。

不投机,不冒进,但抓得准机会,干得稳扎稳打,这就是舒宝打法的底色。

不卷直播、不抢流量,走向海外

2018年,国内母婴品牌还在直播间卷低价、抢KOL,舒宝却做出一个很反常的选择——出海俄罗斯。

同年,舒宝拿下了俄罗斯最大儿童用品连锁商“Detsky Mir”达成战略合作,帮对方做“自有品牌”。

图源:网络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OEM代工,而是“品牌代管”模式:由舒宝提供产品、设计、技术支持,对方只管渠道销售,相当于半个联合创牌。

这一步棋下得极妙,不仅跳过了本土流量争抢,还直接绑定了海外最大母婴渠道。

2021年,它进一步把“康舒宝”“五月私语”这类自有品牌打进俄区电商平台,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直接用户池。这过程中依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品牌发布会,也没有烧钱铺广告,全靠渠道积累和产品口碑“磨”出来。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3年,舒宝在俄罗斯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7%,营收为3.77亿元。成为当地第二大中国供应商。它的主要品牌“五月私语”“康舒宝”也在俄区也逐步站稳了脚跟。

相比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出海”的同类企业,舒宝的路径非常明确:把别人的主场,变成自己的根据地。

一句话总结:别人还在上牌桌,它已经把牌打得差不多了。

尿裤赛道内卷,它靠多品类杀出重围

2023年,中国婴儿纸尿裤市场突破700亿元,看似红火,实则已经进入“低增速+高内卷”阶段。

头部三巨头——宝洁、金佰利、尤妮佳牢牢占据高端市场份额60%,而国产品牌不是卷价格就是卷直播。每年都有一堆新品牌出道,但真正能跑出来的寥寥无几。

在这刺刀见红的价格战与渠道混战中,舒宝没跟他们抢,而是做了“产品横跳”——进军女性卫生用品和成人护理市场。

这是它能杀出重围的关键转折点。

据2024年更新招股书披露,2024年,“五月私语”女性护理品类已实现营收1.58亿元,占总营收30.4%,成为公司第二条增长曲线。成人护理也因老龄化趋势迎来市场红利。

图源:港交所招股书

截至2023年底,舒宝已有15条生产线,年产能达23亿片。2022年净利润达1.14亿港元,毛利率稳定在27%以上

与之对比,国内其他纸尿裤品牌如露安适、爸爸的选择、帮宝适等,要么陷入直播降价泥潭,要么海外布局进展缓慢,迟迟未能建立第二增长曲线。

舒宝的底层逻辑始终没变:高频消费+稳定现金流,不靠爆款,靠体系。

图源:网络

当然,这过程并不轻松。舒宝也面临不少挑战:品牌认知度在国内相对薄弱、海外客户对产品合规与认证的门槛较高以及部分供应链成本受国际运费波动影响较大

但这家公司最可怕的一点是——抗打击能力强,关键时刻不拖泥带水,能转弯就迅速转。

而这份“抗击打能力”,在它的上市故事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却越挫越勇

如果说舒宝现在有多红,那其上市之路就有多惨。

2022年,舒宝首次递交IPO申请,市场反响平平,半年后申请自动失效。没人看好一个“代工厂”能撑起资本想象

但它没有着急辟谣,也没有对外反击,而是一边补材料、一边优化架构,默不作声地重做报表、补审计、理股权结构,重新梳理业务逻辑。

终于,2025年2月,舒宝正式通过审查,3月27日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港股女性护理板块中的新一员。

图源:泉州商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市并不冷场,高盛、建银国际、凯联国际等多家资本机构纷纷参与背书,足见资本市场对其“低调赚钱”的认可。

资本市场为什么突然转变态度?因为舒宝的业务结构正在悄悄进化。

2024年,公司营收高达7.53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ODM业务4.53亿元,同比增长仅1.1%,虽然增长放缓,但品牌业务2.23亿元,增速高达44.6%,占总营收29.6%,成为增长主力。

图源:股市通

其中,女性护理产品销量翻倍是核心驱动力,线上销售及D2C模式贡献显著;非织造布业务收入0.77亿元,同比增长47.9%

这说明,它所处的“一次性卫生用品”行业,正迎来全球结构性机会。

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在2030年占比超过1/5,成人护理产品市场随之水涨船高。

图源:网络

舒宝早早就卡位了“女性护理+成人失禁+母婴护理”的黄金交叉区,在传统赛道之外蹚出了第二条增长线。

舒宝不再是一家卖纸尿裤的小公司,其围绕“每片一次性卫生用品”构建了一张复购率高、利润率稳的多元网络。

但资本的钟情,永远不会只因为一段“草根逆袭”的好故事。舒宝最终能否走得更远,还得看它在新消费浪潮下的耐热能力——在资本吹热的风里,它能撑多久?

新消费吹风

舒宝红温能撑多久

“品牌即流量”的时代,舒宝靠产品硬实力和冷门市场的深耕,赢得资本市场认可,是中国制造逆袭出海的一份另类范本

但整体来看,近期舒宝国际股价近期的上涨更像是被“新消费+出海”的题材情绪吹上了风口。

站在风口的,远不止舒宝。从2023年下半年起,整个港股市场就陷入了一轮“主题行情”,从AI、芯片到跨境电商,资本不缺的是想象力,缺的是确定性。

而舒宝刚好踩在两个关键词的交汇点:

1、新消费:女性护理、成人护理等细分品类被重新估值;

2、出海逻辑:俄罗斯作为被欧美品牌让出的蓝海市场,成为新晋中企的“试验田”。

此外,近期港股情绪回暖,叠加舒宝上市带来的稀缺性,使其短线具备了“题材+数据+炒作”三重标签

但回到基本面,舒宝还远远称不上“估值洼地”。一方面,品牌溢价力仍不够强,仍处于“中低价+低认知”阶段;另一方面,核心市场高度依赖俄罗斯,地缘风险与汇率波动对盈利稳定性构成隐忧。

图源:港交所招股书

更重要的是,其ODM业务收入占比仍超过六成,自主品牌营收虽然增长快,但基数仍小,短期内无法完全支撑估值扩张。

从行业视角看,舒宝正处于“从代工到品牌”的中段——这条转型之路既充满机会,也布满陷阱。

写在最后

从默默无闻的代工厂,到干掉好奇、杀出国门、冲上港股,舒宝用一片尿裤打响了国产出海的反攻号角。

但真正的战役才刚开始。未来能否稳吃红利,靠的不只是产品硬不硬,还得看组织能不能柔、品牌能不能热、渠道能不能宽。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来源:首席商业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