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茶商都会拿耐泡度这个最直观的指标来衡量一泡茶的优劣,依据是耐泡度好就说明这泡茶的内含物丰富。
“好茶” ,到底该不该耐泡?
一定要分品种来讨论。
高端的绿茶,上千上万元一斤的也就2~3泡茶。
百来块一斤的黑茶能泡6 7次
随便找个大叶种的,直播间9.9包邮的,能泡多少杯?
不要把耐泡度当成判断一泡茶优劣的重要指标。
很多茶商都会拿耐泡度这个最直观的指标来衡量一泡茶的优劣,依据是耐泡度好就说明这泡茶的内含物丰富。
这个说法乍一听很有道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
耐泡度从来不是纵向衡量一个茶好坏的指标。
而是在多维度口感上统一对比后,意外的惊喜。
而且,茶的好坏是口感的综合考量,包括香气、滋味、口感等多个维度。
茶叶的好坏,是一个口感综合的考量。
而我们平时以“耐泡”来评价一款茶时,
多是指那些有耐泡要求与长处的茶。
什么茶耐泡?什么茶不耐泡?
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因素是很多的。
比如,茶叶发酵程度
六大类茶的发酵程度比较: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 发酵程度越深,茶相应越耐泡。
不发酵的绿茶、花茶可以泡2—4次,高档的嫩度很高的绿茶两三次就可以了。黑茶至少在9泡以上。
比如,茶树的品种
茶树可分为野生型、栽培型和过渡型,又可分为乔木、半乔木和灌木等。
野生型、乔木的耐泡度最高,其次是半乔木,再次是灌木。
比如采摘季节
“明前茶贵如金”,体现的就是春茶越靠前采摘,原料越细嫩,内质越丰富。明前不如秋茶耐泡,但滋味鲜爽,价格也更贵;
秋茶则是要进入深秋后,才有好的原料,制成的茶叶耐泡度才更佳。
比如,采摘老嫩程度
对于以追求“早、小、嫩、鲜”的芽头茶和芽叶茶,它们本身的特性就不是以耐泡为追求目标。
你要是要求它耐泡,那真是有点为难茶了。
比如,制作的工艺
茶叶的制作过程中,有揉捻工序,揉捻的程度与耐泡度成反比。
揉捻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水浸出物质释放速度就越快。
比如,泡茶手法
泡茶有三个重要因素:茶水比例、投茶量、水温。
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则越耐泡;出汤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则越耐泡;水温的高低也能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温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来源:华夏文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