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一出来,地产人破防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14:08 1

摘要:前天(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房地产1-4月全国楼市数据和70个大城市房价。很多地产人看完数据,心都凉了半截。

前天(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房地产1-4月全国楼市数据和70个大城市房价。很多地产人看完数据,心都凉了半截。

单纯从数据上看,确实不太乐观,今年4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仅约6237亿元,跟3月份相比,环比下跌超过40%。相比去年4月份(6712亿元),销售额也有所下跌。

那么,具体市场表现到底如何,房企应该如何应对?

下面明源君详细分析一下。

4月楼市数据不容乐观

去库存仍然任重道远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82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降幅比1-3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1%。新建商品房销售额27035亿元,下降3.2%,但跌幅比1-3月扩大了1.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9%。

2025年4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8142万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52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455万平方米。但同比去年4月,库存增加了,去年4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是7.48亿平米。

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及竣工面积一直在下滑,为什么库存还是增加了?

今年1-4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17836万平方米,下降23.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3164万平方米,下降22.3%。

房屋竣工面积15648万平方米,下降16.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1424万平方米,下降16.8%。

明源君此前在《房地产这个走向,真没想到》一文中曾分析过,库存增加,一方面,市场销售速度不及存量房屋的竣工速度。另一方面,市面上存在大量“死库存”。戳这里,打造24小时在线的AI销售员

投行摩根士丹利去年曾在一份报告上表示,中国目前市面上存量新房有超过30%库存属于“死库存”;在建的项目中,也有大约20%未来会转变为死库存。

所谓死库存,指的是过于偏僻,户型差,建筑质量差的房子,中短期内无法卖出。如果没有特别的措施,这些库存可能长期存在。

去年中央已经提出,要推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将所有合格项目都纳入“白名单”,这意味着接下来仍会有一大批“保交楼”项目会复工建设,随之也会产生一批增量供应,如果销售速度不及建设速度,也将造成待售面积增加。也就是说,今年假设市场销售规模与去年持平,由于“死库存”的增加,依然可能出现全年库存不降反增的情况。

而为了去库存,各地政府和房企都在拼命发力。

各地政府为了去库存,推出了各种存量盘活的支持政策。

比如广州就探索了多种存量盘活的模式:一是地换地,也即把原来无意愿开发的地块退回,获得地票,再在公开市场用地票拿新地;二是商改住,通过政府收储并优化规划再出让;三是房换地,也即将滞销房源置换地票,摘取新地块。

而头部房企也都将去库存作为2025年的首要任务。

万科管理层曾透露,将存量盘活视为当前公司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公司借助政府各类支持性政策,通过商改住、资源置换等多种方式盘活和优化项目56个,涉及可售货值约689亿元。另外,还有24个项目以退地、收储、退股、资产交易等方式实现前期投入的收回。

大摩预测

房地产将在明年四季度止跌回稳

年初大摩曾预测中国房地产会在2025年二季度止跌回稳,但有2个前提需要达成,包括政府收储政策能够有效去库存,以及银行能消化1万亿信贷损失。

但现在大摩更新了此前关于中国房地产走势预测。

“考虑到关税影响,预计房地产销售量将在2026年四季度或2027年一季度止跌企稳,因此下调了2025年新房销售量预测至同比下降14%。

同时,由于销售前景变弱,开发商会减少土地和新建工程的投资,相应下调了2025年新开工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预测,其中新开工预计同比下滑20%,房地产开发投资为-11%。”

这个预判让不少地产人破防,一年又一年,说回暖已经说了三四年了,都说疲了,但现在止跌回稳还遥遥无期。

除了大摩,高盛也给出判断,其认为,楼市于2025年底止跌回稳起码需要8万亿元的刺激,这是为减少库存和完成在建项目需要提供的潜在资金规模。

高盛认为二手房价格可能会在2026年趋稳,并在2027年上涨2%,但前提是有更多的刺激措施,包括降低二手房的挂牌量和进一步降低房贷利率。

但现在来看,房地产去库存落地效果还远远没达到预期,大家都在期盼着有新的救市政策出台,尤其是以更大力度来压降库存。戳这里,打造24小时在线的AI销售员

客户争夺战将更加激烈

营销任务很重

其实,从目前的政策导向和成交数据来看,今年的市场环境大概率还会重演前两年的状态,形成“市场下行+政策托底”的态势。

也就是说,一方面,市场大幅复苏反弹的预期,依然不足。市场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房企要尽早抢收。

另一方面,“挤牙膏”式的政策利好会一直出,从而和市场数据带来的下行预期形成对冲。

房企的营销,也要尽可能配合政策意图,形成合力,尽力扭转市场预期。

一、从稳信心出发,制定营销策略

“无理由退房”、“保价、买贵退差价”、“以旧换新”、“现房销售、先交付后还贷”等稳信心、稳预期的营销策略,依然有效。并且相较于惯用的折扣、特价、工抵房等促销手段,也更可持续。

同时,针对滞重项目,一定要坚决换成现金流。长期库存资产,要果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减值处理,配合一线的“减亏激励”,快速甩掉负担。否则,时间越长会越被动。

二、要进一步发力线上获客

之前明源君就说过,如今的地产营销已经转向流量获客了。头部房企的一些标杆大区,线上获客的业绩贡献占比已经达到30%。

现在限购已经放开,房企的获客边界被进一步打开了,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高端项目,如果想要争取异地客户,要更加重视线上推广渠道。

目前大部分房企都已经在发力线上营销,在抖音“卷”起来了,毕竟平台流量大,多少能分一杯羹。但是线上获客要获得好的效果,除了发力大平台,还要结合购房客户的生活方式和线上使用习惯,进行广撒网。

一是网格化截流,挖掘免费流量,控制费效比。

可以参考龙湖的做法,在非投放期,在垂直类网站、大V直播间、本地论坛、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的媒体账号去留言植入,或是在评论区挖掘、拦截意向客户。在微博发布垂类话题、项目信息。

总之就是让各个平台都能搜到正向、及时的项目信息,抢占线上的免费资源。按照标准化的SOP,每天一个小时就能铺到位,性价比极高。

二是从生活方式切入,发力精准流量平台。

之前明源君专门给大家分享过,头部房企已经在进军的小红书渠道。小红书作为“三高”(高收入/高学历/高消费)人群的主要聚焦地,50%的用户集中在一线城市,客群精准度很高。

去年,北京的世界级豪宅项目万科大都会NAVA,在小红书进行信息流广告投放,就获得了私信771组,最终成功成交3套豪宅。

现在新房市场进入改善时代,一二线客户争夺战将更加激烈,这类高端用户平台的效果可能会进一步放大。

开发商可以通过达人发布打卡或探盘笔记,输出项目价值;通过设置搜索关键词,获得精准的搜索流量;通过线上投流和联名线下活动,创造出更多的流量玩法……

具体的干货细节,之前在《小红书卖房,龙湖、万科拿到结果了》中,给大家详细分享过,感兴趣可以去回看。

小结

从四月份的成交数据来看,楼市有转冷的趋势,市场压力依然很大,房企必须准确灵活把握形势,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窗口期。

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