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门一开,大家全部冲向了黄油货柜,像是不要钱一样,把成箱的黄油搬上了购物车。
▼
星期一早上的奥克兰Costco超市门口,一群人推着购物车排起长队。
大门一开,大家全部冲向了黄油货柜,像是不要钱一样,把成箱的黄油搬上了购物车。
像是恶狼抢食,同一品牌的黄油很快被一抢而空,抢到的人满载而归,满意离开。
抢不到的只能等到两个星期后重新上货,再来行动。
01
黄油价格太疯狂
虽然新西兰是个农业国家,自己也生产黄油,但是近些日子以来,陷入了一场“黄油生活危机”。
黄油价格涨得厉害,根据新西兰统计局的最新数据,黄油价格在过去一年上涨了65% —— 一块500克黄油价格增加了3纽币。
一块500克的安佳黄油,价格飙过10纽币。
但是黄油又是新西兰人的日常必备品。
面包是最基础、最常见的主食之一,而黄油则是最常见的抹酱。
面包搭配黄油不仅是日常早餐、正餐的配角,也常出现在餐厅的开胃小吃中。
日常烘焙、烹饪,也都少不了黄油,算得上是最基本的生活物资。
它的价格上涨,可以说是影响到了所有家庭的生活。
而在这些超市中,Costco售卖有9.9纽币1000克的黄油,吸引来市民排队疯抢。
新西兰TikTok上,不少博主发视频吐槽这个现象,表示”奥克兰Costco的黄油卖光了“,引发多人评论。
华人圈也在讨论这一波黄油抢购风潮。
“进去的时候看到人手一箱,进去找一圈都没有找到。”
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去了这个超市好几次,但是没见过这个黄油,其实是因为一上架很快就被买空了。
来自奥克兰北岸的Mike Bloemendal告诉记者,他原以为周一上午10点去Costco人会很少。
他自己做生意,时间比较自由,特地避开高峰期前往,没想到却遇上了一场黄油抢购风暴。
他看到数十位顾客正把售价每公斤9.99纽币的黄油成箱往购物车里搬。
“这就像鲨鱼抢食一样。”Bloemendal形容。
有员工告诉他,这些黄油一小时内就会被抢光,之后两周都不会补货。
现在的黄油是每人限购10箱。
Jody Middleton也是周一排队抢购人群中的一员。
“我得说大家还是挺有礼貌的。”她说,“我们都知道自己是为了黄油来的,Costco的员工还在开门前出来和我们聊天,回答问题。”
她说排队是值得的。
她每周要买12盒黄油给自己的烘焙店使用。
如果去别的地方买,她每周就得多花800多纽币。“跟Woolworths比起来,我每周能省下838纽币。”
02
开车750公里来抢
甚至有人凌晨四点起床,驱车750公里,从Taranaki来到奥克兰,就为了抢到便宜的黄油。
Kaleb Halverson是Taranaki的一个上班族,他的妈妈从黄油危机里看到了一个商机。
“她非常喜欢Costco。”居住在Inglewood的Halverson说。
“她自己刚从奥克兰那边回来,就说:‘如果有人能送货就好了——你为什么不来做呢?’”
于是他真的就去做了。
Halverson创建了一个Facebook页面——That Delivery Guy, NP,看看有没有人想从离这儿快5小时车程的奥克兰Costco订购商品。
Halverson平时有一份全职工作,他利用休息日完成这趟10小时的往返之旅。
在采访中,他说:
“我们凌晨4点起床,把车装满保温箱,开车四个半小时。”
“到店后我们开始采购顾客下单的东西,在Costco里耗上好几个小时,装车后再直接返程。”
虽然他目前只跑了几趟,但上一次他带回了160块黄油,全部装在保温箱和保温袋中。
现在他们租了一辆面包车,一次可以带回300块黄油。每位顾客限购15块,每块加收2纽币服务费,总价每公斤12纽币。
他说他们上一次出行亏了钱,所以服务费已经从每单10纽币提高到40纽币,以覆盖油费和租车成本。
03
黄油为啥这么贵
农业国家新西兰出现黄油价格疯涨潮,让很多人不解,特别是本地卖得比国外还贵。
尽管新西兰是世界著名的乳制品出口国,本地人却越来越买不起本地黄油。
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
2024年,全球主要乳制品出口国(如澳大利亚、欧洲、美国和南美)因天气事件和高能源成本导致供应受限。同时,国际市场对黄油的需求持续增长,推高了全球乳制品价格。
新西兰作为全球最大的黄油出口国之一,受益于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但这也导致本地消费者面临更高的零售价格。
新西兰部分地区(如怀卡托)遭遇干旱,牧草质量下降,迫使农民增加补充饲料(如棕榈仁粕)的使用。这种饲料改变了牛奶的脂肪组成,影响了黄油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限制了黄油的供应。
乳制品生产成本也在上升,包括饲料、能源和运输费用的增加,导致黄油的整体生产成本提高。
这些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推高了零售价格。
像是羊肉一样,外国人买到的价格比本地人还便宜,上哪说理去。
有华人直接吐槽,说“这两天没眼看了,这个国家生活质量越发差劲”。
虽然全球乳制品市场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有所缓解,但由于持续的高需求和生产成本,预计黄油价格在短期内仍将保持高位。
04
“这是超市在引流”
Costco卖的这款便宜黄油,来自Westland Milk Products。
Westland Milk Products 是新西兰历史悠久的乳制品公司,成立于1937年,总部位于西海岸的Hokitika,以黄油、奶粉、乳清蛋白等产品闻名。
2019年,Westland被中国乳业公司伊利集团全资收购。
自那以后,Westland Milk Products 成为了伊利在海外的重要生产基地,保持新西兰本地运营、原材料和员工,但最终所有权归属于中国企业。
奥塔哥大学高级讲师Rob Hamlin表示,这要么是Costco用“亏钱”做引流商品,要么就是伊利在试图压低市场价格。
他还提到,任何由恒天然供货的零售商都做不到这个价格。
Costco卖的这款加工好的新西兰黄油,价格几乎跟恒天然把原材料拿去拍卖时的出口价差不多。
Costco拒绝对此评论,Westland Milk也未作回应。
First Retail Group的零售顾问Chris Wilkinson表示,Costco很清楚,只有通过价格优势才能维护自己的价值主张。
“作为全球零售商,Costco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采购商之一,他们能获得比澳新本地零售商更好的采购价。”
他指出,这种1公斤的大包装其实并不适合所有家庭。
“而且你每年还得花70纽币买会员卡,这些都要考虑进去。”
但是花同样的价格,卖到两倍的产品,这笔账,大家还是算得清的。
鉴于现在的抢黄油行为,有人觉得太Low了。
也有本地人抨击有人抢购低价黄油转手卖高价。
“他们应该对这些东西(如Costco黄油)限购!!那些贪婪的零售店老板大量囤货,转手加价100%赚钱,而普通家庭只是想买自己需要的份量。”
这些转卖的人,也只能获得一些蝇头小利。
真正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人,却好像在这场风波里隐身了。
来源:破局者Bre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