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丨在百年老店掰一碗馍 感受丝路上的长安味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11:40 1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广泛开展非遗的多元化传播,光明网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策划推出“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记录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列短

 编者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广泛开展非遗的多元化传播,光明网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策划推出“非遗焕新 生生不息”记录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列短视频,聚焦非遗的活态展示与跨界融合,讲述好非遗人的传承故事与匠心精神,展示好中国非遗的精湛技艺与独特魅力。

  “提起长安城,常忆羊羹名;羊羹美味尝,唯属同盛祥。”这首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不仅道出了老字号同盛祥的美味秘诀,更承载着陕西文化的舌尖记忆。牛羊肉泡馍,这道源自丝绸之路商贸往来的美食,历经千年演变,已成为陕西风味的标志性符号。

  同盛祥饭庄自1920年创立以来,已走过了105个春秋。作为一家老字号餐馆,同盛祥的牛羊肉泡馍技艺传承百年,并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盛祥的牛羊肉泡馍技艺,其精髓全在于那一锅精心熬制的汤,而选料,正是这锅好汤的关键所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乌平对选料的讲究如数家珍:精选秦川黄牛,肉质嫩滑,肥瘦相间;羊肉则来自宁夏盐池滩羊,肉质鲜嫩,香气四溢。调料方面,更是精益求精,花椒选用韩城的大红袍,小茴香则来自甘肃玉门,再辅以桂皮、洋姜等20多种调料,根据季节变化巧妙搭配。夏季用温性的良姜,冬季则用暖胃的鲜姜,每一味调料都恰到好处,共同熬制出一锅色香味俱佳的好汤。

  品尝牛羊肉泡馍,有两种经典方式:一种是煮牛羊肉泡馍,另一种是水盆羊肉。而吃这道美食,有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掰馍。乌平介绍说,掰馍的标准是黄豆大小,需要运用掰、撕、掐、抖的手法,将馍掰成均匀的小块。这个过程,不仅是食客与美食的亲密互动,更是厨师与食客之间的一种默契交流。

  随着西安成为网红城市,牛羊肉泡馍也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前来品尝。为了让更多人能将这份美味带回家,乌平推出了方便面泡馍的创新包装。这种包装让游客可以像吃方便面一样,用开水泡制牛羊肉泡馍,既方便携带,又保留了传统风味,让食客在任何地方都能品尝到这份来自长安的美味。

  “对本地食客也好、对外地游客也好,牛羊肉泡馍在原定基础上可以创新。”乌平师傅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传统美食的热爱与执着。他深知,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不断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而这份真心与匠心,正是同盛祥饭庄能够历经百年而不衰的秘诀所在。

  

策划:赵刚

统筹:陶媛

记者:杨亚楠 张诗奇 金昱希 实习生:李姗姗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