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李叔同的足迹:“那么西湖”文化学堂系列开启文化之旅

B站影视 2024-12-18 15:49 3

摘要: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纯真年代书吧承办的“那么西湖”文化学堂系列活动,致力于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引领市民深入探索杭州及西湖的丰富历史文化,亲身感受西湖的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粹,鼓励将“我爱杭州”这份个人感受具象为生动的语言,向更多人讲述杭州的无尽魅力。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12月15日,在充满诗意与历史韵味的杭州,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 “那么西湖”文化学堂系列活动之“追寻李叔同的足迹”在西湖畔宝石山纯真年代举行。

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纯真年代书吧承办的“那么西湖”文化学堂系列活动,致力于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引领市民深入探索杭州及西湖的丰富历史文化,亲身感受西湖的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粹,鼓励将“我爱杭州”这份个人感受具象为生动的语言,向更多人讲述杭州的无尽魅力。

现场,浙江卫视纪录片《李叔同》总导演黄小裕讲述拍摄背后的故事,杭州师范大学陈星教授讲解李叔同“学堂乐歌”,旨在为公众创造走近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艺术家、教育家及佛学家李叔同(弘一大师)的契机,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式,带领参与者走近这位百年前伟大人物的精神世界,共同探寻一代大师的人生脉络与精神足迹。

活动现场

纪录片《李叔同》幕后的故事

李叔同与杭州渊源深刻。1902年7月,李叔同第一次到杭州,小住了一个月,涌金门外喝了一回茶,赏了西湖景致。1912年7月,第二次来,就留了下来。“这回住的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说是很久了。我的住处在钱塘门内,离西湖很近,只有两里路的光景……记得那时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李叔同这样回忆道。

这十年里,他先是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现杭州高级中学)当了6年老师,丰子恺、刘质平、吴孟非、潘天寿……都曾在课堂上认认真真地喊李叔同 “老师”。后来,他成长为一名艺术教育家,来到杭州虎跑,断食修身,自感重获新生,人生在此转变为世人熟知的“弘一大师”。

黄小裕现场发言

2024年,由浙江广电集团重点纪录片总导演黄小裕执导、浙江广电集团和中共平湖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李叔同》,全景呈现一代大师传奇人生,再现百年风华,人文思想。自5月30日起在各平台播出,走进各所高校,获得热烈反响。

本着“吃透史实”的求真严谨精神,自2023年2月起,黄小裕和团队历时500多天,辗转国内外20余个城市,寻访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走访天津、上海、北京、杭州、嘉兴、衢州、绍兴、温州、舟山、泉州、厦门、福州、青岛、平湖、日本东京、京都等李叔同一生行迹所到之处,实地拍摄,大量专家采访,深度挖掘,从南到北,深度调研。影调画面精益求精,每一个镜头都是原创,手绘插图,旧影复活,AI技术,打造沉浸式艺术体验,重现了李叔同生命中的重要片段,掘地三尺,不惜下更大功夫接触拍摄第一手资料,李叔同求学时期的准考证、考试卷、成绩单,百年前留日时亲笔书写的明信片、亲手设计的戏剧海报、报章新闻原件、作品真迹等,生动地展示了他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和社会贡献,力图严谨还原呈现一个真实的李叔同。

黄小裕表示,纪录片《李叔同》以一本《断食日志》翻开了李叔同半世繁华半世僧的两段人生,并通过《问余何适》《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三个篇章,立体呈现了弘一法师在乱世浮沉中如何通过人生境界的一次次升华走过悲欣交集的一生。从传统士大夫到近代知识分子,身处百年变革的他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从津门公子到留洋学子,出身贵胄的他为何要抛家舍业?从文艺先驱到杏坛名师,才华横溢的他创下多少个第一?从李叔同到弘一大师,了却尘缘的他为何不忘救国济世?相信观众可以在他的人生历程中获得些许启示。

李叔同与“学堂乐歌”

李叔同在音乐、美术、戏剧和文学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特别是在学堂乐歌的创作方面,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民初时期,在新式学校中教授的一种新型歌曲,它结合了西方音乐的形式与中国传统诗词或新创作的歌词,旨在推广新式的音乐教育,并传播新的思想与文化理念。

陈星现场发言

李叔同共编创了70多首学堂乐歌,其中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期间的作品至少有36首,几乎占了总数一半,是他一生中创作的精品,许多至今仍被人们传唱。

作为杭州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星著有《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李叔同歌曲寻绎》《李叔同—弘一大师行踪图典》《弘一大师考论》等作品。

讲座中,陈星教授为观众普及了许多有关李叔同“学堂乐歌”知识,如《送别》是李叔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意境深邃,令人回味。其原曲是美国人J.P.奥德威创作的《梦见家和母亲》,在日本留学期间,李叔同的音乐生涯与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产生了交集。犬童球溪以其作品《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为灵感,创作《旅愁》,这首歌曲以其深情的歌词触动了李叔同的心弦。李叔同随后以其独特的艺术触感填词成为经典之作《送别》,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李叔同受老师沈心工的影响做“学堂乐歌”,但在老师从形式内容沿用西化的基础上,做了更好地继承和创新,他将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与西方音乐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式歌曲《送别》《春游》《归雁》《清凉》《中国男儿》《铁匠》《教我如何不想他》和《黄河颂》‌等。不仅丰富了中国的音乐宝库,也对当时的青年学生起到了启蒙和激励的作用。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