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0日,广西博物馆开展民间收藏文物公益性鉴定咨询服务,鉴定咨询范围为书画、金属器。当天,专家鉴定了群众带来的藏品139件,其中书画类藏品有10件为真品,金属器类有26件为真品,其余均为现代工艺品。本次活动不仅为群众提供了“鉴宝”的机会,更传播了文物保护和科
5月20日,广西博物馆开展民间收藏文物公益性鉴定咨询服务,鉴定咨询范围为书画、金属器。当天,专家鉴定了群众带来的藏品139件,其中书画类藏品有10件为真品,金属器类有26件为真品,其余均为现代工艺品。本次活动不仅为群众提供了“鉴宝”的机会,更传播了文物保护和科学收藏的理念。
专家仔细鉴别藏友带来的书画藏品。
书画是收藏界的“常青树”,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信息,而书画鉴定主要包括作品的时代特征、个人风格、笔墨设色、题款印章等方面。活动当天,专家们共鉴定了44件书画藏品,其中10件为真品。专家还现场为藏友们答疑解惑,普及正确的收藏知识。
一位藏友展示了一幅意趣盎然的山水画,其作者为当代画家,创作年代为2021年。得知藏友一直将画作藏于书画盒中,专家表示,与其束之高阁,不如裱框展示于家中,有助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专家还鼓励藏友“以藏养学”,通过收藏深入了解书画艺术魅力,提升自己的收藏水平和审美眼光。
在冷兵器时代,弓和弩可谓战场上的“神器”,箭镞则是这类射击型武器的重要杀伤部分,能否有效制敌,全凭箭镞。活动当天,一位藏友带来3支三翼镞,经专家鉴定,此箭镞的头部为青铜制作,箭镞的铤部因锈蚀而缺失,但对其残留部分的观察,可断定其铤部的制作材料为铁质,应属于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之间的过渡产物。
古代箭镞,中间的三角形凹槽用于填充可导致伤口感染的有害物质。
“此类箭镞最早出现在战国末期的秦国,为秦国军队的弩箭,箭镞为全青铜制作,藏友带来的箭镞为汉代军队使用的改进版。”广西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蓝明明介绍说,三翼镞可以让箭在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比较均匀,拥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并且此箭镞的两个三角翼面还形成了锋利倒刺的效果,在有效射程内的杀伤力不亚于现代的冲锋枪子弹。
最为特别的是,两支三翼镞的其中一面可见三角形凹槽。“想请教下专家,这是血槽吗?是不是可以增加箭镞的伤害指数?”藏友好奇地询问,自己曾翻阅查找相关书籍,但一直未能确定此设计究竟有何用意。
蓝明明解释说,三角形凹槽应为用于填充可导致伤口感染的有害物质,被此弩箭击中的受伤者,伤口会因污染物或有毒物质的侵入导致难以治愈的致命感染,达到消灭伤敌有生力量的最大效果。
“研究文物背后的故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古人的智慧远超我们的想象。”蓝明明表示,随着文物收藏鉴赏知识的普及,许多藏友前来鉴定时不再局限于真伪,还会探讨藏品的来历、文化内涵等,有的藏友还会主动将藏品捐赠给博物馆,可以让更多人欣赏和研究,实现藏品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来源:南宁晚报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