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伴我入中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11:47 1

摘要:记得刚上小学时,学的第一首歌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脑袋,真奇怪”。唱的时候还要用手比划,只觉得很好玩,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记得刚上小学时,学的第一首歌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脑袋,真奇怪”。唱的时候还要用手比划,只觉得很好玩,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直到现在,我才体会到,那是通过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做事要多动脑子,多想想,并且坚持到底,不要有头无尾。这个歌极富童趣,言简而意深。

到了小学二三年级时,会唱了少先队歌。在队歌声中,面对星星火炬,我配上鲜红的红领巾。老师告诉我,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红。配上红领巾,就成了毛主席的好儿童,是十分神圣的。我决心像歌词中唱的:“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不怕困难,顽强学习,向着胜利永远前进”。在红领巾的激励下,我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赢得了教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信任。

正当我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时,十年文革开始了。学校教学秩序大乱,学校已无法上课。整天是开会,游行,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当时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唱这首歌,成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主旋律。

文革中,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歌曲也成为宣传的重要形式:“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千遍那个万遍啊下功夫。深刻的道理我细心领会,只觉得心里头热乎乎。哎! 好像那,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呀,小苗儿挂满了露水珠。”伴随着学习毛主席著作,掀起了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大树特树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学校建立了主席台,供着毛主席的石膏像,下面放着毛泽东选集四卷,用红塑料皮包着,称为红宝书。

上课前,开会前,都要向毛主席的塑像祝愿、请示、汇报。祝愿时,把红色的毛主席语录本拿在手上,高呼“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每到开大会祝愿时,台下就成为一片红色海洋。那时的青年学生,都头戴黄军帽,腰扎皮带,胳膊上戴着红袖章,成了毛主席的红卫兵。经常唱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高呼“革命无罪,早饭有理”,成了造反英雄。当时我还小,大概10来岁吧,不懂得什么,在大孩队里,跟着跑,觉得很好玩。就这样糊里糊涂,由小学、初中、高中,直到毛主席一声令下,“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就成了一个回乡青年。

在农村,由于文化生活枯燥,心情郁闷,就多年没唱过歌。

恢复高考后,我进入师范学习。记得是国庆节,学校举行歌咏比赛。那天秋高气爽,阳光灿烂,全校十几个班,集中在大操场上。比赛开始了,我们班28个人的方队,在音乐教师翟葆青的指导下,排成扇形,唱的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旋律非常优美,歌词也很切合青年人的思想,我们唱得非常嘹亮:“年青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当时我们都是20多岁的青年,风华正茂,唱着这支歌,激动得我热血沸腾,仿佛已是时代的主人。歌声激励我决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建功立业,创造人生价值。

师范毕业后,我分到了市二中。教书育人、恋爱、结婚。1984年,我们有了可爱的小宝宝。那时工作忙,工资又低,我和妻子相濡以沫,操持家务,忙得一塌糊涂。有了孩子,给生活带来了苦恼,也给生活带来了乐趣。

正像当时流行的《十五的月亮》歌曲:“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你在边疆站岗值班。啊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和着这首歌的旋律,我们的儿子入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我也由热血青年,进入了中年,为人夫,为人父。

养子方知父母恩,从孩子出生到上学,真费尽了我们的心思,从孩子身上,更感父母当时的艰难。因此,《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就更觉亲切:“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这首歌,呼唤的是良知亲情,人间温暖,呼唤的是传统道德,儿孝孙贤。实际是对我们中年人的劝诫。人到中年,工作忙,负担大,心绪乱,但一定抽出时间,回家看看,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

来源:豫见农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