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出轨,我们试图想快点摆脱痛苦,无疑是因为我们绝望地发现最痛苦的那个人反而是那个什么都没有做错最无辜的自己。
#背叛感情的人会有因果报应吗?#
面对人生里不如意的一些事,往往有一个相悖的说法:
慢慢来,才有快的可能性。
面对出轨,我们试图想快点摆脱痛苦,无疑是因为我们绝望地发现最痛苦的那个人反而是那个什么都没有做错最无辜的自己。
这就很像一个人扇了另一个人一巴掌,最后回到家一直想这件事深受折磨的是那个受害者,而那个主动打别人的人早就回家睡起了回笼觉。
婚姻里被辜负的人生活被搅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主动背叛的那个人生活却风生水起。这才是悲凉的现实。
所以看不惯,所以按耐不住,所以想不通:为什么出轨的人能很快放下,被出轨的人反而深陷痛苦无法自拔?
到底是什么让经历出轨的人走不出出轨阴影,又到底是什么困住了他们呢。
让她无法走出来的不是现实里发生了出轨,而是她在主观体验上坚定地认为她这辈子一定无法走出出轨的阴影。
也就是说她悲观的认为自己被出轨打倒了,出轨是一件非常可怕且羞耻的事情,当她一旦完全陷入进了和出轨有关的叙事里时,在往后的日子里她就会把自己的人生痛苦和出轨完全挂钩。
我们夫妻关系不和,一定是因为他还忘不下那个第三者;
我孩子最近学习不好,一定是出轨给他带来阴影了;
我生活不顺,一定是出轨带给我的创伤太大了,我没法集中精力。
这就像一个自我印证预言一样,宛若一个诅咒,当外界期待一个女人被出轨打倒,被出轨所彻底的影响,因婚姻遭遇出轨而自我羞耻,结果到最后,她真的走不出来了,预言成真了。
而这种无法自拔往往与深陷“被出轨者”等一系列标签有关。
一开始,手握被出轨者的标签,会让我们在面对生活重创时拥有一份稳定的身份感,这种身份会支撑着我们不至于让我们的情绪崩溃。
当我们在突然得知结婚好多年的丈夫出轨的消息时那一刻,一定是会感觉到天旋地转,周围不真实,这是身体在告诉我们的生活即将迎来无法逆转的惊天转变。
这个时候我们的心灵就像一个身体散架快要跌落的老人,下意识地就想要抓住什么,能抓住什么都行,只要让自己不倒地,而标签就是一个让自己获得稳定感、生活暂时不失序的镇定剂。
我是被出轨者,我是受害者,我是无辜的。当找到了一份身份时,也很像在兵荒马乱的游戏里暂时获得了一个新的人生角色,我只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就好,这样我就能逃避面临末世的痛苦。
这样我便能谴责出轨的人,找到一个出口,把我的委屈喷泄而出,不用面对我和我在一起十几年的人离我而去的残酷;
我也能化身正义使者,直指第三者的可恶,而不用面对我的婚姻也许真的走不下去的真相;
我也能暂时蜷缩起来默默疗伤,远离婚姻现实的纷纷扰扰,而不用面对我可能要快点离开一个烂人的决绝;
我还能避免周围人看似安慰但实则凑热闹的猎奇心理,回避掉一切可能需要让我重新站起来的期待;
这一切,似乎和获得被出轨者的身份角色脱不开关系。如果想获得情绪的安抚精神不至于被出轨搞的崩溃,我必须做一场和魔鬼的交易,让自己成为一个令人同情的女人,紧紧地抓住那份身份认同不放,不让自己坠落。
而魔鬼的交易的代价就是我也会被被出轨者这个身份牢牢地框住,这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陈曼心理
,
将在05月20日 12:00 直播
预约
遭遇婚姻危机,夫妻回避沟通专场
01
制造身份的对立,用仇恨面对一切
我是被出轨者这个标签之所以能立得住,最根本的原因是它的下一句是:你是出轨者。
我是被出轨者,你是出轨者,我是好人,你是坏人,我是善人,你是恶人,我是忠诚的,你是背叛的,我是仁义的,你是奸诈的。
这种割裂、封闭、不开放的心态一开始确实让人着迷,它制造了对立,确定了战线,第三者和出轨者是一队的,我和孩子是一队的,家里亲戚是一队的,那些看热闹的又是一队的。
这样能让自己莫名充满能量,知道自己敌人是谁,把炮火指向敌人就好。
但很可惜,这种制造身份对立的心理不仅不会让你走出阴影,还会让你被出轨影响的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因为这种心理,首先它会让你甘愿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被出轨者,让他来掌控。
它看上去是在划分出轨的责任,谁出轨了谁就是错了,错了的人就要受到最严峻的惩罚,净身出户,道德谴责,而没有错的人只需要等着错的人道歉就好,老天有眼,自会定夺。
这似乎合乎情理,但是你这是完全地把原谅的主动权,拱手让给了那个主动伤害你的人不是么。
试想,如果他没有向你道歉的话,那你是不是就要一直赌气等下去?他不向你低头给你经济或者精神上的弥补你就死等着不松口吗?
渐渐地,也许会把这归因于天理不公,老天无情,社会冷漠,人性泯灭,道德败坏,明明我什么都没做错,怎么我反而过的越来越不好,背叛的人一点愧疚感都没有,家里亲戚都还向着他,让我不要声张,凭什么呢?
其次,当你甘愿被动时,你也会最终走向仇恨的命运。
这是因为你站在自己的视角上想问题。
你太天真了,把出轨的人应该给你道歉视作理所应当,你觉得你受伤了他就有责任给你道歉,他也愿意给你道歉,这无疑是对出轨者最大的误解。
出轨的人最希望的就是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和第三者断开也许只是因为没了刺激感而不是为你考虑。
他就算给了你道歉那也不是发自内心的对你的心疼,而是抓住了你不敢离开的痛点守住他自己在婚姻里的利益。
但这并不能说他是坏人,只能说他是一个软弱的人,无法理解爱人痛处的人,没有担当的人,擅长逃避的人,但绝不能说他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
当你寄希望于用好坏的角色对立试图让自己走出去,最后的最后你只能看到他的自我辩解,他的敷衍,他的死不承认,他如何为了他自己的一丝好处对你不留情面,把一切责任指向你和第三者,到时候你会更失望。
人们是始终无法在一个懦弱、软弱的人身上等到你希望的回应。而那些迟迟等不到真诚道歉的人并不是在沉默中爆发,而是在沉默中灭亡。
到时候你内心只会更仇恨,仇恨这个世界,仇恨那些婚姻美好的人,最终仇恨会把你搞疯,成为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怨妇,认为什么都救不了你,你看不到这个世界的一丝美好。
陈曼心理
02
过于依赖自我认同,无法获得新视角
把自己套在被出轨者的标签里的人,首先会看不见困住自己真正的问题,而是纠结于浮在表面的问题。
比如出轨的人说其实他觉得婚姻已经死亡了,他觉得两个人的沟通不像之前那么和谐,而是暗流涌动,出轨是他感觉在婚姻里迷茫到走投无路了。
这在深陷被出轨者身份的人在看是听不进去的,因为这和她的自我认同和对出轨者形象的想象大相径庭。她很难接受,自己怎么也是为出轨负责任呢?怎么出轨的人这么会倒打一耙呢?
其次,过于依赖出轨者身份认同的人,也会忽视掉来自其他“敌军队伍”的善意信号。
也许他会偏执地认为婚姻出轨这件事只能靠自己,没有人会同情一个被抛弃的弱者。
比如家里的家人会告诉妻子说要不先别离婚,别做决定,这在一些情绪激烈的人看来仿佛是在为出轨的人求情,他们狼狈为奸,互相勾结。
但也许只是家人希望她可以别在上头的时候做一个让她后悔终生的决定。
我们能看到,在她急于想走出出轨阴影时,偏执的心态更希望她分裂而不是慢慢整合从而开拓出更多地视角:
也许出轨并不是针对我,而是针对早就死亡的婚姻;也许他的出轨也揭露了我对婚姻的不满,他在替我们俩一起表达自己的需求;
也许第三者和他并不是一个队伍的,他们俩也暗自提防;也许家人是站在我这边的,我也可以寻求外界的资源;也许在别人眼里我并不是一个被同情的弱者,他们觉得我是一个有韧劲的人。
而新的视角对于走出出轨阴影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一个人被之前发生过的事情久久困住,不是被这件事困住,而是被旧有的视角和叙事困住了。
就像一个人觉得周围全员恶人所以很害怕,不敢去和别人交流,但是当他人的视角越来越多,事件的完整叙事也会逐渐还原,最终发现其实自己也参与和推动和最终悲剧的发生。
重点并不是找到谁好谁坏、谁才是最贴合的受害者、揪出一个人让他承担这一切,而是用真正理性的视角探索出走出出轨阴影的真正的智慧来。
其实那些急着固守身份标签不放的人,他们犯了错误恰恰源自他们心中的弱点:太想快了。
他想快点走出来了,太想把控事情的走向了,太想知道一切细节了,聪明反被聪明误,把婚姻出轨搞成了自己一个人的战斗,把周围人都搞成了自己的敌人,而不是想着和外界合作、博弈,用周围人的力量帮助自己真正放下。
所以他们看着明面上是在走出来,暗地里却在暗暗较劲,拒绝一切外界帮助自己走出来的信号,无法放下出轨带给自己身份上的自我认同的确定感,不敢投身于河流,顺应着河水自然的流动。
你需要的是真正的臣服于出轨这件事带给你的影响,你才能慢下来,因为只有慢下来,才能真的快起来。
而要真的慢下来,你就需要:
摆脱掉出轨带给你的身份标签
用温暖的感受取代冰冷的标签
摆脱出轨的身份标签
例如,被出轨者、受害者、无辜的人、弱者这些标签其实反而是困住你把你越困越深的罪魁祸首,因为它会和必须需要被弥补、需要被保护、需要被照顾、沉默、压抑紧紧挂钩。
某些标签看上去是带来了稳定,比如会让我们得到更多地关注,但是它也和隐性的歧视相挂钩。
我们一方面需要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身份认同也会给自己带来弊端,它让你只能做一些事情、用固定的视角看问题。
毕竟,是谁说被出轨的人就必须哭哭啼啼,等待着出轨者的道歉来拯救,出轨者就一定要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些希望爽文里的故事降临在自己的生命里的执念,它只会阻挡人们用真诚的态度去沟通,解决根本的问题。
还有,谁说被出轨的女人命运只有继续待在婚姻里,或者离了婚下一个说不定更糟糕,凭什么丈夫的选择才是女人的意义?为什么不能化悲愤为力量,摆脱女性单一的价值取向。
当你不再把“我被出轨了,所以我xxxx”当作接下来人生的基调,你也就会脱离身份标签带给你的捆绑,不再向外寻求一份虚情假意的道歉,不再等待出轨的人的改变再去改变,不再活在他人的目光里。
用温暖的感受取代冰冷的标签
当你摆脱掉身份标签也许你会感觉到空落落的,当你不是被出轨者,不是谁的妻子,不是谁的女儿,不是谁的母亲,你又是谁呢?
这也是创伤带给你的意义,重新去定义你的叙事,不再用传统的角度去看待出轨,而是定制个性化的人生。
这需要你打开自己的感受,当你用感受面对自己,你会发现一个广袤的世界。
你会发现对被出轨者又爱又恨的感受、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对婚姻里隐忍多年的愤怒、对他人期待你原谅和回应的厌倦,还有因为身处低谷久了而对一切保持包容和开放的希望。
当你开始觉察、命名、定义自己的感受时,你也会意识到路其实非常多,走不出来是因为你不想踏上新的路而已。
以前的你以为人生只有一条路,死死待在婚姻里,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离开,现在的你会感受到其实都是自己把自己困住了,你可以继续待着,也可以离开婚姻。
待在婚姻里不代表你离不开他,离开了婚姻也不代表你很绝情,更加完整、辩证地看待人生选择,你可以为他人而活,也可以选择为自己而活。第三者,出轨,它们像障眼法把自己蒙住了。
你对爱的理解也会更加成熟,你会通过更加爱自己,不带仇恨的应对一切变化,也许一只蝴蝶煽动了翅膀,而你的人生就被莫名的背叛经历天塌地陷,当看清了这个残酷的事实,你依然会尽可能掌控你的人生。
没有人会告诉你如何走出来,能带你走出来的还是你自己。
这和你是谁无关,而是你想成为谁有关。
直到有一天你会发现身边的风景早已不同,因为那个时候你心里的那片小轻舟早已经过万重山了。
来源:陈曼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