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来了,蛇也来了!生物多样性日,武汉各界共话“万物共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1 11:50 1

摘要: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万物共生、和美永续——武汉市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近日在武汉东湖磨山举行。政府、企业与民众齐聚,共同为武汉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描绘新蓝图。

极目新闻记者 刘中灿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万物共生、和美永续——武汉市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近日在武汉东湖磨山举行。政府、企业与民众齐聚,共同为武汉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描绘新蓝图。

活动现场

活动围绕“集美”“求美”“品美”“寻美”四个环节,通过成果发布、专家茶座、互动体验和户外导览等形式,展现武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探索与成就,旨在凝聚多方合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活动现场,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工程师周帆琦分享《蔡甸区桐湖 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成果》,以蔡甸区桐湖街道为例,阐释了生态环境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汉区分局局长张继公布江汉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发现,在城区公园、绿地中,藏着603种植物、82种鸟类、165种昆虫(夏秋数据),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还有画眉、白胸翡翠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五位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以 “一件物品 + 一个故事” 形式分享经历

五位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以“一件物品+一个故事”形式分享经历。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利民讲述了与长江江豚的渊源,以及投身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公益事业的故事,讲述了长江旗舰物种对公众保护热情的激发作用。

王利民

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教授级高工沙茜介绍了武汉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进展,她拿出一张武汉市地图介绍,目前武汉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已完成一半以上。

武汉市观鸟协会秘书长明亮现场展示了一张青头潜鸭手绘图,介绍了武汉实地鸟类调查以及保护的趣事。

武汉大学副教授杜巍带来了毛花雀稗的植物标本,讲述植物调查的故事,以及其对自然教育事业的热爱。

杜巍

武汉博得生态中心创始人李辰亮博士,现场带来了一条蛇。他从小时候与蛇的合影开始,分享自己与两栖爬行动物的故事,凸显自然科普教育的意义。

李辰亮

杜巍教授带领 “寻美江城” 志愿者服务队在东湖开展生物多样性认知导览

当天“寻美”环节,杜巍和明亮带领“寻美江城”志愿者服务队,在东湖开展生物多样性认知导览,共发现并记录了30余种本土物种,让志愿者直观感受生物多样性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现场的“集美”生物多样性文创市集,汇集长江流域 20余家公益机构环保作品,传递可持续生活理念。

“集美”生物多样性文创市集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活动的主题背景板以及舞台,全部用可再生材料制成。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利民介绍,此次活动的现场搭建,用瓦楞纸替代了以往活动中常见的桁架和泡沫版,舞台的地板也是由磷石膏材料制成,由环保企业捐赠。磷石膏,正是“三磷”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固体废物。“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万物共生,和美永续’,也希望通过我们的积极实践,来传递可再生利用的环保理念。”王利民说。

可再生材料制作的活动主背景

此次活动由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联合举办,40余位专家、公益组织、企业家及志愿者代表参与,共同开启武汉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篇章。

活动现场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