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探索人才适配度提升新路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10:51 1

摘要: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撑腰”,人才成长需要产业“搭台”。在当前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精准匹配是内蒙古高等教育亟待回答的时代之问。连日来,记者走进高校实验室、实训室,走上企业生产线,对话教育行政部门,看内蒙古高等教育如何

《内蒙古日报》(2025年5月21日1版)。

初夏时节,草木葳蕤。内蒙古大地欣欣向荣,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风光”无限。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撑腰”,人才成长需要产业“搭台”。在当前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精准匹配是内蒙古高等教育亟待回答的时代之问。连日来,记者走进高校实验室、实训室,走上企业生产线,对话教育行政部门,看内蒙古高等教育如何破局突围——

聚焦专业优化,破解人才供需矛盾

4月22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内蒙古高校共获批新增本科专业点1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专业点1个,撤销本科专业点20个。其中,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呼伦贝尔学院等11所高校获批新增飞行器运维工程、生物农药科学与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内蒙古自治区空白专业。

目前,各相关高校正紧锣密鼓开展调研走访、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下学期的新专业教学做准备。

“我们学校的大飞机学院自2019年成立以来,就立足国产商用大飞机产业需求打造特色专业。”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宫箭说,“内蒙古地域辽阔、空域资源丰富,在通用航空、低空旅游、航空物流、应急救援等低空经济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当前内蒙古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的瓶颈。学校正在紧盯这一产业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与建设,此次获批开设飞行器运维工程专业,我们正在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等,希望能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内蒙古自治区航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大飞机学院学生实训中。

如何以教育之强,支撑服务高质量发展?这是教育强区建设的关键一环。如何通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也是内蒙古各高校破解自身发展难题的突破口。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内蒙古科技大学围绕服务自治区稀土材料产业新增设稀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内蒙古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内蒙古师范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育种科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化学、赤峰学院生物制药等一大批新增专业布点,与自治区重点产业集群高度关联,很多专业还是在内蒙古首次布点。与此同时,撤销了部分近年来就业率较低、与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不高、办学基础薄弱的专业,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2年以来,内蒙古高校共新增生物育种科学、人工智能等43个自治区急需紧缺专业,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占比从48%提升至51.2%,服务自治区重点产业的本科专业占比从59.8%提升至63.5%。

在职业教育领域,内蒙古也正在着力破解新兴产业人才缺口难题。

近几日,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正密集召开会议,部署学科专业群建设。学院教务处处长吕利霞介绍:“围绕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化工等重点产业布局,学校构建起了‘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国家级专业群‘煤化工技术’对接新型化工产业集群,自治区级专业群‘化工装备技术’‘大数据技术’对接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等,着力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增稀土材料技术专业,面向内蒙古自治区稀土重点产业链,培育稀土金属冶炼、稀土合金制造、稀土金属精深加工等岗位(群)技能人才;鄂尔多斯职业学院新增煤矿智能开采技术,面向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煤化工重点产业链和区域支柱产业,培育智能化工作面采掘施工、智能化采掘生产组织等技术领域人才……目前,服务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产业链的高职专业占比已由2022年的53%提升至77.7%。

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走进内蒙古工业大学新型化工与生物制药现代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一组身着白色实验服的学生正围坐在阿司匹林合成模拟工段前,眼睛紧盯着中控系统的动态参数曲线,指尖在触控屏上精准调节着反应釜夹套温度。

这套虚实结合的实训装置精准复刻了制药企业真实产线,让课本上的有机合成方程式转化为可触摸的工业场景。该校化工学院院长白杰介绍:“这套产教融合平台是2023年新建的,这类教学设施正在重塑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前本科院校很少有这样的实习实训基地,但近些年,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我们的实训中心多起来了。”距离这个实训基地不远处的另一间实训基地里,技术人员正在对煤基甲醇制烯烃半实物仿真系统进行最后调试,这套价值350多万元的实训装置未来将支撑学校化工以及能源化工方向学生的实践教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的实训基地里,技术人员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镜检、样品检测……在内蒙古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兽用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内蒙古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系刘占英团队的师生正在这里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细菌大规模发酵工艺研发实验。刘占英介绍:“我们与企业合作共建学生培养基地,在联合攻关的真实场景中,有效推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近年来,我们从产业人才需求出发,构建起了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经理韩四娥说:“通过深度产教融合,我们将学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企业,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共同攻克产业难题,解决企业问题,实现产业创新。例如我们现在和刘占英教授团队合作的这个项目,在学校老师团队和企业导师团队共同指导下,研究生全职在企业做研发,攻克了高密度发酵工艺,这项技术目前在我们公司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显著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校企共同培养人才,也为企业储备了后备力量。”

刘占英团队研究生在内蒙古金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研究。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高质量协同育人,内蒙古本科高校该从何发力?

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的2025年提升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适配度工作方案中,可以找到答案:“推进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研制‘自治区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在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领域布局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在网络安全、智慧农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布局建设专业特色学院,在低空经济、现代化工等领域布局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机制,指导高校及时优化调整培养方案,注重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持续推进本科生订单式人才联合培养,对相关高校进行专项支持,构建‘招生—培养—就业’协同联动机制。”

深耕产教融合沃土,职业教育正在培养更多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在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敏行楼智能烹饪实训室,一节香喷喷的实践课程正在进行中,同学们在来自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导师苏福的指导下,精心制作西贝餐饮特色面点——莜面,只见莜面窝窝薄如蝉翼、莜面顿顿内容丰富,师生们忙得不亦乐乎。

2023年,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餐饮食品系与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工匠班,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育人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企业定制课程,由企业派出企业导师在大一导入企业认知课程、大二导入企业技能课程、大三导入企业岗位课程和岗位实习。同时,校企双方还联合申报职业教育和改革重点任务,建设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等,进一步提升工匠班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实习就业一体化建设。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西贝工匠班”学生在上实训课程。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职业院校像西贝工匠班这样的订单班共有909个,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3.1万余名。

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近些年在建好建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上持续发力。内蒙古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试点盟市与产业园区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11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与行业部门、区外院校广泛合作,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产教融合生态体系。

当新能源风机在草原上“拔节生长”,当低空经济在北疆大地“振翅起飞”,内蒙古的产业升级赛道上,一场关乎人才供给的教育变革正悄然起势,一幅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同频共振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正在内蒙古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牙克石融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