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当MCN来到十字路口,机构要何去何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10:32 1

摘要:如今,MCN机构已不再是单一的形态,它正逐渐蜕变成多元的商业体。新入局者如何在红海中突围?内容与商业又该如何平衡,文化出海面临哪些机遇与困难?短剧等新形式又能给大家带来哪些机会?

当内容产业进入深水区,MCN机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如今,MCN机构已不再是单一的形态,它正逐渐蜕变成多元的商业体。新入局者如何在红海中突围?内容与商业又该如何平衡,文化出海面临哪些机遇与困难?短剧等新形式又能给大家带来哪些机会?

6月5日至6日,2025上海国际MCN大会将汇聚行业领袖,带着新视角、新话题、新资源共探破局之道。

红海竞争下
新玩家如何入局突围?

在内容产业狂飙突进的今天,MCN机构正站在十字路口。

一边是头部机构垄断流量的行业现实,一边是新玩家渴望破局的野心与焦虑。

「克劳锐」最新发布的《2025中国内容机构(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过去一年,国内MCN机构数量增长进一步放缓,净增绝对值不足千家,数字之少甚至比不上疫情年份。

当增长陷入停滞,头部MCN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新机构在“资源少、成本高、达人难留”等多重压力下,如何找到新的破局点?

这是许多MCN新入局者最顾虑的问题,但也有不少新生玩家找准发力点,成功地在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

其中,「发光星球」就凭借三点突出重围:一是在2020年精准定位生活方式赛道,聚焦小红书家居领域,签约 200 多位达人;二是布局多平台,整合资源;三是重视博主体验,倡导自由创作,定期举办见面会促交流分享。

本次大会同样吸引了众多如「发光星球」一样破局成功的机构掌舵者来到现场。A plus创始人迪迪也将从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抢占新赛道等方面,分享《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做出色的新机构》的主题演讲,为迷茫中的机构创业者点亮一盏明灯。

内容与商业
是冲突还是共生?

用户要内容,品牌要效果,对许多内容创作者以及MCN机构来说,内容与商业似乎一直难以调和。

如果一味在内容中植入商业化广告,势必会影响粉丝的观感,最终透支账号生命。

但内容与商业并非完全互斥,通过精心的内容设计与价值平衡,二者能够形成协同效应,实现1+1>2的商业增值。

抖音粉丝超2600万的@朱铁雄 以“月更”的匠心态度,打磨每条内容,虽然很多作品都有广告元素,却通过完美融合品牌内核与传统文化叙事,赢得了品牌青睐,不仅让品牌获得了更大的曝光,甚至用文化厚度为商业注入灵魂、拔高调性。

“酒香不怕巷子深”更是直观地体现在十点读书上,作为文化新媒体领域头部品牌,十点读书通过知识付费模式,证明优质内容本身就是最好的商业载体。

这些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兼顾品牌感知、数据、用户感受的优质内容,才能持续提升账号的商业价值和延长生命周期。

十点读书的相关负责人张铭全也将在大会中分享他关于平衡内容与商业的独到见解。大会还设置了圆桌演讲环节,邀请行业大咖、优秀创作者、平台等多方代表,围绕MCN新生态进行了多角度的讨论。

如何突破数据算法魔障?

在算法主导的内容生态中,还有一个令所有机构头疼的核心问题:

精心制作的高质量内容常常无人问津,而粗制滥造的作品却可能一夜爆红。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怪象,让不少创作者陷入迷茫。

这导致了部分创作者和机构为了迎合算法,获取更多流量,开始追逐短期爆款,但也让账号陷入“流量焦虑→内容质量下降→用户疲劳→流量下滑”的恶性循环。

真正的创作不应被算法裹挟,没有内容深度的“爆款”,终将难逃“快生快死”的命运。

当前,内容行业正在回归内容本质。

比如,@米三汉 450分钟《红楼梦》的解说视频,不论时长、形式都不是算法青睐的模式,但却可以通过匠心打造的内容,得到万千用户喜爱,最终单条视频播放超过3亿、点赞突破1200万。

过去一年,观众对作品的质量要求在上升,更愿意为高质内容买单,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也开始加大对长视频的扶持力度。这些都印证了优质内容的市场价值,匠心内容一定会有机会超越算法被大家看到。

如何应对人力
运营成本急剧上升?

除了以上外部问题,MCN机构还面临着内部的多维度经营压力与角色转变难题。

首要问题就是人力、运营、内容生产、流量获取等成本的不断攀升;其次是头部达人的签约费用动辄百万;第三则是中小达人的培养周期长且成功率低……

“机构总部下沉三四线,降本增效是所有人的命题。”《2025中国内容机构(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过去一年,相当一部分机构基于收入和利润考量,向三四线城市迈进。

还有许多MCN机构已经摆脱了过度依赖头部达人的模式,积极探索、打造多元的IP矩阵。

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解法。此次大会邀请了阿里国际站华东大区总经理侯野,京东的零售内容生态增长与商业化负责人马宝云,BOP集团总裁Paul Owens等高层代表,从差异化竞争、转型升级等角度剖析,或许能带来更多的解决方案。

短剧能否带来新商机?

2024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达505亿元,首次超过我国电影票房,成为了中国影视市场的唯一赢家。

但短剧发展至今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大量短剧扎堆“豪门恩怨”“战神归来”等套路化题材,创新不足、同质化严重;流量成本飙升,ROI持续走低;变现模式单一等等。

当前,短剧市场已经趋于平稳,未来,短剧的竞争必然围绕内容质量展开,方言短剧、文旅融合等细分赛道成为新的增长点。

当野蛮增长与理性回归并存,对于想要入局短剧市场的MCN机构来说,盲目跟风已不可取,找对方法,差异化定位才是破局关键。

在此次大会的短剧专场分论坛上,行业专家们将聚焦短剧行业的创新趋势、跨界融合与商业化路径,探讨如何通过内容创新与技术创新打造爆款短剧,以及如何实现IP孵化、品牌合作与多元变现的深度融合。

出海会是个好机会吗?

“甲亢哥中国行”的爆火、TikTok的走俏,以及小红书年初涌入的“外国数字难民”事件,都印证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5中国内容机构(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显示,在2024年,跨境电商、海外直播带货等业务首次被高频提及。

「奇光」通过APP出海、短剧出海等方式,在美国落地转化业务;「无忧传媒」打造中东秀场;「御今文化」发力海外版权变现等探索等,都为文化出海做出了表率。大会也邀请了传统文化创作者/时尚博主@旖旎不风光 作为嘉宾共同参与大会。

但是,出海并非一帆风顺。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以及生搬硬套的品牌理念,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国品牌和文化在海外的深入发展。

为了帮助MCN机构、品牌等更好地开展出海,大会特别设置出海专场分论坛,为大家带来品牌出海时如何创新、本地化等经验。

破局之道
2025上海国际MCN大会全面启幕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6月5日至6日,整整两天时间,2025上海国际MCN大会带着新视角、新话题、新资源,以全新姿态重磅来袭!

本次大会设置了内容创作、文化出海、短剧创新三大主题论坛,汇聚美ONE、无忧传媒、麦芽传媒、十点读书等机构,京东、阿里国际站、百度短剧、小红书等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带来深度分享。

在资源对接方面,为精准链接品牌与MCN资源,推动产业高效合作,大会特别组织了多场经贸对接活动。通过“预筛选+定向匹配+深度洽谈”的创新模式,为品牌方与MCN机构搭建零距离、高转化的合作桥梁。

“乡村振兴·助农优品”专场对接会:帮助品牌学习爆款商品的打造经验的同时实现销售落地。品牌出海对接培训会:为品牌提供“从0到1”的出海全链路解决方案。专题选品:品牌方能在现场对接百家机构的选品经理和商务团队,找到与产品最匹配的销售渠道。

在行业引领层面,会上将发布权威报告,解读国内外优秀案例,以及为表彰过去一年里表现卓越的机构和品牌,发布上海MCN大会荣誉榜单。

点击查看大会议程

上海作为大会的举办地点,也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开放的市场环境,为内容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沃土。在这里,与会者不仅能获取前沿洞见,更能借助上海的区位优势拓展商业机会。

这是一场属于MCN行业的盛会,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促进了行业内的合作与创新。

期待各MCN机构及品牌方扫码报名,积极参与,与行业领袖共同开启内容产业新纪元!

来源:TopKlout克劳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