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和餐饮经营,竟然有一脉相承

B站影视 2024-11-21 09:37 2

摘要:在程序设计和数据处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后进先出(LIFO)、先进后出(FILO)和先进先出(FIFO)的逻辑。这些概念不仅在代码和算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产品设计和现实世界的业务流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程序设计和数据处理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后进先出(LIFO)、先进后出(FILO)和先进先出(FIFO)的逻辑。这些概念不仅在代码和算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产品设计和现实世界的业务流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程序设计中,常常看到数据处理逻辑有后进先出和先进后出的顺序区分。产品设计中经常也会采用这样的逻辑,对于某些对象的处理,会严格要求按照一定的秩序,比如:创建顺序、更新顺序、付款时间、取消顺序、发货顺序等各种维度的属性值进行。

其实他们有专用的4个字母代表,分别是:

后进先出——LIFO先进后出——FILO先进先出——FIFO

代码里面的队列一般严格顺序会是先进先出,也就是FIFO,因为要保证进入队列的顺序,然后进入队列的顺序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最常见的就是MQ(Message Queue消息队列)消费机制,两个抽象的处理器之间通过发送消息>进入消息队列>消费消息的方式完成指令逻辑的构建。这里的消费顺序支撑了高层级的产品逻辑、业务模型。

这种情况在现实世界中也会存在,比如很多食品行业,食材的管理具有保质期,一般也会要求先进先出。这里有个业务假设:先进的会更加早到期,必须要优先耗用掉 。

之前在得到APP听宋宣讲创办勺子课堂、开椒小厨,其中提到的一个小餐厅的供应链管理:入库、加工、烹饪、收档、订货,成本和销售额占比监控、一个土豆的应产率,反复提到对于后厨、前厅的标准化,便捷化。从入库收货开始的5个控制点,都是在保障采购品质和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去尽量的缩减损耗、提升利润空间,满足经营需求。

就连验货入库,也需要个门店人员清晰的收货标准,一根四季豆,不能有虫眼、不能太嫩、不能太圆(长老了),需要光滑均匀,还有收货的标准对比。(此处想到现在不少生鲜超市已经上线的新型电子称重台,可以自动识别蔬菜品类的,未来门店用这个收货岂不是更科学?称重+验货比对+入库录入,软硬件结合,一条龙搞定啊。这个美团公司/三快科技最需要啊,科技+零售,要好好用起来给零售业态的b端用户赋能)。

加工环节随着社会分工化的进程,预制会越来越成熟。但是从体验的角度出发,一家餐厅一定还会保留必要的粗加工、细加工的,因为饮食本身的色香味俱全,热气腾腾的感觉、刚烹完的麻椒辣椒的香味和那种感觉、体验都是预制给不了的。

收档时候需要对食材进行重新的盘点、规整,同时为第二天的采购提供依据。食品安全都需要经营许可,对于保质期自然都是严格要求的,实际操作不可能百分百做到食材标识的标准化,从便于操作的角度大部分餐厅也会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我们默认为先进货的也自然会先到期一些,从入库码放、每天的收档规整、烹饪取用自然都按照这个统一的原则。

当然业务经营比较细致的,可以做到对于每项原材料的生命周期管理,采购、入库、冷藏、解冻、开封,这些环节都要进行标签粘贴,更新剩余保质期。一眼看到的就是茶百道喜茶这些茶饮连锁,已经看到员工不停的打印标签,贴到一些瓶瓶罐罐的原材料上面。作为快消茶饮品,低客单、高频、大规模的客流,食品安全一定是第一位。

由此联想到前团队的餐饮业务部门,也提到过类似的诉求,先进先出是系统库存数据消耗的默认规则,为了尽可能和线下实物的消耗保持同频数据耗用。系统数据层面记录了每一份数据的生产日期、库存数量数据。

但因为存在同原料多货物的情况,比如做菜用生抽,库存可能有海天的、千禾的等等。团队产品原来的设计结构,需要先知道酱油消耗多少克,然后再去判断扣减具体是千禾还是海天酱油库存。这里就需要和线下先进先出保持同频;

然后受制于结构设计,为了不让结构倒置,存在多品牌酱油并存时候,系统给了默认库存少的策略去消耗指定品牌的酱油,而和先进先出产生了违背。(这个点我始终坚持必须进行调整的,保持统一的先进先出原则。而不是让系统的逻辑,反向干扰现实世界的秩序。)

本文由 @Kris_3zzz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