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降息,我就敢抛!中国抛售189亿美债,美国慌了:可以见面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10:04 1

摘要:近期美国在经济与外交领域的两大动态引发了全球的瞩目。一方面美国财政部公布的2025年3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美债的海外持有格局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结束了中东三国的访问,在宣扬其外交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美国战略意图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自2

近期美国在经济与外交领域的两大动态引发了全球的瞩目。一方面美国财政部公布的2025年3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美债的海外持有格局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结束了中东三国的访问,在宣扬其外交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美国战略意图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自2022年4月,美债跌破万亿美元关口之后,中国持续地减持美债的动作,绝非简单的投资策略的调整,而是基于对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审慎的判断。

2022至2024年,累计减持近2800亿美元,即便在2025年前两月,出现了短暂的增持,也难以改变整体趋势。这种持续的“去美债化”,反映出中国对美国债务高企,财政赤字失控,货币政策反复无常的担忧。美国当前国债规模已突破34万亿美元,债务与GDP比值超过120%,美联储在通胀与增长间反复横跳的货币政策,更让美债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充满不确定性。

特朗普中东行(资料图)

值得关注的是,3月海外资金对美国证券的整体流入,达2543亿美元,看似美国金融市场仍具一定的吸引力。但拆解数据不难发现,2592亿美元的私人资金净流入,与49亿美元的官方资金净流出形成鲜明对比。这表明国际资本正呈现出“官方避险,私人逐利”这样的分化态势:各国央行,由于出于安全性的考量,便纷纷开始减持美债;而华尔街资本呢,却是在美联储降息的这种预期之下,快速地涌入进来抄底。这种结构性矛盾,恰似悬在美国经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市场情绪逆转,美债市场随时可能面临流动性危机。

这个时候,特朗普的中东之行,也在舆论场掀起了波澜。在5月16日播出的福克斯新闻节目中,特朗普大肆吹嘘此次访问成果,声称成功阻止中东国家“靠拢中国”。他强调了中东地区作为“世界能源之都”的战略重要性,宣称与沙特、阿联酋以及卡塔尔,达成了数千美元的投资协议,这标志着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得到了巩固。不过此番高调的言论背后,却隐藏着美国那战略目标难以顺利落地的困境。

特朗普(资料图)

有美国学者指出,特朗普尝试着通过经济方面的合作,来降低海湾国家跟中国之间的关系,不过呢这一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实在是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现实层面来看,尽管沙特、阿联酋等国,在访问期间承诺巨额投资,但是各自的核心诉求,并未得到完全满足。沙特渴望的正式安全协议未能达成,阿联酋在获取美国先进微芯片方面也未取得突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分析称这些国家对美国有着长长的诉求清单,美国虽获得经济承诺,却未能有效解决地区盟友的关键关切。

伦敦国王学院安全研究教授安德烈亚斯·克里格觉得,特朗普此次访问,其主要目标包含:获取军工与能源方面的合作承诺;巩固外交同盟关系;将海湾国家塑造为地区危机的调解人,以此来减少军事介入。但这些依赖外部力量的外交手段,本质上仍是美国主导的战略布局,在复杂的中东地缘政治环境下,实施效果充满不确定性。得克萨斯州莱斯大学专家克里斯蒂安・科茨·乌尔里希森更为直接地说,美国政府期望海湾国家降低其与中国的关系,“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这种情况不太有可能出现。”

特朗普接受采访(资料图)

除此之外,特朗普在外交舞台上的宏大志向,与加沙、乌克兰接连不断的冲突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尽管白宫把化解全球冲突当作执政的重要事务,特朗普自身也多次作出承诺要结束战争,不过当他结束在中东的访问之时,加沙地带的暴力冲突依然在不断地升级,在过去的24小时里,以色列军队的空袭致使超过上百人丧失生命。这种承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不但削弱了美国外交的公信力,与此同时也使特朗普政府的全球战略布局遭遇到了更多的质疑。

美债持仓的变动,与中东的外交动态,共同勾勒出了美国当下在经济以及外交领域的复杂图景。中国等主要经济体针对美债所采取的策略性调整,这反映出了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不过美国在中东地区所实施的外交行动,一方面展现出了其维护霸权地位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其战略目标与实际具备的能力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未来美国如何去平衡经济的稳定与外交的博弈呢?这将会成为影响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一个关键变量,而国际社会,也会一直持续地,关注这些动态接下来的发展。

来源:坚毅子弹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