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残联系统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奋力谱写残疾人事
巡礼“十四五”
残疾人事业这五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残联系统牢记初心使命,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奋力谱写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新篇章。中国残联新媒体推出《巡礼“十四五”•残疾人事业这五年》专题报道,展示各地各领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河北:从保障到发展 残疾人事业迈向新台阶
河北省政府相继制定出台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残疾人就业行动计划、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及其教练员奖励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残疾人事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省残联会同相关部门围绕国务院和省政府“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制定实施了“十四五”残疾人康复、托养、文化体育、家庭无障碍改造等专项实施方案和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提升等专项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工作举措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
图为相关政策通知
图为相关政策通知
02 残疾人事业资金投入持续加大
残疾人事业资金总规模达36.8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投入资金7.53亿元,省级及以下各级财政安排资金29.27亿元。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17亿元,其中会同省发改委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1.31亿元,地方配套1.86亿元,共支持3个市级残疾人康复设施项目。募集款物8703万元,惠及残疾人25万余人次。为做好经费保障和管理使用,省残联会同省财政厅出台《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快中央和省财政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使用进度管理办法》等系列财经制度,督促指导市、县(区)履行预算执行主体责任,不断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图为相关政策通知
03 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滚动实施精准助残服务工程。省残联坚持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以残疾儿童、困难和重度残疾人为重点,滚动实施助残服务工程,着力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求实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2021年至2024年累计投入14.7亿元,根据残疾类别、程度和实际需求,为104.81万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辅助器具适配、托养、就业帮扶、助学、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评定补贴等服务,残疾人群众满意度达97.23%。精准助残服务工程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成为影响广泛的助残服务品牌。二是持续强化兜底保障政策落实。4.23万残疾人纳入防返贫监测帮扶范围,其中2.2万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153万人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175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提前完成“十四五”指标任务。53.29万人纳入低保,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政策得到落实,为94.4万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障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省定标准连续3年提标,从2025年起分别提标至每人每月106元、100元,惠及53.06万困难残疾人和76.61万重度残疾人;省残联会同省民政厅建立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数据比对机制,市县两级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和动态复核,确保应享尽享、精准落实。三是帮助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和迫切需求。制定实施《河北省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访视制度》《为特殊困难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若干措施》,为3.4万特殊困难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开展残疾人民生保障大走访、“助残暖冬”等活动,走访残疾人家庭11万余户,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助残暖冬”行动在全国残联系统推广。
图为残疾人在塞北管理区共享康复辅具服务站适配辅具
图为河北省肢残人协会开展“助残暖冬”活动
04 残疾人就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一是着力推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省残联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落实中组部等五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责任分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目前全省有2115家机关事业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5086人。报请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中残保金计算缴纳标准的规定,强化政策宣传解读,加强数据审核推送。省发改委、省残联等5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对未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且拒缴少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失信行为认定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以征收促就业。截至2024年底,按比例就业残疾人超4.3万人。二是着力拓展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持续打造河北省残疾人新业态就业创业服务基地,与圆通速递、博岳公司等平台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促进残疾人在快递服务、云客服、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就业取得积极成效。对40家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给予补贴,大力扶持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康复就业。三是着力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落实“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在全省组织实施十项促进就业行动。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保障和管理制度,开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优质课程资源,分类开展培训,培训9.82万余人,新增就业8.41万人。四是着力优化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就业服务前置,推动实现用人单位岗位信息和残疾人就业创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做到残疾人求职有门、就业有路。推动实现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做到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推动有关部门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中,面向残疾人设置职位、优先录用等作出安排。聚焦残疾大学生群体,为6555名残疾人毕业生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2551名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
图为金秋残疾人专场就业洽谈会现场
图为求职残疾人与用人单位面对面洽谈交流
05 残疾人康复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残疾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政府主导、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残疾预防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省政府出台《河北省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办法》,相关部门制定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施意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全社会残疾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发展。二是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体系不断健全。出台《河北省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制定实施《河北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评估办法》,加强机构规范管理,培育优质康复资源。省市县三级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网络逐步搭建,现有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448个。将29个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障范围,运动疗法等14项康复项目纳入儿童门诊单独保障范围,人工耳蜗及电子耳蜗植入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大大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经济负担。三是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稳中有进。制定省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并将各类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内容纳入服务事项,基本康复服务标准提升至500元/人/年。制定印发《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管理办法》,对补贴对象、形式和标准等做出具体规定。累计120.2万人次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其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6.1万人次,辅具适配服务37.3万人次。
图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
图为评残医生在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残疾评定服务
06 残疾人教育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等措施,逐步建立起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残疾人教育体系。特殊教育在校生达1.72万人,全省20万人口以上的县已全部建立特教学校,特教学校数量达到163所(全国最多),基本实现“县县有特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5%。省级确定6所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全省招收残疾学生,各市分别确定1所中等职业学校面向本市招收残疾学生,帮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残疾青少年接受适合的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省残联与河北开放大学联办特殊教育学院,累计毕业2221人、在读974人。资助4752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上大学。
图为受助大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
图为走访慰问残疾人大学生
07 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进一步丰富
一是省残疾人竞技体育跻身全国领先行列。省运动员在重大赛事中屡屡摘金夺银创佳绩。2021年东京残奥会上,勇夺16金11银5铜,9次破世界纪录,金牌数、奖牌数均位列全国第2;2021年全国残运会上,斩获123.5金102银63.5铜,打破10项世界纪录,首次荣登奖牌榜榜首;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上,创下了10金15银12铜的历史性辉煌战绩,金牌数、奖牌数分别占到中国体育代表团的55%和60%,为祖国、为河北赢得了巨大荣誉,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表彰;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上,勇夺24金13银12铜,参赛人数、参赛项目、奖牌总数均创历届新高;2023年成功举办全省第十届残运会,竞赛项目、参赛人数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巴黎残奥会上,省24名运动员获得13金10银8铜,打破7项世界纪录,奖牌数位居全国第2,金牌数位居全国第3;2024年听障冬奥会上,勇夺6金4银1铜,为中国代表团雪上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做出了突出贡献。二是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持续实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五个一”项目,重点扶持石家庄特教学校等12个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连续开展残疾人康复体育进家庭项目,持续推动残疾人健身示范点建设,大力培训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指导员,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努力打造冰雪运动季、文化周、健身周、特奥日等残疾人文体活动品牌,成功举办“我和我的残疾人朋友”征文、手机摄影大赛、京津冀文体交流、“把爱读给你听”无障碍阅读等残疾人喜闻乐见的活动,截至2024年底,省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达44.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紧紧抓住重大节点,精心组织系列主题宣传,引发央地主流媒体、网络各大平台广泛宣传报道,推出的一大批新闻报道网上单条点击量突破100万,极大提升了残疾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图为河北唐山籍运动员齐勇凯(左)担任巴黎残奥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
图为第八届张家口市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启动仪式现场
08 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
一是不断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出台《河北省无障碍设施建设指南》,进一步规范了无障碍设计、审查和技术标准,基本实现了城市主要道路、主要商业区、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配备无障碍设施。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将小区及周边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公共设施纳入改造内容,推动宜居环境建设。全省9地被授予“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二是加快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政府门户网站适老化改造进展顺利,政务服务平台设置无障碍模式按钮,冀时办APP实现语音无障碍,多个地市对医院、银行、车站、机场等大型公共场所的自助公共服务设施设备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三是稳步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在全国率先制定家庭无障碍改造指导目录和资金使用管理意见,投入1.76亿元,为50889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提前完成“十四五”任务。
图为雄安新区高铁站检票口无障碍电梯
图为河北广播电视台多年持续开办手语新闻节目
09 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有效促进
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得到加强,各地残联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提案,办理建议、提案53件。部署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省残联会同省法院建立涉残疾人矛盾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会同省司法厅推动各级律师协会建立残疾人权益保障委员会,全省建成残疾人法律援助站180个,为残疾人提供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服务。12385服务热线规范高效运行,24小时为残疾人提供政策咨询、意见建议、生活救助、心理疏导等服务,年均受理来电和留言2万余件次,全部按时办结,回访满意度达98%。
图为保定市“12345”热线工作人员提供在线手语服务
图为“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帮助残疾人办理申请
来源: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