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80岁大爷独自种10亩地 城里孙女回乡探望 客厅墙上挂满她的照片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08:37 1

摘要:我开着车沿着刚修好的水泥路驶入腰庄村,车窗外的麦田已经泛黄,风一吹,麦浪翻滚。倒是不少田地里已经空了,只余下一茬茬短短的麦茬,还有几台收割机还在田里轰隆作响。

又是一年麦收季。

我开着车沿着刚修好的水泥路驶入腰庄村,车窗外的麦田已经泛黄,风一吹,麦浪翻滚。倒是不少田地里已经空了,只余下一茬茬短短的麦茬,还有几台收割机还在田里轰隆作响。

三年没回来了,村里变了不少。

打电话跟爷爷说要回来,他在电话那头”哎哎”地应着,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说了句”好好好,回来就好”。老人家声音还挺洪亮,但话明显比以前少了。

车拐进村里的主干道,记忆中的土路已经全部硬化了,两旁的农家院落也大多翻新过,黄泥墙换成了青砖白墙,几户人家还在门外安了监控。转过卫生室,拐进小胡同,爷爷家的老院子就到了。

车还没停稳,就看见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站在门口张望。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手里还拿着把铁锹,裤腿上沾着泥巴。这是爷爷,我这次回来的目的,村里唯一一个还在八十岁高龄种着十亩地的老人。

“爷爷!”我一边喊着一边下车,老人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回来啦,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爷爷一边说着,一边把手在裤子上蹭了蹭,然后接过我手里的包,那股子劲儿看不出来是个八十岁的老人。

“进屋,进屋,快进屋。”

进了院子,我一愣。院子里的花草树木收拾得井井有条,盛开的月季、郁郁葱葱的南瓜架子、整齐的小菜园,和记忆中杂草丛生的样子全然不同。

“爷爷,您一个人把院子收拾成这样?”

“是啊,闲着也是闲着,种点花,好看。那南瓜架子底下还种了黄瓜呢,你待会儿摘几个尝尝。”爷爷说着,搬了把竹椅给我坐。

屋里屋外,处处都是整洁的痕迹。记得小时候,姥姥在世的时候,院子里就是这般模样。姥姥走后,爷爷就破罐子破摔,院子里杂草丛生,家里的柜子上也落了厚厚的灰。如今,家里的地面一尘不染,连鞋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阿满,阿满,你来。”爷爷忽然朝着屋里喊了一声。

一个黑白花色的大猫从房间里慢悠悠地踱出来,见我在,先是警惕地停住脚步,尾巴抬得老高,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才转身蹭着爷爷的腿,发出”喵呜”的叫声。

“这是猫?啥时候养的?”我惊讶地问。爷爷从来不喜欢猫狗这些宠物的,说是脏。

“嗯,野猫,生了一窝小崽子在我家柴垛里,后来小猫都被村里人抱走了,就剩这个妈猫,看着可怜,就留下了。”爷爷顿了顿,“挺好,晚上老鼠都不敢来了。”

爷爷转身进了厨房,我跟着进去,发现爷爷灶台上的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各种调料罐子上还贴着标签。爷爷从来不会这样的。

“爷爷,您这是…”

“你不是说回来吗,我早上去集市买了点菜,准备做你爱吃的糖醋排骨。”爷爷说着,拿出一块五花肉,熟练地切了起来。

看着爷爷利索的动作,我感到一阵陌生。记忆中的爷爷从来不下厨的,那是姥姥的阵地。姥姥走后,爷爷的三餐也都是在村里的小饭馆解决,或者随便煮点挂面,再打个荷包蛋。

“您什么时候学会做饭的?”

“没办法啊,一个人总不能老吃挂面吧。”爷爷笑笑,“你爸妈呢?怎么就你一个人回来了?”

“他们忙,下个月可能会回来看您。”我随口答道,心里却知道这是善意的谎言。爸妈早就和爷爷断了联系,这次让我回来,也只是因为村委会打电话说爷爷一个人种了十亩地,年纪大了,怕有个闪失。

其实这么多年,我跟爷爷的联系也不多。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城里工作,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老家。电话里,爷爷总是说”好好照顾自己”、“工作忙就别回来了”,可这次,村委会的电话却让我心里一沉。

“爷爷,您年纪大了,干嘛还种那么多地啊?”我终于忍不住问出了这个问题。

爷爷的手顿了顿,笑了笑,“习惯了,一辈子种地,不种地干啥去?再说了,种点地,有点收成,心里踏实。”

我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在城里的我,从来没有体会过这种对土地的依恋。

晚饭很丰盛,爷爷做了四菜一汤,都是我小时候爱吃的。吃完饭,我主动收拾碗筷,发现水槽边上放着一个老旧的收音机,还在播放着戏曲。

“爷爷,您还听戏呢?”

“嗯,睡不着的时候听听,解闷。”爷爷坐在椅子上,摸着阿满的毛。

我把碗筷洗好,走进客厅,这才注意到墙上挂满了照片。走近一看,全是我从小到大的照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照,还有我工作后发在朋友圈里的照片,都被打印出来,整整齐齐地裱在相框里挂在墙上。

“这些照片都是…”我的声音有些发颤。

“你妈有时候会把你的照片发给村委会的小刘,让他打印出来给我。”爷爷站起身,走到墙边,指着一张我穿着学士服的照片,“这张好,我孙女大学毕业,有出息。”

我鼻子一酸,转过身不让爷爷看见我的眼泪。

原来,即使我们很少联系,爷爷也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生活。而我,却连他一个人照顾自己的情况都不清楚。

夜深了,我躺在久违的老房间里,床单被罩都是新换的,有淡淡的肥皂香。透过窗户,能看见院子里的月季在月光下轻轻摇曳。

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决定起来喝点水。刚推开门,就听见厨房里有动静。

爷爷背对着我,坐在桌前,面前摊着一本相册。借着月光,我看见那是我小时候的照片。他一页一页地翻着,时不时用手指轻轻抚过照片,嘴里念叨着什么。阿满安静地趴在他的腿上,发出低低的呼噜声。

第二天一早,爷爷就不见了。我连忙跑出去找,一个邻居告诉我,爷爷一大早就去地里了。

“你爷爷啊,天不亮就去地里了,这都是常事。你要找他,往西走那片麦田就是。”

我顺着指引走去,远远地就看见一个佝偻的身影在田间忙碌。走近了才发现,爷爷正扛着一袋肥料,一步一步地往地里走。看他的样子,似乎这袋肥料轻如鸿毛,可我知道,那至少有五十斤重。

“爷爷!”我喊了一声,跑过去,“您这是干嘛呢?让我来吧。”

“没事,习惯了。”爷爷笑笑,却还是把肥料放了下来,“你来了,就别干这些了,手都得磨出泡来。”

接过肥料,我感受到了它的分量,再看看爷爷的手,粗糙,布满老茧,青筋暴起。这是一双八十岁老人的手,却依然在用力地抓住生活。

“爷爷,您为什么非要一个人种这么多地啊?”我再次问道,语气中带着心疼。

爷爷沉默了一会儿,指了指远处,“看见那边了吗?那是西地,是我和你姥姥结婚时,你姥爷分给我们的。那片是南坡地,是你爸出生那年我买的。”他一一指过去,“每一块地都有故事,都是我的命根子啊。”

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对爷爷来说,这些土地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他一生的记忆和牵绊。

“再说了,”爷爷忽然笑了,“我还等着你们回来呢。地在人在,人走地丢,多可惜。”

这句话刺痛了我的心。爷爷守着这十亩地,何尝不是在守着一个希望,希望我们有一天能回来。

“爷爷,您今年多大了?”我突然问道。

“八十有三了。”爷爷答道,声音里竟有一丝自豪。

“那您不觉得累吗?”

“累啊,怎么不累。”爷爷笑笑,“但闲着更难受。人啊,得有点事做,才不会胡思乱想。”

回到家,我偷偷翻看了爷爷的药箱。里面整整齐齐地摆着各种药:降压药、心脏病药、止痛药…每个药瓶上都贴着小纸条,写着服用时间和剂量。

原来,爷爷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硬朗。他只是不想让我们担心。

中午,爷爷做了一大桌子菜,还特意蒸了我爱吃的红枣糕。吃着吃着,爷爷突然说:“明天你就回去吧,别耽误工作。”

“爷爷,我再陪您几天吧。”我心里一惊。

“不用,我一个人挺好的。你看,有阿满陪着,也不寂寞。”爷爷摸了摸蹲在一旁的猫。

我放下碗筷,直视爷爷的眼睛:“爷爷,我想接您去城里住。”

爷爷摇摇头:“那不行,我种的地怎么办?”

“可以雇人种啊,或者租出去。”我急切地说。

“不行。”爷爷的语气难得坚决,“这地,我得自己种。再说了,我这老骨头,哪适合城里的生活?”

我还想再说什么,爷爷却转移了话题:“听说你在城里买房子了?”

“嗯,付了首付,每个月还房贷。”

“辛苦了。”爷爷拍拍我的手,“你姥姥要是知道孙女在城里买了房子,会高兴的。”

晚上,我在爷爷的老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铁盒子。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钱,还有一本存折。翻开存折,上面的数字让我吃惊——二十多万。这对于一个靠种地为生的老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存折的备注栏里写着:“留给小妍结婚用。”

我是小妍,爷爷的孙女。

我眼泪夺眶而出。爷爷的一生节衣缩食,为的是给我攒一笔嫁妆。而我,却连他的生活都不曾关心过。

第二天一早,爷爷就催我回城。我心里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临走前,爷爷塞给我一袋刚摘的蔬菜,还有几个鸡蛋:“带着,城里买的没这个新鲜。”

我接过来,突然抱住了爷爷:“爷爷,我以后会常回来看您的。”

爷爷拍拍我的背:“好孩子,有空就回来,没空就别惦记,爷爷好着呢。”

开车离开时,从后视镜里,我看见爷爷站在院门口,冲我挥手。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那么单薄,却又那么坚强。

回到城里的日子,我常常想起爷爷。想起他种的十亩地,想起墙上挂满的我的照片,想起他攒了一辈子的那本存折。

一个月后,我请了长假,再次回到腰庄村。这一次,我带着决心:不管爷爷同不同意,都要接他去城里住。

然而,推开院门,却看见院子里聚满了人。爷爷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却还对我笑:“回来啦?”

原来,前一天爷爷在地里干活时突发中风,是邻居发现后送去的医院。医生说情况不乐观,建议转去市里的大医院。爷爷却坚持要回家。

我跪在爷爷床前,握着他的手,泪如雨下:“爷爷,对不起,我应该早点接您去城里的。”

爷爷用力摇头,声音虚弱却坚定:“傻孩子,爷爷这辈子,离不开这片地,离不开这个家。”

他的目光转向墙上挂满的照片:“看着你一天天长大,爷爷就满足了。你有出息,比什么都重要。”

那天晚上,爷爷平静地走了。他走得很安详,像是睡着了一样。床头还放着我小时候戴过的红头绳,已经褪色了,却被保存得很好。

收拾爷爷遗物时,我发现了他的日记。里面记录着每一天的农活,还有对天气、收成的记载。翻到最近的几页,上面写着:

“小妍说要接我去城里住。城里好啊,有高楼大厦,有电梯,上楼不用爬了。可我舍不得这十亩地啊。这地是我的命,也是给小妍留的根。人可以走,根不能丢。”

最后一页,是爷爷中风前一天写的:

“今天给南坡地施了肥,明天准备去看看西地的麦子。小妍说要接我去城里,我想了想,也许可以去住一段时间,让她安心。地嘛,可以托付给老刘家,让他帮忙照看着。活这么大岁数,也该享享福了。”

原来,爷爷已经决定去城里了,只是晚了一步。

爷爷走后,我按照他的心愿,把他埋在了自家地头。那十亩地,我没有卖,而是委托给了村里的老刘一家代为耕种,每年收获的时候,我都会回来看看。

客厅墙上的照片,我一张也没有取下。它们见证了爷爷的思念和期待。只是,我在照片旁边又挂上了一张新照片——爷爷站在他的地头,身后是金黄的麦田,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他对着镜头,笑得那么灿烂。

如今,每当我回到那个老院子,总能感受到爷爷的存在。他仿佛从未离开,依然在那十亩地里忙碌,依然在院子里摆弄他的花草,依然在夜深人静时,翻看着那些记录我成长的照片。

我知道,爷爷用他的方式守护着我,而我,也会用我的方式,继续守护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守护着这个家。

这是一个普通老人的故事,也是中国千千万万个乡村老人的缩影。他们固执地守着自己的土地,守着自己的家,期待着儿孙归来的那一天。而那墙上的照片,是他们最大的慰藉和骄傲。

尽管世界变化万千,但爱,却是永恒的。爷爷爱的方式是默默守候,而我们爱的方式,应该是及时回家。

因为家,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而那些爱我们的人,不会永远在那里等待。

回到城里后,我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在离家更近的地方找了份新工作。每个月,我都会抽时间回到腰庄村,看看爷爷的坟,看看那十亩地。

有时候,我会坐在爷爷生前常坐的椅子上,看着墙上的照片发呆。阿满也老了,但它依然守着这个院子,仿佛在等着爷爷回来。

我知道,爷爷不会回来了。但他的爱,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留在了我的心里。

那十亩地,那满墙的照片,是爷爷留给我最珍贵的遗产。

而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

来源:默默Mo呀

相关推荐